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翔的融合餐廳在台灣聲名大噪,吸引了許多美食愛好者,甚至有國際媒體來採訪他的創新料理。有一天,他收到一封來自新加坡米其林評審團的邀請,邀請他參加「亞洲星級廚神對決」大賽,這是一場專為亞洲頂級廚師設計的比賽,勝出者將有機會獲得米其林星級評價。
對於葉翔來說,這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挑戰,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米其林餐廳講究精細工藝與極致風味,與他習慣的大膽融合風格有所不同。然而,他深知這是讓世界看見自己料理理念的最佳機會,於是決定前往新加坡迎接挑戰。
比賽當天,來自日本、法國、泰國、韓國和中國的頂級廚師齊聚一堂,每位參賽者都帶著自己的代表性料理參賽。這次比賽的主題是「傳承與創新」,選手必須從自己國家的傳統料理中汲取靈感,並加以創新,呈現一道既有歷史韻味又符合現代餐飲標準的佳餚。
葉翔思索再三,決定以台灣的傳統料理「滷肉飯」為靈感,打造一道符合米其林標準的高級料理。他捨棄了傳統的粗糙作法,改用慢煮技術處理滷肉,讓五花肉的油脂與瘦肉達到完美比例,搭配以日式昆布高湯蒸煮的米飯,最後以韓國發酵醬汁點綴,並佐以泰式香茅泡沫,讓整道料理充滿亞洲的層次感。
評審們品嚐後,對他的創新感到驚艷。他成功保留了滷肉飯的靈魂,同時提升了整體的口感與呈現方式,讓這道庶民美食躍升至星級料理的高度。
在進入決賽前,葉翔遇到了來自法國的評審——一位以傳統料理聞名的米其林三星主廚。他對葉翔的料理理念感興趣,但也提出質疑:「融合料理雖然有趣,但它能否真正被認可為一種經典,而不只是短暫的潮流?」
這番話讓葉翔陷入沉思。他回憶起自己的旅程,從學習日式壽司的職人精神,到泰國料理的平衡之道,再到印度香料的運用,他發現自己一直在尋找亞洲美食的共通點,卻忽略了「傳統」的價值。
於是,在決賽當天,他選擇了一條與其他廚師不同的道路——不再過度強調創新,而是回歸最單純的味道。他以台灣傳統辦桌菜「佛跳牆」為基礎,融合法式慢煮技術與日式高湯熬製方法,製作出一道濃郁但細緻的高級料理。他用最簡單的調味手法,展現食材本身的風味,讓這道經典料理保有原本的靈魂,同時符合現代高端餐飲的標準。
當菜品端上桌時,所有人都靜默不語,然後慢慢品嚐。這一次,葉翔沒有用過多的調味,也沒有過於花俏的擺盤,而是以最純粹的味道打動評審。
比賽結束後,葉翔的料理獲得極高的評價。他雖然沒有獲得冠軍,但卻得到米其林評審的青睞,認可他對亞洲美食的獨特詮釋。比賽後不久,他的餐廳獲得了一星評價,成為台灣少數獲得國際肯定的亞洲融合餐廳之一。
葉翔明白,融合料理不只是不同食材的拼湊,而是一種對文化的尊重與再創造。他開始在餐廳舉辦亞洲料理工作坊,邀請不同國家的廚師交流,推動亞洲美食的傳承與創新。他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更多人了解亞洲料理的深度與多樣性,並將它帶向國際舞台。
這場味覺的旅程,並沒有終點,而是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