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耳機工廠二代,15年電聲產業資歷,對於創造產品這件事,還挺讓我產生成就感的,從企劃設計到產品上市,市場銷售到銷售額,就是一個很好玩的體驗,這邊就來介紹下ODM 工廠的產品開發流程。
AH-P23 CMF
市面上介紹電子產品開發流程的應該很多,講時程規劃的基本沒有,這邊就大概來介紹下ODM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業務開發。
NPI
客戶提供RFQ詢價(Request for Quotation )& 產品需求規劃書PRD(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這邊確認規格是否能執行(功能、外觀),商討報價(產品價格及開發費用),年預估銷售數量或第一批產量,確認是否合作。
確認合作,就到了採購環節,先要成為合格供應商,也就是「合格供應商名單(Approved Vendor List)」,建立供應商廠商資料表,應付各種供應商審核,改天再寫一篇供應商相關文章。
確認開案前都會確認此案是我司設計外觀還是客戶提供外觀,開發時程(Development Schedule)跟開發費用NRE (Non-recurring engineering)都會影響很大,畢竟外觀設計的費用就好幾種價位,內部設計或是請外面ID外觀設計公司設計。
開發流程 120天 (圖片確認等前置計畫不算在內)
我想會看到這篇文章應該都是對產品經理、專案經理有興趣的吧,或是在系統廠、代工廠工作的,電子產品的新產品開發流程網路上滿多的,這邊以我經歷過的介紹,主要流程分5+1個階段。
產品規格、開發時程、ID外觀確認。
機構設計(ME)、電子電路(EE)設計、聲學設計(Acoustic) ,製作手板(Mockup),物料清單(BOM)建立。
模具開發、T1(1st Trial)樣品審議及修改、產品認證申請、下單及採購。
因為可靠性信賴性測試太複雜所以我獨立出來,且耗時耗料(DVT到MP)。
耐化學腐蝕性測試、腐蝕/鹽霧試驗、高溫測試、濕度測試、頭箍及頭戴耐用性、電池生命週期、等等。
T2 審議及修改 (咬花) 、技術轉移、標準作業指導書(SOP)、標準作業工時、黃金樣品、成品檢驗規範、包裝規範、包裝設計及出貨計畫、使用者簡易操作說明。
最終規格確認、品管測試報告、物料清單(BOM)確認、成本確認、各國安規認證/EMI認證/RF認證、UI韌體導入。
IATF/TS16949 真的是業界範本,需要精神去研究實踐,不留於ISO報告範本。
APQP16949
在ODM代工產業,成本控制和品質管理是永遠是企業生存的關鍵,可以再加一個交期。這邊列幾個關鍵。
BOM 材料成本管理 : 關鍵材料,採購議價,供應商管理
製造成本 : 生產良率,人力成本,工時,製程優化,標準化
生管及倉庫管理: 庫存控制,進料時間,生產排線,委外加工
IQC進料檢驗
IPQC製程品質管控
OQC出貨品質管控
QA品質保證客速處理
客戶虐我千百回,我待客戶如初戀。
在電聲音頻產業打滾15年,最深的體會就是:真正的合作關係,遠遠不只是一張訂單那麼簡單 。作為ODM廠商,我們不僅要提供優質的產品,專業的技術與品質,更要成為客戶信賴的合作夥伴,還有就是做好自己,跟上潮流,不會市場拋棄,永遠在學習。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對 ODM 產品開發有興趣的讀者更深入了解業界運作,都歡迎留言交流,未來也期待與更多夥伴合作,共創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