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劉備聞訊趕到,見督郵皮開肉綻,連聲叫饒,心中不忍酿出大禍,連忙喝止張飛。關羽也勸道:「兄長勞苦功高,卻受此羞辱,何苦留在這枳棘叢裡?不如殺了這惡吏,棄官回鄉,另謀遠大。」劉備最終不忍枉殺,只把縣尉印綬掛在督郵脖子上,厲聲道:「你害民該死,然我不願違朝廷之法。此官我不做了,你要拿去便拿去!」說罷帶著關、張大步離去。
督郵滿身鞭痕地回定州告狀,太守立刻向省府申文,派人通緝三兄弟。劉備、關羽、張飛只得輾轉投奔代州劉恢。劉恢看在劉備是漢室宗親,暗中庇護未作聲報。自此,三兄弟處境愈發坎坷,行蹤亦暫時成謎。
十常侍自掌重權以來,互相勾結,凡敢違逆者,不是被誣奏革職,便遭暗害。趙忠、張讓等橫行無忌,公然向鎮壓黃巾的諸位將帥索要金帛,若不答應,立刻上奏罷官。皇甫嵩、朱儁皆剛直不屈,不肯低頭行賄,也果然被誣罷。靈帝竟仍加封趙忠等為車騎將軍,並將張讓等十三人悉數封侯,令百官畏懼噤聲,百姓則怨聲載道。
長沙賊首區星乘勢作亂;漁陽有張舉、張純同謀反叛,一人自稱天子,一人自稱大將軍。各州郡火速呈報的緊急文書如雪片般飛來,卻被十常侍盡數藏匿。民間烽煙四起,朝廷卻一片昏暗。
一日,靈帝在後花園與十常侍飲宴。微風拂動,園中花木雖嬌美卻彷彿籠罩著詭譎氣息。觥籌交錯間,諫議大夫劉陶突然闖入,衣衫散亂,神情慟切,令眾人俱是一驚。靈帝見他跪地涕泣不止,忙問緣由。劉陶聲音洪亮,帶著不平:「四方盜賊並起,州郡焚掠,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卻與宦官飲宴不休,難道要看著社稷毀於一旦?」
靈帝皺眉:「國家素承太平,何來大患?」劉陶再拜,語帶激昂:「自黃巾亂後,賊黨未除,各方蠢動;而禍患根源皆在十常侍賣官鬻爵,殘害忠良,欺君瞞上,使百姓民不聊生。朝堂忠臣被逐,只剩逢迎之徒,天下豈能不亂?」
十常侍聽到此處,紛紛脫帽下跪,痛哭流涕:「是大臣容不得我們哪!我等願辭官歸里,變賣家財助軍,只求陛下憐憫!」靈帝見宦官哭求,反而怒火中燒,斥道:「劉陶!朕亦需有近侍,汝何必趕盡殺絕?來人,把他推出去斬了!」
武士拖著劉陶往外走,臨刑前他高聲慟呼:「臣死不足惜,只可憐漢室四百年天下,如今恐將毀去!」聲嘶力竭,連宮牆上的鳥雀都驚得飛起。
就在刀斧手準備行刑時,一位鬢髮微白、神情肅穆的大臣喝令:「且慢!容我進奏!」眾人凝神一看,正是司徒陳耽。陳耽急步入殿,伏跪啟奏:「劉陶有何罪?他心繫國難,忠言直諫,卻一言致死,何以服眾?」靈帝不悅:「誹謗近臣,就是視朕為無物!」陳耽擊節慷慨:「天下百姓都想食十常侍之肉,陛下卻視他們為至親,更曾與黃巾亂黨互通消息,威脅社稷安危。陛下若不警醒,何以保漢室?」靈帝擺手:「封諝作亂一事尚未徹查,十常侍中也未必無良善之人。住口!」陳耽情急之下,猛然將頭撞向殿階,鮮血立刻淌滿玉石。靈帝盛怒,下令將他與劉陶一同關押。當夜,十常侍派人潛入天牢,將二人秘密殺害,隨後假傳聖旨,任命孫堅為長沙太守,討伐區星。
孫堅披甲上陣,短短不到五十日便剿滅區星餘黨,平定江夏。回朝復命時,滿身征塵,卻英氣逼人,眾皆側目。靈帝大悅,封他為烏程侯。同時,劉虞被任命為幽州牧,奉命征討漁陽張舉、張純。漁陽告急,戰報頻傳。
這時,因鞭打督郵而被通緝的劉備、關羽、張飛,輾轉投奔代州劉恢。劉恢看在劉備乃漢室宗親的份上,加以庇護,並向劉虞推薦。劉虞一見劉備便欣賞他的氣度,立即拜他為都尉,領兵進攻張舉、張純的老巢。劉備雖歷經波折,軍容卻不減當年,加上關、張兩位勇將,鏖戰數日,大挫敵軍銳氣。張純嗜殺成性,眾叛親離,麾下頭目遂乘勢殺之,獻上首級投降。張舉見大勢已去,深夜自縊而亡。漁陽就此平定。
劉虞欣喜若狂,立刻奏報朝廷,言明劉備軍功卓著,請求赦免他曾鞭打督郵之罪。靈帝也發覺劉備實屬可用之才,於是任他為下密丞,復遷高堂尉。公孫瓚聞知劉備威名,再度上書舉薦,讓他兼任別部司馬,暫代平原縣令。劉備由此在平原聚集錢糧人馬,恢復往昔聲勢,關、張則各率勁旅,聲威不減。劉虞因平亂有功,被封為太尉。
