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Netflix
日本傳奇女作家向田邦子,一生創作了上萬部的廣播劇與上千部的電視劇本,在一場大病之後,所創作的隨筆與小說頗受好評,讓她同時以劇作家、隨筆家、小說家的多重身份聞名於世。家庭劇是她最擅長的劇種,而她的散文與小說的主題,也圍繞在家庭關係、人際關係及生活觀察,親切而動人的文筆,使她成為日本的國民作家,在去世數十年之後,她的作品仍然受到日本人的喜愛,即使在台灣也是粉絲無數。
繼承了向田邦子以家庭為中心的主題,當代日本名導是枝裕和的作品也是以家庭關係見長,他的作品《橫山家之味》、《比海還深》、《海街日記》裏面有時溫暖有時辛辣的家庭互動,可說是盡得向田邦子的真傳。在現在這個年代要重拍向田邦子的名作《宛如阿修羅》,是枝裕和絕對是不二人選,所以Netflix這次的經典重拍,就找上了是枝裕和。除此之外,演員也都是當代的一時之選,四姐妹由宮澤理惠、尾野真千子、蒼井優、廣瀨鈴這四位主角級的女演員擔綱,搭配本木雅弘、松田龍平、內田聖陽、國村隼、松坂慶子等重量級資深演員。在超高水準的美術設計加持下,是枝裕和把這部家庭悲喜劇演繹得出神入化,完整重現了劇中昭和時代竹澤家的喜怒哀樂,絕對是不斷重拍的《宛如阿修羅》眾多版本中出類拔萃的版本,是今年必追的影集。
把女性比喻為印度神話中總是怒目而視的戰神阿修羅,在昭和時代可以說是對女性地位的反諷,但是在現代這個男女平權的年代,會讓人覺得帶有歧視的意味,這跟把女性形容為「女夜叉」「柴耙(台語,以農具形容女人帶刺、很兇)」同樣是極度不妥的形容詞。但是深究印度神話中阿修羅的處境,就可以理解向田邦子把女性形容為阿修羅的深刻寓意:在印度神話中,雖然同為梵天所生,但是阿修羅永遠是天神的手下敗將;即使阿修羅有無窮的戰力,但是都被天神以種種詭計打敗,所以傳說中的阿修羅,就只能深陷屢敗屢戰與屢戰屢敗的循環中。
明明實力與天神不相上下,但是被天神打敗的阿修羅,就只能承受排山倒海的種種惡名:醜陋、好戰、邪惡、易怒…,這樣默默承受一切的阿修羅,就跟在父權時代受盡貶抑的女性一樣,成為必須屈服於天神/男性的次等神祗/人類。阿修羅與女性所展現的忿恨恐怖面容,不過是反映了他們所承受的種種惡意與歧視,以《宛如阿修羅》為劇名,可說是向田邦子的神來之筆,從印度神話的角度來解釋,才能盡得作者的真意。
隨著Netflix影集《宛如阿修羅》的叫好叫座,在此推薦各位搭配閱讀向田邦子的散文集《父親的道歉信》,在這本散文集中,向田邦子以回憶串起昭和時代的點點滴滴,是讓人一不小心就會落淚的感人之作。透過向田邦子的文字,日本的昭和時代就這樣活生生的在眼前展開;那些值得留戀徘徊的美好又苦澀的人事物,就這樣深深的印在讀者的腦海中。與其拿「日本的張愛玲」來形容向田邦子,不如把時空拉到平安時代,遙想平安時代的女文豪們:《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納言,《和泉式部日記》的作者和泉式部。向田邦子以充滿物哀佗寂之情的細緻生活觀察,追隨著這些文壇前輩們的腳步,這或許也是「向田邦子熱」在日本歷久不衰的理由吧?這位「昭和時代的紫式部」,將會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