【兩岸法律信箱】從未成年少年刑責下修,看懲罰的界限與社會的責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近期中國河北邯鄲13歲少年殺人案及多起未成年暴力犯罪案件引發廣泛討論,凸顯未成年犯罪處置與刑責年齡問題。社會輿論多聚焦於「嚴懲才能體諒被害者」,但未成年犯罪往往與原生家庭和結構性問題密切相關。中國下修刑責年齡的政策是否能有效遏制犯罪引發爭議。

相比之下,臺灣與韓國的少年司法體系更強調教育與社會責任,凸顯對未成年犯罪背後環境與制度問題的反思。

raw-image



本集許律師將從未成年少年刑責下修,看懲罰的界限與社會的責任。



本集重點

  1. 中國河北邯鄲案的案件背景、加害者與受害者的情況及輿論反應。
  2. 「贖罪司法」的理念如何平衡處罰與教育?
  3. 為何社會對少年犯罪嚴懲的呼聲如此強烈?
  4. 中國下修刑責年齡的初衷與實際影響。
  5. 留守兒童與原生家庭在犯罪問題中的角色。
  6. 教育、保護與懲治三者如何平衡?
  7. 少年犯罪是否應受到與成年人相同的懲罰?
  8. 如何構建更安全的校園環境?
  9. 政府應如何介入改善家庭與教育環境?
  10. 如何引導社會輿論避免極端化,促進有效改革?



