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薪資與消費數據分析:財務自由的挑戰與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筆者看了許多有關財務自由(F.I.R.E)的文章,發現有的案例用10年、6年、3年,甚至僅僅5個月就能達到財務自由;然而這些成功案例大多來自美國。美國作為世界大國,其薪資水平與投資報酬率常處於全球前列,加上許多美國人能輕鬆達到高達70%的儲蓄率,使得投資收益(例如每年4%的穩健回報)足以覆蓋年度開銷,從而實現資產永續增長。


來看看台灣來自主計處的資料:

在台灣,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統計數據,101年至112年間台灣薪資中位數約從55.2萬元提升到70.1萬元(​statfy.mol.gov.tw)。筆者以中位數作為衡量指標,估算出12年累計總薪資約為

55.2+70.12×12≈751.8 

約取整數750萬元。


再來看看我們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

與此同時,若以台北市為例,根據統計資料,101年至112年間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介於25,279元至34,014元之間(​yunlin.dgbas.gov.tw),經取平均計算,12年總消費約為

25,279+34,0142×12×12≈426.9 萬元

整數約430萬元。


由此,薪資儲蓄比例約為

(750−430)/750≈43%

也就是說,12年間實際存下薪資僅占43%,累積資產約320萬元;假設條件不變、工作年數延長至24年,累積資產約可達640萬元,這與實現財務自由所要求的資產規模仍有不小差距。


此外,其他相關數據也能佐證台灣現狀:

  • 根據部分網路資料,101年至112年期間台灣薪資中位數的年化增長率約在1.4%至1.6%之間,而基本工資的年化漲幅則可能達到約2.9%~3.5%(​facebook.com),這顯示收入增長速度相對緩慢。
  • 根據Yahoo奇摩新聞報導,112年台灣薪資中位數為52.5萬元,這一數字較過去幾年呈現微幅上升(​tw.news.yahoo.com)。
  • 同時,根據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數據,台灣近年通膨率大約介於2%至3%之間,這意味著消費成本正逐步攀升,進一步壓縮了實際儲蓄空間。(資料顯示消費結構與價格上漲壓力,參考各類政府統計資料)

綜合以上數據,從台灣的薪資與消費情況來看:

  • 若以台北市較高的消費水準與全台平均薪資水平計算,工作12年累積薪資約750萬元,而12年的消費總和約430萬元,僅能存下43%的薪資。
  • 即使全職工作24年後,累積資產約640萬元,這仍然遠低於根據“4%法則”計算出來的財務自由最低門檻約1,025萬元(即年消費約41萬元÷4%)。(計算方式:以113年台北市月消費34014元,年消費約408,168元,則所需資產約408,168/0.04≈1020萬元)

這些數據不僅反映出台灣普遍存在的薪資增長緩慢與消費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也表明要實現財務自由,僅僅節省薪資是不夠的——提高所得水平、精細管控支出以及合理投資(例如採取較保守的4%提領率策略)都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筆者也希望讀者能藉由這些具體數據,檢視自己與大多數台灣人的財務狀況差異:

  • 若您的收入與消費結構接近這些平均數據,則在實現財務自由之前,可能需要在提高收入或進一步節省開支上作出調整;
  • 同時,也應關注投資回報的長期累積效應,歷史上台灣股市的年均報酬率曾達7%至8%,但面對市場波動與未來不確定性,採用4%的安全提領率仍是較為穩健的策略。


