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過年與親友聊天,認識到竟然有專注於服務照顧者的社會組織。一開始以為是命名的不精確,後來才明白真的是以「照顧者」為焦點的互助服務。我發現其精妙處在於:好好照顧「照顧者」,這份心力自然也能傳達到「被照顧者」身上。
在社會的角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時間幾乎完全被照顧重病家人佔據,身心俱疲是他們生活的日常。他們面對著難以想像的挑戰,內心深處渴望著,能有喘息、能有放鬆的時刻。享好時間銀行,或許,能為他們帶來一絲光亮。
享好時間銀行有別於一般時間銀行,它專注於照顧重病患者的服務,將重點放在減輕照顧者的負擔、提供支持、建立社會連結。
我發現它具有以下的特色:
1. 喘息服務,讓照顧者重拾生活:
照顧重病家人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照顧者需要適時的休息和喘息。「享好時間銀行」提供陪伴、生活協助、交通接送等多元服務,讓您能暫時卸下照顧重擔,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找回生活的平衡。這並非讓您偷懶,而是讓您更有能量,持續這份艱辛的照顧責任。
2. 專業關懷,體會照顧者的辛勞:
享好時間銀行深知照顧者的辛勞與壓力,他們不僅提供服務,更提供情感上的支持。透過定期關懷,與照顧者建立信任關係,讓照顧者知道不是孤軍奮戰,有人能夠理解其處境。這份溫暖的關懷,有時比實際的幫助更重要。
3. 互助模式,串聯社會力量:
享好時間銀行採用時間銀行的互助模式,讓每一份善意都能被記錄、被回饋。當參與者貢獻時間幫助他人時,也為自己儲蓄了未來需要的資源。這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機制,讓社會更加溫暖、充滿人情味。
4. 彈性服務,滿足個別需求:
每位照顧者的情況都不同,需要的協助也不同。享好時間銀行提供彈性的服務項目,可根據個別需求進行調整,使照顧者獲得最適切的協助。這份客製化的關懷,展現出對照顧者的細膩體貼。
5. 建立連結,拓展社會網絡:
照顧重病家人容易讓照顧者與社會脫節,享好時間銀行提供了一個平台,讓照顧者有機會認識其他照顧者,彼此分享經驗、互相支持。這種社群的力量,能讓照顧者不再感到孤單。
「享好時間銀行」作為一個社會創新案例,值得我們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和思考。它不僅提供了一種新的照顧模式,也讓我們看見社會互助的各種可能性,尤其為台灣的長照模式發展出更根深的力量:(我們不必介入照顧,也能)為照顧者提供生活上各面向的照顧,使其無後顧之憂。無論我們是否為照顧者,都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發。我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能讓更多人認識這個模式,並一同思考其在社會上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