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情人節,先祝大家情人節快樂!
今天分享的這本書,可以說是凱特王對生育這件事的心路歷程紀錄。從不生孩子的想法,到想生孩子並做治療的轉折。同時,帶出女性面對此議題遭遇到的種種現實,那些感性與理性並存的討論。
下面會分享其中2個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並藉此反思我自己的想法。
很多時候聽到為何生孩子的原因,不外乎是怕寂寞所以想生、養兒防老、傳宗接代,或是單純喜歡小孩之類的。無論是哪種,重要的是自己能接受並承擔起照顧另一生命的責任。
書中提到,凱特王原本是抱持著不生孩子的念頭,甚至也與伴侶協調好。沒想到卻因養了貓咪產生不同的想法。雖然最初因伴侶突然帶回貓咪而吵了一架,冷靜商量過後還是將貓留下。在照顧的過程中,日漸產生感情。
也許,自己已經成長到能試著承擔另一生命。—這樣的想法,成為想生孩子的契機。
看到這段,我內心是很佩服凱特王的。目前抱持著不生想法的我,有一部份原因是我難以想像自己照顧孩子的樣子。或許,這也可以說是害怕—害怕承擔照顧另一條生命的責任。畢竟,光是要把自己照顧好這件事本身,就不是件簡單的事。
但,誰知道呢?或許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讓我改變想法也不一定呢!
書中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凱特王與母親之間的關係。
儘管母親曾因傳統觀念而經歷過痛苦的時光,但面對自己的女兒們,卻能堅持以尊重與愛來教導她們。我認為這是難能可貴的。
而在她的母親知道女兒與伴侶已經協調好不生孩子這件事後,在意的第一件事是婆家是否會介意。只因擔心女兒會跟自己一樣有生育壓力的經歷。身為女兒,在此時發現母親身為女人曾痛苦的一面,同時也不希望與母親走上相同的路。
隱約可以理解這樣的心情。我也愛著我的母親。小時候無法理解母親背後因現實而背負的艱辛,在長大成人後卻逐漸看明白。面對工作、家庭、社會期待等諸多壓力,她選擇守望在孩子身後,盡心支持著這個家。
但我始終不想走上相同的路。或許是受到現代日漸改變的觀念影響,我想盡可能地將路走寬、走遠,去看看母親以前未曾見過的風景。
這本書雖然是凱特王心境轉折的紀錄,但在書中也看到不少對女性議題的反思與提問。
從伴侶的選擇、工作與生活、親子關係、生育等,看見作者每個選擇背後的意義,也讓我試著對自己提問—面對這些議題時,同樣身為女性的我又是怎麼想的呢?
現在的我也許沒有答案,不過可以開始思考,屬於我的答案又是什麼。相信這些答案,會引領我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一如凱特王在書中說的—
「不是每個女人都要過同一種生活,許多人走過的路,不一定就是正確的路。」
也盼望讀完本書的你,能找到屬於你的答案。
珮姬.悅讀小天地
如果喜歡的話,請記得按愛心❤
想看更多文章,請記得按追蹤➕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支持是我持續書寫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