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婆婆把拜天公從葷食改成素食,不需要再準備五牲,少了全鴨和魷魚二樣食材,頓時輕鬆許多,也不必再擔心冰箱冷凍庫的儲存空間不足,真的是一舉數得。
除夕一大早還是要依慣例,準備三牲(全雞、豬肉和豆干)及水果,到大甲鎮瀾宮、觀音亭、土地公及巧聖仙師廟拜拜,我們還臨時決定去大甲的百年古蹟文昌宮拜拜,為小叔考研究所的大女兒和考學測的小女兒祈福。
拜完一輪回到家中,吃完麵線當早餐,已經9點多了,孩子們去睡回覺,我快速拿出食材退冰,中午要準備六道菜拜地基主,記得早期是傍晚和祭祖一起拜,合計要18盤菜,變成晚餐的菜量會多到桌子都裝不下,改中午拜地基主、晚上拜祖先之後,真的輕鬆多了,謝謝當初住在附近的小姑媽如此建議,而婆婆也欣然接受。
不過我還是中午就先把長年菜和蘿蔔湯都先煮了一大鍋,豬腳、豬肉、筍乾,也先搞地,晚上就只加熱就好,祭祖是要12道菜,怕忙中有錯,我都會事先開好菜單,臨時再依當下狀況微調。
吃完中飯,分配孩子挑菜、洗菜,簡易的不需刀工的切菜,也一一分配出去,今年流程意外順暢,竟然在15:30就完成12道食物,還被婆婆嫌太早了,她說:「初一晚,沒有人這麼早拜祖先的。」
咦?我以前最常被嫌「腳手慢」,她不時就要到廚房東催西催的,今年反而嫌我太快了,真不知道標準為何?反正是早有救、晚不行,駡就讓她駡吧!她有點事做,比較不會變痴呆。
當全部的12道菜加蘿蔔糕、水果、白飯、金紙上了供桌,我終於得到了短暫的一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拜完祖先就是要忙著熱菜、洗切火鍋材料,重組一些菜餚,孩子們也開擺碗筷、酒杯,一家人坐定好吃年夜飯,小嬸幾年前因乳癌復發病逝,我們也都還為她備一份碗筷,圓圓滿滿10人桌。
吃年夜飯時,我也不得閒,邊吃邊觀察,長年菜少了,再拿回廚房加,沾醬不夠了,再補上一些,火鍋料也是我的轄區,適時補充免得有人撈不到料。
飯後還是不能休息,就是重頭戲,孩子們負責拖地,包括一至三樓的地板及樓梯間,我們四個大人要刷廚房,最後一遍是加了愛地潔的清水,這是整年間廚房地板唯一的閃亮登場,結束各自沐浴更衣,撐得住的人守歲、看電視、打麻將,我是不行了,躲回樓上臥室,刷手機二下,濃濃睏意襲來。
過年期間還有一、二個很特別的習俗,從除夕夜開始所有的房間包括浴室都要留小燈,這是我最開心的,因為不常在婆家長住,生性節儉的婆婆不愛開燈,若天色未全暗,喜歡在我做晚飯時,啪一聲就把燈關掉,這下我就可名正言順開燈了。
我常覺得婆婆的四個小孩有三個戴近視眼鏡,和她過度節約不開燈大有關係,反觀我們家天微暗就到處燈火通明,我家四個小孩只有愛玩電動遊戲的二弟戴眼鏡,婆婆根本是省小錢、花大錢。
另外神明桌則要日以繼夜焚燒環香,不可以中斷,我的房間就在神明廳的正後方,白天煮三餐油煙味,睡覺時就算整夜開著空氣清淨機,仍然好次咳嗽咳到醒過來,可能還要再買一台空氣清淨機,直接擺在神明廳裡,才是斧底抽薪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