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幾天,寒意裹挾著空氣,車窗外的風景像一張張模糊的畫布,映著車內暖意蒸騰的氣息。我蜷縮在座位裡,身體沉甸甸地貼著椅背,感冒的倦怠感讓時間變得遲緩。
從台東到台南,再從台南到台中;過久的車程讓肌肉有些僵硬,身體的不適與感冒的無力感交錯著,使得這幾日我幾乎沒有上線,選擇讓自己沉入靜謐,好好地休養生息。
然而,當日子靜止得太久,內心深處卻開始不安躁動了起來。
彷彿身體已習慣了某種節奏,即便腦袋還有些昏沉,卻仍有股聲音催促著:「該動起來了。」但對於開工這件事,內心還是充滿抗拒。休息了兩天,明明還沒有完全恢復,卻總覺得不能再這樣懶散下去。
於是,心不甘情不願地,我終究還是開始整理起堆積的大小事,為即將正式啟動的新年度做準備。
工作前,儀式感是必須的。我打開了音樂庫,讓旋律在空間裡流淌,像是為自己築起一座「工作結界」。
當自己填詞、用 SUNO 製作的旋律響起,那熟悉的節奏像是一種專屬的召喚,每一個音符都在提醒我:這條路,是我一步步走來的。當歌單裡的曲目輪轉,喜愛的音樂包圍耳畔,那些旋律帶來的安心感,讓原本昏沉的思緒漸漸清晰,身體似乎也隨之鬆開了些。
這一刻,我才驚覺音樂對我的重要性遠超過想像,它不僅是陪伴,還是啟動內在動力的關鍵。
細數這段旅程,如今我已經完成 16 首填詞曲,製作了 36首音樂。
這些數字不只是紀錄,更是一場奇妙的旅程,一場由音樂、感官與情感交織而成的冒險。每一首歌,都是某段心境的投影;每一部影片,都是生命中某個片刻的記憶。或許在這條創作的路上,我逐漸發現自己對於「感官」的重視,或許遠超過許多人。
記得十二月底,當我坐上學長的車,第一件事不是寒暄,而是迫不及待地問:「可以放音樂嗎?」(笑)
和朋友揪桌遊時,沒有音樂總覺得少了靈魂;北中南舉辦超過千場聚會時,我總希望能安排音控,讓每個環節都有最適合的配樂。
有時候甚至幻想著,若能有一位「阿咪老師」幫忙即時搭配音效,那該有多完美(笑)。音樂並不只是背景,而是氛圍的靈魂,是情感的連結,也是記憶的印記。
不只是音樂,食物也是我的堅持。
我無法接受難吃的點心出現在我的活動裡,哪怕只是簡單的小零食,都該是美味且令人滿足的。
美食,不只是滿足口腹之慾,更是一種氛圍的營造,一種對細節的尊重。
我想,這些細節或許正是讓我的活動帶有溫度的原因。六感交織,成就了我的世界,而這些也構築了我對活動的標準──它們不只是聚會,而是一場場充滿感性與細節的體驗。
這樣想著,內心泛起一股暖意。
我很慶幸,自己當初踏上的這場冒險仍在延續,也很期待接下來的旅程。
農曆新年的開始,就讓這份對美好體驗的追求,繼續帶領我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