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信任(上):是什麼阻止優質新聞內容的產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樣,常常看到網路上或嘲笑、或痛罵台灣媒體?

台灣媒體到底發生什麼事?為何這麼招罵?

為避免誤會,先定義本文中的「媒體信任」係指對整體媒體風氣信任與否,個人偏信一、兩家新聞平台者不在此論。

台灣媒體的絆腳石

要知道新聞為何失信於民,我們得先了解是什麼阻礙了他們報導優質內容。

淪為國家機器:政府傳聲筒

台灣的新聞媒體在很長一段時間受到政府箝制或利用。在日治時期的第一階段(1920以前),媒體大多出自官方。即便後來林獻堂等人創辦的《台灣民報》在多年斡旋後,於 1932 年終於得以發行,卻在皇民化運動時期被迫配合總督府政策,漢文欄被「國語實習新聞」取代,後又被強制改名為《興南新聞》並協助政府募捐。最後,台灣六家報紙被迫合併。

中華民國的《出版法》自1930 年頒布,及至 1999 年才廢除。在這期間,新聞產業的由政府不同部門主導傳播產業。

1990 年代,民間發起「黨政軍退出三台」運動,逐漸將台灣新聞從特定黨派的控制中解凍。

透過政府掌控媒體的歷史,你是否看到媒體對於社會的重要性呢?媒體作為人人都可以獲得的資訊來源,可以提供公共議題,讓你知道現在社會發生什麼問題;也能監督政府,知道政府有哪些德政或是腐敗之處。

政府近期有哪些新的施政或法令?你會不會受到影響?你該怎麼應對?

即使跳脫政治,新聞資訊對民生日常也發揮不小的作用。天災來臨前,告訴你如何預防災害;災難結束後,檢討哪些措施不當,導致生命財產損失......這些大多透過媒體傳播給你。

又比如,台灣媒體常常報導各地車禍事件,才讓你我漸漸意識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這也是媒體發揮影響力的重要成果。

有錢能使鬼推磨:利潤至上的資本主義

因為過去在戒嚴時期,內容受到管制,解嚴後有了「報復性」的蓬勃發展,百家爭鳴,卻讓一個小小的台灣,媒體市場過度飽和,導致競爭激烈。

尤其在《壹傳媒》進入台灣之後一改台灣媒體保守謹慎的風格,大肆爆料公共人物的八卦,滿足人們潛藏的偷窺癖,本土媒體打不過就加入,逐漸形成誇大和腥羶色的風氣。

此外,多家媒體經常報導相似內容。在疫情以前,甚至很難見到國際新聞。

分岐的社會聲音:兩極化

台灣的新聞自由在無國界記者每年提出的《新聞自由報告》中,一直都是中上的排名。後者評價台灣媒體環境,認為過度兩極化與商業化使記者腹背受敵。

政大傳播系羅世宏教授指出,兩極化使新聞工作者兩面不討好。同一篇新聞報導,一方覺得新聞的批評不夠嚴厲,一方覺得針對特定人或事帶有偏見,雙方都覺得新聞站在另一面而失去讀者信任。

raw-image

台大新聞所教授林麗雲認為,兩極化使許多媒體僅能取得某一族群信任,但信任度較高的媒體則沒有這個趨勢。從以下數據我也發現,信任度前三名的媒體——天下雜誌、商業周刊以及經濟日報——都比較少報導政治議題。也許他們的內容不易受兩極化影響才是因,信任排名上升是果。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政治意見,若我們對於不同想法的媒體指著鼻子罵,媒體還會想做這些吃力不討好的報導嗎?何不做一些輕鬆歡樂的內容,觀眾愛看有流量、還不會被唾棄,豈不皆大歡喜?

瓜分廣告的鴨霸:科技平台

對於傳統紙媒來說,刊載其上的廣告是非常重要的收入來源,媒體只要有穩定的讀者,就有源源不斷的廣告收入。廣告為新聞買單,讀者只要少少的錢就可以獲得內容。

這種穩定的三角關係,被來勢洶洶的科技狠狠打破。網路平台成了廣告和新聞的必爭之地。廣告主從新聞的買家變成競爭對手,並對科技平台投懷送抱,新聞只能轉向讀者。

raw-image

過去新聞獨佔廣告利潤,如今搜尋引擎、網路伺服器和社群平台搜刮絕大部分廣告收入,還得和其他內容產製者搶奪殘羹冷炙。記者也不再像過去那般專注於新聞內容,須和科技公司鬥智,適應新平台新的傳播形式,今天流行文字配圖,明天影片是寵兒,後天聲音大行其道......不僅遊戲規則,科技巨頭還時不時改變評分標準(演算法),讓內容產製者防不勝防。

