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pchome
今年在靈骨樓的例行掃墓,照例由我們四姊弟各自準備祭品,一起在捷運動物園站集合,然後搭掃墓公車到靈骨樓祭拜。因為我們都已年過半百,沒有體力準備過多的祭品,所以都是準備一些水果、餅乾、簡易菜餚來祭拜過世超過十年的阿爸。因為知道我有在泡茶,所以姐姐在賣場看到一包100元的天仁綠茶,就順手買了一包來拜阿爸,拜完之後讓我拿回來泡。這包價格低廉的茶葉,勾起了我對故人一些雜七雜八的回憶。
阿爸偶爾會在難得沒上班的下午,在阿母懶得整理、雜物滿山坪的飯廳,泡一壺茶自娛,這通常也是習慣指揮阿爸做東做西的阿母不在家的時候才有的清閒下午。以我們現代人的標準,沒有高級茗茶、手沖咖啡、精緻蛋糕或是美味鬆餅,實在稱不上下午茶,但是阿爸有時間可以泡一壺茶慢慢喝兼看書報,已經是莫大奢侈的享受了。難得看到這種場景的我,也會向阿爸討茶喝,但是阿爸泡的茶,不是苦澀到難以入喉,就是淡到沒有茶味。原來他為了節儉,茶葉用得非常省,所以要花很多時間才能泡出味道,這樣的茶,就會偏苦而失去茶葉的甘甜味;而這麼少的茶葉,通常一兩泡就沒味道了,但是他堅持要把茶葉榨出最後一絲味道的結果,就是後面幾泡淡到像白開水。他用的茶葉萬年不變,就是天仁最經濟實惠的超便宜茶葉,在今天一台斤只賣169台幣的天仁烏龍茶,比姐姐買的189克(約4兩)100元的天仁綠茶還便宜。我一直到年過四十,才開始跟著同事泡茶,一入門就是一台斤2000元以上的高山烏龍茶。這種等級以上的茶,入口溫潤,滿口清香,尾韻回甘,除了提神之外,也是在辛勞工作的辦公室裏,療癒身心的小確幸。再怎麼好的茶葉,我最多只取前四泡,讓茶葉結束在讓人回味無窮的最好喝狀態。對照阿爸刻苦到令人心酸的泡茶方式,如果他還在世上的話,一定會嫌我「討債」(台語,浪費之意),或許還會說我被那些茶商騙了,茶葉那麼粗俗(台語,便宜之意)的東西,隨便炒一炒竟然可以賣那麼貴。我阿爸那一代人的拚經濟,已經成為一種信仰,在他的觀念裏,只有讓自己做牛做馬做到死、做到遍體鱗傷、像起乩的乩童那樣拿著刀子割舌頭、揮動流星鎚把後背打到血肉模糊,才能讓財產越堆越高。常常聽他們那一輩的人在講,某某人為人父母,整天只想享樂,錢隨便亂花,沒有留下任何財產。言下之意,他們這種像神風特攻隊一樣把血肉之軀撞向資本主義船艦的英勇行為,才是生命的正途。從小跟著阿爸阿母一起拚經濟、連放假都要去家裏經營的早餐店幫忙的我,很早就累到懷疑人生了,人生那麼苦那麼難,為什麼還要這麼傻傻的活下去呢?也就是這樣的我,才會在高中讀《紅樓夢》讀到掉眼淚,對照那些可以整天出去玩樂的同年齡的同學,我似乎擁有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童年。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被社群網路的演算法推播之下,巨量的網路上的美好生活,化成了一道道緊箍咒,讓過度比較成為現代人的日常。現代人擺脫了上一代只拚經濟的狹獈,走向了全方面的過度比較:收入、學歷、外貌、身材、精品、居家佈置、戶外生活…只要社群網路看得到的東西,全都可以拿來分享/炫耀。所以在休假的時候完全不得閒,反而忙到不可開交:上健身房一定要發限動、吃美食一定要發食物美照、在露營區開箱新設備、出國旅遊還得一邊忙著拍影片、不時就密集發文按讚互動留言忙翻天…犧牲自己的生活品質,來成就社群網路上的美好生活,這麼本末倒置的怪異行為,就成了不可逆的當代流行,折磨著每個手上有手機的現代人。
突然同情起被我阿爸過度壓榨的茶葉了。即使不是什麼高級茶葉,但是在被壓榨殆盡的情況下,不是苦澀到難以下嚥,就是清淡如水,完全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以我多年泡茶的經驗,就算是一台斤169台幣的天仁烏龍茶,也能泡出美味茶湯,首先,茶葉要放得多,以短時間的沖泡來帶出它的甘甜味,然後最多兩泡就換茶葉,這樣就不會像我阿爸一樣,泡出又苦又澀、或是清淡如白開水的難喝茶湯。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是每個人都要像網紅一樣,每天在網路上活蹦亂跳、創意無窮。保持生活的平衡,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休息的時候休息,專心吃飯、適量追劇、好好睡覺,遠離過度壓榨自己、過度與別人比較的不良習慣,這樣才能讓生活適度的留白,讓自己好好的喘口氣,活出像被善待的茶葉一樣回甘有味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