中平六年夏四月,天象晦暗,靈帝病勢沉重,臉色蜡黃地倚在床榻上,氣息微弱。他宣大將軍何進入宮,商討後事。何進出身屠戶,性情粗獷;但因妹子進宮為貴人,生皇子劉辯,被立為皇后,他也水漲船高,掌了朝中大權。靈帝另寵愛王美人,育有皇子劉協。何皇后心生妒恨,竟暗中毒殺王美人,將劉協交董太后撫養。
董太后雖年邁,但氣度不凡,一心想立劉協為太子。靈帝本就偏愛幼子,正有此意。中常侍蹇碩便乘隙獻計:「若立協為太子,先須除掉何進,以免後患。」靈帝病中昏昏沉沉,竟默許此事,下旨宣何進入宮。那日宮外陰雨淅瀝,鉛雲低壓。何進剛到宮門,司馬潘隱慌忙攔住,臉色煞白:「大將軍切勿入內,蹇碩準備在裡面行刺!」何進聽了毛骨悚然,急忙退回私宅,召集眾臣,意欲一舉誅除宦官。
眾人齊聚,意見紛雜。一人上前拱手道:「宦官之勢自沖、質二帝時已扎根深遠;若計畫外洩,怕要招滅族之禍。還請將軍三思。」此人正是典軍校尉曹操。何進正憤怒難平,喝罵:「你這年輕小輩,安知朝堂大事!」話音未落,侍從匆匆報:「陛下已崩!蹇碩與十常侍秘不發喪,矯詔召將軍入宮,想先下手為強,立劉協為帝!」曹操沉聲道:「當務之急,宜先正君位,再行誅奸。」何進大聲喝問:「誰敢隨我入宮,扶立新帝,除去奸佞?」話猶未畢,只見司隸校尉袁紹霍然起身,慷慨言道:「願領五千精兵,斬關入內,扶立新君,並誅盡閹豎!」何進大喜,隨即點御林軍五千由袁紹披掛帶領,並率何顒、荀攸、鄭泰等三十餘位大臣入宮,於靈帝靈柩前,擁立太子劉辯登基。
百官拜完新帝,袁紹即刻率兵直搗蹇碩府邸。蹇碩慌不擇路,逃入御花園深處,卻被中常侍郭勝所殺;蹇碩麾下禁軍也全部投降。袁紹對何進進言:「宦官結黨營私,既得此機會,宜一次誅絕!」張讓等聞訊,大驚失色,慌入內宮去找何太后哭訴:「害大將軍者只有蹇碩,我等無辜。今大將軍聽信袁紹之言,要趁此機除掉所有宦官,乞娘娘做主!」何太后與何進均出身微賤,先前受過張讓等人扶持,心中不無念舊,便私下勸何進:「蹇碩已伏誅,你何必濫殺更多?」何進猶豫不決,終令只抄蹇碩家族。袁紹見狀,急道:「不斬草除根,後患必生!」何進仍搖頭:「莫再多言,我意已決!」
次日早朝,何太后任命何進參錄尚書事,封官行賞;董太后卻暗中商議對策,招張讓等入宮,共謀:「何家姐弟權勢太盛,如之奈何?」張讓獻計:「娘娘可先垂簾聽政,封皇子劉協為陳留王,加國舅董重為驃騎將軍,把持軍權,再仗我們之力,自可遏制何家。」董太后翌日上朝,宣布劉協封陳留王,董重任驃騎將軍,張讓等人共掌朝政。何太后見董太后越權,心生不滿,乃設宴宮中,酒至半酣,起身捧杯冷言:「我等皆是女流,干涉朝政非分;昔呂后因專權,累及宗族。我勸董太后還是深居宮中,讓大臣商議國事,才是天下之福。」董太后聽出話中譏刺,盛怒拍案:「你妒殺王美人,如今仗你兒子為帝、你兄在朝掌權,就敢出言不遜?我只消一聲令下,董重便可斬你兄妹首級!」何太后本欲和緩,聽到此話也按捺不住,厲聲反擊:「我好意相勸,你卻惡言相向!」董太后怒斥:「屠沽之族,安敢與我爭鋒!」
兩宮不歡而散。何太后含恨,深夜召何進入宮,告以董太后威脅之語。何進與三公商議,隔日便上奏請將董太后遷往河間安置,限日出宮;又調禁軍圍董重府宅,收繳印綬。董重走投無路,自刎於後堂。張讓、段珪等見董太后勢盡,遂以金銀珠寶賄賂何進之弟何苗及其母舞陽君,再度打通關節,得以繼續在宮中侍奉何太后。
不久,何進更暗派人下毒,殺董太后於河間驛站,然後送靈柩回京安葬。此後他託病不出,司隸校尉袁紹登門相勸:「張讓、段珪等人四處謠傳,稱你毒殺董太后,想要壟斷朝權。將軍若再遲疑,不除宦官,後禍無窮。昔竇武寬宥之舉,反遭宦官所害。如今將軍勢大如日中天,只需果斷出手,便可掃清禍亂,何必瞻前顧後?」何進優柔寡斷:「太后也不同意,我怎可獨斷專行?」袁紹氣急難耐。
主簿陳琳進言:「不可對外檄文,召四方軍馬!那等於令天下英雄逼近京城,局勢必更混亂。將軍手握禁軍,只要快刀斬亂麻,宦官不值一顧;若反去招兵,自亂陣腳,各懷鬼胎,恐生巨禍!」何進卻嘲笑:「你是懦夫之見!」忽然,一人拍掌大笑:「誅除宦官,易如反掌,何須多議?」眾人看去,見是曹操。只聽他侃侃而談,似有妙計。正是:「欲除君側奸邪,尚須當機立斷。」曹操究竟如何提議,且待後文再敘。
文:ChatGPT-o1-pro
圖:Leonardo Lighting Manga / ChatGPT-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