收聽網址

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Player/programId/109/id/15647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知言法律事務所的沙龍
17會員
361內容數
法律或許是嚴肅的,但法律事件裡的人與事,卻都是活生生的。 除了談「法」以外,更多時候是瞭解「人性」。 這裡是兩位執業律師的內心劇場,透過對話呈現庭內與庭外的人生百態。 許惠菁 律師 / 許健鈴 律師 知言法律事務所律師 Tel:02-2959-6686
2025/04/26
知名出版人富察(李延賀)2023年返中處理戶籍後失聯,2025年被中國以「煽動分裂國家」罪判刑3年,但審判過程未公開,引發國際關注中國司法透明問題。富察遭秘密羈押兩年,中國對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此案凸顯中共以國安名義打壓異議的操作手法,也提醒臺灣須警覺兩岸法律文化的深層差異。
Thumbnail
2025/04/26
知名出版人富察(李延賀)2023年返中處理戶籍後失聯,2025年被中國以「煽動分裂國家」罪判刑3年,但審判過程未公開,引發國際關注中國司法透明問題。富察遭秘密羈押兩年,中國對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此案凸顯中共以國安名義打壓異議的操作手法,也提醒臺灣須警覺兩岸法律文化的深層差異。
Thumbnail
2025/04/19
隨著平台經濟與「斜槓人生」興起,傳統僱傭關係與新型態勞務模式產生激烈衝突。 中國與臺灣針對外送員、直播主、代駕司機的法律關係出現分歧:中國透過指導案例逐步明確其勞動屬性;臺灣則以「從屬性判斷」檢核外送員是否受勞基法保障。 如何界定委任、承攬與僱傭關係,已成未來勞動法制改革的核心議題。
Thumbnail
2025/04/19
隨著平台經濟與「斜槓人生」興起,傳統僱傭關係與新型態勞務模式產生激烈衝突。 中國與臺灣針對外送員、直播主、代駕司機的法律關係出現分歧:中國透過指導案例逐步明確其勞動屬性;臺灣則以「從屬性判斷」檢核外送員是否受勞基法保障。 如何界定委任、承攬與僱傭關係,已成未來勞動法制改革的核心議題。
Thumbnail
2025/04/13
一對新婚夫妻簽訂婚前協議,男方承諾贈與不動產與償還房貸,並設懲罰性違約金高達五千萬元。但婚後感情破裂、協議未履行,女方訴請違約金,卻遭法院認定贈與得撤銷、違約金失效。兩岸對婚姻協議、贈與契約與財產制度的重大差異,亦反映婚姻中權利保障與情感承諾間的法理界線。許律師將從法律、社會與性別視角全方位剖析。
Thumbnail
2025/04/13
一對新婚夫妻簽訂婚前協議,男方承諾贈與不動產與償還房貸,並設懲罰性違約金高達五千萬元。但婚後感情破裂、協議未履行,女方訴請違約金,卻遭法院認定贈與得撤銷、違約金失效。兩岸對婚姻協議、贈與契約與財產制度的重大差異,亦反映婚姻中權利保障與情感承諾間的法理界線。許律師將從法律、社會與性別視角全方位剖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近期中國河北邯鄲13歲少年殺人案及多起未成年暴力犯罪案件引發廣泛討論,凸顯未成年犯罪處置與刑責年齡問題。社會輿論多聚焦於「嚴懲才能體諒被害者」,但未成年犯罪往往與原生家庭和結構性問題密切相關。中國下修刑責年齡的政策是否能有效遏制犯罪引發爭議。
Thumbnail
近期中國河北邯鄲13歲少年殺人案及多起未成年暴力犯罪案件引發廣泛討論,凸顯未成年犯罪處置與刑責年齡問題。社會輿論多聚焦於「嚴懲才能體諒被害者」,但未成年犯罪往往與原生家庭和結構性問題密切相關。中國下修刑責年齡的政策是否能有效遏制犯罪引發爭議。
Thumbnail
11月20日通為「國際兒童人權日」,司法院在每年11月舉辦「兒童人權月國際研討會」,今年方在11月14日舉辦。當日下午以「少年刑事案件之量刑機制」,由專家學者分別從日本法及德國法剖析,「新北割喉案」後社會尤為關心的議題之一。可惜在討論具體的研究內容前,即浮現問題,謹就以下問題公開呼籲司法院釐清:
Thumbnail
11月20日通為「國際兒童人權日」,司法院在每年11月舉辦「兒童人權月國際研討會」,今年方在11月14日舉辦。當日下午以「少年刑事案件之量刑機制」,由專家學者分別從日本法及德國法剖析,「新北割喉案」後社會尤為關心的議題之一。可惜在討論具體的研究內容前,即浮現問題,謹就以下問題公開呼籲司法院釐清:
Thumbnail
也許這個巧合相當的細思及恐,兩岸接連發生惡性重大的未成年殺人案件,也無獨有偶地激起民憤,要求重辦案件求處死刑,及取消未成年人的刑事豁免的民意水漲船高,在台灣甚至已經連屬送到立法機關,這說明一個問題,未成年人刑事豁免的制度已經形成法律漏洞,這個漏洞的形成不只是法制面的因果問題,教育及社會風氣都有責任,
Thumbnail
也許這個巧合相當的細思及恐,兩岸接連發生惡性重大的未成年殺人案件,也無獨有偶地激起民憤,要求重辦案件求處死刑,及取消未成年人的刑事豁免的民意水漲船高,在台灣甚至已經連屬送到立法機關,這說明一個問題,未成年人刑事豁免的制度已經形成法律漏洞,這個漏洞的形成不只是法制面的因果問題,教育及社會風氣都有責任,