總結來看,從台灣現有的數據來看,達成財務自由的路並不簡單。儘管有“活到老、做到老”這樣的傳統退休模式,但如果希望提前退休或實現資產倍增,除了努力提高收入與節省開支外,還需要謹慎而有效的投資規劃。未來筆者將進一步探討如何突破這些收入與儲蓄上的障礙。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今日快速變動的經濟環境中,許多人都將達到財務自由視為一個至關重要目標的比率越來越多,如果還停留在以前工業時代的觀念把錢存在銀行生利息那你恐怕跟不上AI的時代了。然而,通往財務獨立的道路常常被誤解和過時的做法所掩蓋。這項任務旨在探討個人可以採取的基本策略,以在傳統中國智慧的背景下實現財務自由。
Thumbnail
財富自由有五種形式,但我還是最推薦FIRE的原形:Regular FIRE──平常過甚麼樣的生活,財富自由後也維持差不多的生活型態。我建議,年輕時可以先設定初步財富自由目標,達到這個目標之後,就可以離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但還是要盡量找到自己熱愛的工作,找到生活的意義。
Thumbnail
你在計劃怎麼爽快的算計鈔票,FIRE族正把資金轉移到複利流動!
 你在狂歡派對浪費金錢與時間,FIRE族覺得未來有的是時間享樂!」
 你在日復一日做著相同的工作,FIRE族思考這樣的方式是否必要?」
每個人的財務自由都不一樣。 有的人要賺進四千萬才能退休 有的人一個月只要四千元就可以退休。 我理想中的財務自由是 錢從天上掉下來 地上撿到錢 出門看到錢 商店買東西不用錢
Thumbnail
國家稅制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影響國民從事某些活動的誘因。另一個目標,是要進行所得與財富的重分配,拉近國民間財富水準的差距,讓整體社會能更趨公平。
Thumbnail
即使我們身處劣勢,但在台灣這個經濟自由發展的大環境中,我們仍抱有機會。不管身邊的資源有多稀缺,也要繼續投資自己的腦袋。
Thumbnail
生活方式通膨意思是:當一個人收入增加時,花費在生活上面的支出也跟著增加。 很多人在獲得穩定加薪之後,就跑去貸款買車買房;收入是增加了,但債務卻也跟著增加,這樣的狀態就是所謂的生活方式通膨。
財富自由通常指的是一個人不再受財務上的限制,可以自由地生活和做出選擇,而不必擔心金錢的問題,最常見的定義是被動收入>支出 每個人心中對財務自由的目標都不一樣,有人覺得帳戶裡要有一千萬才能滿足,有人覺得要兩、三棟房子才有安全感 金錢固然很重要,「錢不是萬能,沒有錢卻萬萬不能」 其實我們不是喜歡金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今日快速變動的經濟環境中,許多人都將達到財務自由視為一個至關重要目標的比率越來越多,如果還停留在以前工業時代的觀念把錢存在銀行生利息那你恐怕跟不上AI的時代了。然而,通往財務獨立的道路常常被誤解和過時的做法所掩蓋。這項任務旨在探討個人可以採取的基本策略,以在傳統中國智慧的背景下實現財務自由。
Thumbnail
財富自由有五種形式,但我還是最推薦FIRE的原形:Regular FIRE──平常過甚麼樣的生活,財富自由後也維持差不多的生活型態。我建議,年輕時可以先設定初步財富自由目標,達到這個目標之後,就可以離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但還是要盡量找到自己熱愛的工作,找到生活的意義。
Thumbnail
你在計劃怎麼爽快的算計鈔票,FIRE族正把資金轉移到複利流動!
 你在狂歡派對浪費金錢與時間,FIRE族覺得未來有的是時間享樂!」
 你在日復一日做著相同的工作,FIRE族思考這樣的方式是否必要?」
每個人的財務自由都不一樣。 有的人要賺進四千萬才能退休 有的人一個月只要四千元就可以退休。 我理想中的財務自由是 錢從天上掉下來 地上撿到錢 出門看到錢 商店買東西不用錢
Thumbnail
國家稅制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影響國民從事某些活動的誘因。另一個目標,是要進行所得與財富的重分配,拉近國民間財富水準的差距,讓整體社會能更趨公平。
Thumbnail
即使我們身處劣勢,但在台灣這個經濟自由發展的大環境中,我們仍抱有機會。不管身邊的資源有多稀缺,也要繼續投資自己的腦袋。
Thumbnail
生活方式通膨意思是:當一個人收入增加時,花費在生活上面的支出也跟著增加。 很多人在獲得穩定加薪之後,就跑去貸款買車買房;收入是增加了,但債務卻也跟著增加,這樣的狀態就是所謂的生活方式通膨。
財富自由通常指的是一個人不再受財務上的限制,可以自由地生活和做出選擇,而不必擔心金錢的問題,最常見的定義是被動收入>支出 每個人心中對財務自由的目標都不一樣,有人覺得帳戶裡要有一千萬才能滿足,有人覺得要兩、三棟房子才有安全感 金錢固然很重要,「錢不是萬能,沒有錢卻萬萬不能」 其實我們不是喜歡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