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是領薪水的打工仔,那麼在發薪水的那天,公司一定會另外幫你存月薪的6%到你的個人專屬勞退新制帳戶,這個帳戶裡面的錢就是在你退休以後,可以提領出來的錢,而在退休之前,帳戶裡面的錢會滾績效報酬變大,能變多大就看績效有多好。
而公司也會詢問你是否要自己額外再自提6%到勞退新制專屬帳戶(通常是入職時填寫文件中的一份),而這自提的6%就會從你的月薪裡面拔掉,存去個人專屬退休帳戶,是種變相儲蓄投資的概念。那麼問題就來了,一般人到底要不要再額外自提這6%的錢呢?還是自己拿去投資就好了?
我就從最沒有爭議的被動投資來分析這個問題,也就是如果我不額外自提6%到勞退新制專屬帳戶,而是自己同樣6%的錢拿去定期定額買0050,那麼最後滾出來的退休金,到底誰比較大?
我們底下馬上先揭曉答案,再來說明為什麼會這樣,以及該怎麼選擇?
答案是直接拿去買0050 ETF,累積出來的退休金比較高,0050 ETF累積出來的錢是勞退新制累積出來的錢的1.6~2倍。
勞退新制是從民國95開始實施,因此到2024年底,有19個年度的實際績效報酬可以回朔,而0050也有這19個年度的實際報酬,因此可以互相比較,另外為了達到絕對公平,考量自提到勞退新制的錢,不用被課當年度的綜合所得稅,因此投入0050的錢,我會打個8折(假設綜所稅採用較嚴格的20%),因此如果假設一年投入勞退的錢為1萬元,那麼投入0050的錢就為0.8萬元。
在這樣的基礎下去滾這19年的報酬,得到的勞退新制累積退休金為38.6萬元(累積報酬為203%),同樣的自己拿去買0050得到的累積退休金為64.7萬元(累積報酬為341%)。因此即便考慮一般人的綜所稅稅率,新制勞退在稅盾的優勢下,滾出的退休金仍然少於自己定期定額買0050的退休金。
圖表1:民國95年-113年,勞退新制累積報酬 vs 0050 ETF累積報酬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作者整理)
如果我們觀察每年勞退新制和0050的報酬率比較(表2),會發現在正報酬的年度,0050的績效報酬都是大勝新制勞退,而新制勞退只有在0050為負報酬的時候才會贏過0050,而也因為股市長期是往上的,因此0050完勝勞退新制的績效表現。
那麼為什麼勞退新制在0050正報酬的年度贏不過0050呢?如果查看勞退新制的資產配置,會發現配置了許多債券,也是因為配置了這些債券部位,使得績效遠遠落後於0050。
每個基金都會有自己的投資目標,勞退新制也是,從年度報告書可以看到,勞退新制基金的中長期目標報酬率為「高於法定保證收益率(約0.8%~2.6%)加上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台灣通膨率平均來說約2%,只有某些年度為較高3%),並且是以五年移動平均報酬衡量」,因此可以想成這個報退新制的報酬目標只要約4~5%就能滿足目標了,相比0050的長期報酬7~10%是不是有點太簡單了呢?
以我個人個觀點而言,我覺得這目標有兩個問題,一是中長期目標報酬訂得太簡單,二是這個目標報酬水準不符合退休金累積的邏輯。
先來說第一點,我確實覺得這個中長期目標報酬率訂得太簡單了,特別是它的衡量標準還是"五年移動平均",而不是一年,以台股過去的歷史表現來看,通常跌一年後,第二年就會回升了,更何況是以五年來看,以五年移動平均來看,這樣的目標真的不難,傻傻買0050就可以了。
再來說第二點,對於累積退休金的人來說,累積期間通常很長,多則30幾年,少也會有10~20年,以這麼長的周期來看,我存退休金的目的就是要在退休的時候金額愈大愈好,老實說,過程的波動對累積退休金的人來說,因此累積期間很長,是可以承受相對較大的波動,像是全部買0050,也是可以承受的,市價波動對長期投資人來說不是風險,因此以存退休金來說(特別又是Define Contribution類型的退休金),它的績效Benchmark應該是大盤,0050的績效才是它要比較的對象,不然我買0050就好了。
而只有即將退休,譬如再1~3年就要退休的人,才會害怕退休前遇到股市大跌的風險,但其實這個問題也有研究探討過,即將退休的人要避掉這個問題的方法,可以是如果在預計退休那年遇到股市大跌,那延後個1年再提領退休,最多延後個2年提領,延後這1~2年的時間提領,可以讓退休金回到該有的水準,而避掉這個風險。或者是勞退新制改方法,只針對即將退休的人(譬如即將於未來1~3年退休)設計這個保證最低收益率。
以上就是對勞退新制績效表現的分析了,我實在對這個績效表現和目標訂定很不滿意,因為存退休金的優勢就是一段時間非常長,在這麼長的投資期間下,報酬平穩不該是投資目標,資產增值才應該是投資目標,就是因為投資期間這麼長,投資人才可以忍受股市較大的波動,去換取較多的資產增值,但它卻浪費了這個投資期間長的優勢,反而去追求平穩。
表2:每年,勞退新制累積報酬 vs 0050 ETF累積報酬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作者整理)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勞退新制基金年度報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