Thumbnail
這幾天因為華國統派藝人的性犯罪案件,國內居然可以有大到幾乎可以說是撕裂的站邊現象,還真是讓人感到台灣離文明其實還有好大距離。 連這種根本應該是基本倫理常識的東西都可以有選邊站的問題,我想是該來反省一下相關價值觀是怎麼回事。 法律是一回事,其實台灣法規已經定得很清楚,姑且不論嚴格與否與處罰程度的界
Thumbnail
這幾天因為華國統派藝人的性犯罪案件,國內居然可以有大到幾乎可以說是撕裂的站邊現象,還真是讓人感到台灣離文明其實還有好大距離。 連這種根本應該是基本倫理常識的東西都可以有選邊站的問題,我想是該來反省一下相關價值觀是怎麼回事。 法律是一回事,其實台灣法規已經定得很清楚,姑且不論嚴格與否與處罰程度的界
Thumbnail
近日狠心保母虐幼童致死案,我不禁質疑,刑法第二八六條關於凌虐兒少致傷害之刑罰,卻跟普通傷害罪相差無幾,還有機會緩刑或易科罰金;凌虐兒少致死,不得判處死刑,刑罰竟比普通殺人罪還輕。法院實務也多認定,凌虐兒少是(重)傷害而非殺人的犯意,因此不會以殺人罪論處凌虐兒少致死。
Thumbnail
近日狠心保母虐幼童致死案,我不禁質疑,刑法第二八六條關於凌虐兒少致傷害之刑罰,卻跟普通傷害罪相差無幾,還有機會緩刑或易科罰金;凌虐兒少致死,不得判處死刑,刑罰竟比普通殺人罪還輕。法院實務也多認定,凌虐兒少是(重)傷害而非殺人的犯意,因此不會以殺人罪論處凌虐兒少致死。
Thumbnail
去年年底,臺灣發生國中生割頸殺死同校同學的悲劇,震驚社會。涉案的女學生多次在網路上嗆聲「我未成年法律會保護我」,一條無辜的生命消失了,卻沒有任何悔過之心。現在的孩子怎麼了?未成年人是不是成為犯罪的三不管地帶呢?如何杜絕校園暴力? 本集許律師將討論未成年犯罪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去年年底,臺灣發生國中生割頸殺死同校同學的悲劇,震驚社會。涉案的女學生多次在網路上嗆聲「我未成年法律會保護我」,一條無辜的生命消失了,卻沒有任何悔過之心。現在的孩子怎麼了?未成年人是不是成為犯罪的三不管地帶呢?如何杜絕校園暴力? 本集許律師將討論未成年犯罪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司法院將於本周五、六舉辦兒童人權月國際研討會,固然能精進少年司法政策,但司法院沒有傾聽民間聲音,未能兌現先前承諾,這才是少年司法的癥結所在。 少年案件多由一位法官不公開審理,這使得少數個案有法官洩漏個資、叫少年不要抗告,或是命少年下跪等情況。筆者曾促成監察院作成「少年法庭法官遴選機制調查案」,
Thumbnail
司法院將於本周五、六舉辦兒童人權月國際研討會,固然能精進少年司法政策,但司法院沒有傾聽民間聲音,未能兌現先前承諾,這才是少年司法的癥結所在。 少年案件多由一位法官不公開審理,這使得少數個案有法官洩漏個資、叫少年不要抗告,或是命少年下跪等情況。筆者曾促成監察院作成「少年法庭法官遴選機制調查案」,
Thumbnail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規定,兒童是指還沒滿 12 歲的小朋友,12歲以上,還沒滿 18 歲的則稱作「少年」,所以只要未滿 18 歲,都是「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保護的對象!反之,滿18歲就是成年人了! 相關法律規定 📌民法第 12 條 滿十八歲為成年。 📌民法第 13 條 勞基法
Thumbnail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規定,兒童是指還沒滿 12 歲的小朋友,12歲以上,還沒滿 18 歲的則稱作「少年」,所以只要未滿 18 歲,都是「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保護的對象!反之,滿18歲就是成年人了! 相關法律規定 📌民法第 12 條 滿十八歲為成年。 📌民法第 13 條 勞基法
Thumbnail
《少年法庭》不管是劇情或是案件本身,都精彩到讓我停不下來,而在故事背後更是有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
Thumbnail
《少年法庭》不管是劇情或是案件本身,都精彩到讓我停不下來,而在故事背後更是有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
Thumbnail
依照子女本身的意願,分為兩個法條來規範。一個是子女本身同意的和誘罪,另一個則是用不當手段使子女脫離家庭的略誘罪。因為父母有義務要照顧子女到年滿20歲,所以在未成年人20歲以前,都不能讓他們脫離家庭,以免觸法。
Thumbnail
依照子女本身的意願,分為兩個法條來規範。一個是子女本身同意的和誘罪,另一個則是用不當手段使子女脫離家庭的略誘罪。因為父母有義務要照顧子女到年滿20歲,所以在未成年人20歲以前,都不能讓他們脫離家庭,以免觸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