2020年4月,澳洲政府首次起草《新聞媒體議價法令》(News Media Bargaining Code),加拿大也在2023年6月22日也通過《線上新聞法》(Online News Act),卻遭科技平台報復,突顯出如今科技巨頭獨大,連國家政府都得對其禮讓三分。

數位時代固然使新聞面臨挑戰,但還是要提醒媒體產業一句:新聞是為人提供公共議題的引路人,不是迎合科技公司的丑角。

以上三個台灣新聞自由的韁繩,先後讓台灣媒體遭到政府控制,解禁後還在渾沌之中尋找方向,視資本主義為指路燈塔,卻淪為科技公司的佃農,少數忠於本心提供公共資訊的新聞,得不到民眾信任。

但總歸一句,新聞是為人產製的,我們回饋什麼,新聞便產出什麼。

Sharon|數位素養

Sharon|數位素養


有感於自己跨出舒適圈的懵懂和不安,希望有個地方可以互相交流資訊和鼓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澳洲政府預計將祭出獨步世界最嚴格的青少年社群平台使用規範。 青少年也有媒體近用權,禁止使用只是治標不治本,無法解決問題。
最近,密碼管理器公司 NordPass 公布了新的常見密碼名單(Top 200 Most Common Passwords)。除了全球排名,也可以切換國家常見密碼名單。
你平常查看新聞的方式為何呢?你常看的新聞來源有哪些? 根據資策會報告,截至 2023 年,網路和電視是台灣人最主要接觸新聞的方式,其中以入口網站為數位媒體的大宗,入口網站Yahoo!更是數位媒體的榜首。 依序四名ETtoday、TVBS、東森及三立皆為電視台起家。以報紙起家的自由時報位居第六。
澳洲政府預計將祭出獨步世界最嚴格的青少年社群平台使用規範。 青少年也有媒體近用權,禁止使用只是治標不治本,無法解決問題。
最近,密碼管理器公司 NordPass 公布了新的常見密碼名單(Top 200 Most Common Passwords)。除了全球排名,也可以切換國家常見密碼名單。
你平常查看新聞的方式為何呢?你常看的新聞來源有哪些? 根據資策會報告,截至 2023 年,網路和電視是台灣人最主要接觸新聞的方式,其中以入口網站為數位媒體的大宗,入口網站Yahoo!更是數位媒體的榜首。 依序四名ETtoday、TVBS、東森及三立皆為電視台起家。以報紙起家的自由時報位居第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本文將深入分析媒體如何引領社會進步,以及《臺灣國際報》如何推動臺灣與世界接軌的使命。深入報導、國際新聞和多元媒體環境對於改變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Thumbnail
蒐集情報是要成本的 贊助一下 你是否能認同? 蒐集情報是有用處的 可以拿來賺錢 因此贊助一下 你是否能認同? 蒐集情報可以擴張人脈 因此贊助一下 你是否能認同? 蒐集情報 看針對什麼事情 只要運用得當 都能賺錢 因此贊助一下 你是否認同? 蒐集情報 可以看出錢在哪裡 股市投資文章都是賭博 再
Thumbnail
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RISJ)公布2023年的數位新聞報告,台灣媒體滿意度僅28%,排在46國中的第41名,亞洲表現最差。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本文將深入分析媒體如何引領社會進步,以及《臺灣國際報》如何推動臺灣與世界接軌的使命。深入報導、國際新聞和多元媒體環境對於改變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Thumbnail
蒐集情報是要成本的 贊助一下 你是否能認同? 蒐集情報是有用處的 可以拿來賺錢 因此贊助一下 你是否能認同? 蒐集情報可以擴張人脈 因此贊助一下 你是否能認同? 蒐集情報 看針對什麼事情 只要運用得當 都能賺錢 因此贊助一下 你是否認同? 蒐集情報 可以看出錢在哪裡 股市投資文章都是賭博 再
Thumbnail
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RISJ)公布2023年的數位新聞報告,台灣媒體滿意度僅28%,排在46國中的第41名,亞洲表現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