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資產配置 + 選擇權投資:如何讓你的退休更早實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3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中壯年投資全攻略:穩定成長、聰明節稅、對抗通膨


前言

有網友詢問我,有關中壯年階段的資產配置該如何規劃?這個年齡層的人,事業已趨於穩定,但同時也開始思考退休準備、子女教育基金,甚至是醫療保障等問題。資產配置的核心,不只是守住現金流,更要讓資產有效增值,確保未來的財務自由。因此,本文的第一部分將深入探討中壯年該如何規劃資產,以兼顧成長與穩健。

此外,許多投資人對選擇權(期權)感興趣,卻不清楚如何將其運用在投資組合中。我一直強調,選擇權並不是「賭博」,而是一種可以提升資金效率、穩定累積財富的工具。在第二部分,我將用最淺白的方式,為完全沒接觸過選擇權的讀者,解釋它的基本概念,並說明如何透過選擇權來提高投資報酬率,降低風險。未來我們會將選擇權這部分應用在長期投資中,如何將選擇權加入到你的長期交易系統與資產配置中,以同時考量安全又提升長期的投資報酬率的方法。

不論你是正在思考資產配置的中壯年投資者,還是對選擇權感興趣的市場新手,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建立更清晰的投資思維。資本市場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資訊差與執行力的區別。學習財務規劃與投資工具,就是在為未來鋪路,讓自己站在更有利的位置。

重點摘要

第一部分:中壯年的資產規劃與配置

  1. 中壯年(45-55歲)的財務特質:事業趨於穩定,但仍需規劃退休、子女教育與醫療保障。資產已累積一定程度,但仍需確保穩定現金流與增值機會。
  2. 應關注節稅與省錢,因為省下的錢比額外賺錢更具價值。
  3. 資產配置:穩定現金流:TIPS(通膨保值債券)、股息成長股、REITs(房地產投資信託)。
  4. 利用「好負債」對抗通膨:固定利率房貸與企業貸款,在通膨環境下實質負擔會減輕。重新貸款或資產抵押,將資金投入報酬率較高的投資標的。
  5. 省錢與槓桿策略:善用信用分數,提高貸款條件,降低利息成本,並且利用折扣與預購策略,達到省錢的目的。

第二部分:選擇權(期權)基礎概念介紹,未來融合到長期投資的資產組合中,讓你在風險有限下,投資獲利極大化

  1. 選擇權(Options)是一種買進或賣出標的資產的權利,而不是義務。看漲就買 Call(買權),看跌就買 Put(賣權)。
  2. 選擇權是零和遊戲,有人賺錢就有人虧損。
  3. 選擇權四種基本交易方式
  4. 選擇權的實際應用


結論

  1. 中壯年投資策略應關注『對抗通膨+節稅』,並將資產分配到穩定收益與成長機會並存的標的上。
  2. 合理使用槓桿與負債,如固定利率房貸、企業貸款等,可以降低通膨對財務的負面影響。
  3. 選擇權不是『賭博』的工具,善加利用可以提升資金效率的工具,懂得如何運用,可以讓資產穩定成長,甚至超額獲利。
  4. 未來將會進一步探討如何用選擇權結合長期投資(如指數ETF)來提升年度報酬,並優化投資組合的風險管理。

關於第二部分,分享給選擇權小白的一堂利用期權買股票的簡單課程與方法,希望能用最簡單淺白的方式告訴各位,為什麼投資美股(其實各國股市也應該差不多),懂選擇權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你的財富累積不單可以穩定或超額成長,並且將你的資金效率妥善利用。

這裡也提醒一下,金融工具是中立的,好不好本身沒有風險,有風險的是投資者本身控制的問題上。


第一部分:中壯年的資產規劃與配置大方向

中壯年的年紀大多已經在職場上打下了穩固的基礎,事業算是穩定下來了,但同時心裡也開始盤算更多長遠的事——退休怎麼規劃?孩子的教育費夠不夠?萬一健康出狀況,醫療保障怎麼安排?簡單來說,現在的我們不只要穩穩地守住現金流,還得讓資產動起來,別讓它閒著錯過成長的機會。那麼,怎麼配置才最合適?我們接下來就來一層一層拆解,找到最適合這個階段的策略。


先定義一下什麼是中壯年,大概有哪些特質上,因為了解自己的處境和未來的人生有可能的變化,你現在才能定好目標。舉個例子,比如你想一台車,大概是美金5萬元,你每月可以存3000元,這樣你要花多久就可以買....

很多朋友常常問我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我會比較建議讓所有一切的計畫回歸到現實應用,首先第一步就是你要認清你自己,包括你現在所處的大環境,以及給自己一個時間的目標,這樣從未來往回推到現在,你才能知道你每天或每月要努力多少,在未來的某一天就可以達到這目標(其實做任何事差不多也是這樣,以前唸書時,比如我設定幾年後要拿到學位,假設五年,然後除以五,就是每一年要達到的目標,然後除以12就是細分成每個月我要做的事...你可以更細分到天,但是那個意義不大,因為人不是機器,每天有不同的變化。


一般我們知道或學到的就是不同年紀有不同的投資方式/資產配置:

raw-image


什麼是中壯年?也就是年紀差不多是45-55歲的朋友(這裡用一般的定義來説明)。

有什麼特質:(用大多數一般人中產階級的人來說明)

  1. 你的資產也許達到一個程度,但離退休或是你想提早退休還有一段距離,這距離每人不同,也就是每個人要努力的方向。
  2. 你有家庭或小孩,小孩未來有可能還是會需要你的支持。有的朋友需要照顧長輩,這部分有些人也需要考慮進來。
  3. 你看了好久想要買/換一間房子/換一台車子/或是給自己和另外一半計畫買一間銀髮村的渡假中心。
  4. 你需要規劃除了健保(美國是醫療保險)外,你可能想要多買一點相關的醫療保障。


建議:

找一天夜深人靜的時候,把自己的資產和財務目標列一個清單仔細寫下來,舉個例子來說:比如你現在有資產大概美金1000萬,把存定存和股票與債券等每一個月/年可以獲得的報酬大致上計算一下,跟你希望在未來10後過的生活的成本計算相減後(大概),所得到的比如是500萬美金,除以10年,每一年你需要10萬美金的資產累積,所以你要想辦法去多找或省下這10萬,有人會想每一年要10萬好多啊...下面我們舉個例子就知道多不多:

舉例:

有一些人,尤其在中壯年的時候,將焦點還是大多放在我要賺更多的錢身上,這個觀點不能說錯,但是你在這年紀的時候資產應該已經有部分的累積,你要把焦點除了放在賺錢上,更重要的是如何省錢,省下更多的錢也是累積你財富的一種方式。

我們試想: A賺很多錢,每月賺10萬美金,但是不太會省錢,每月花9萬美元。所以可以省一萬美元。

B每月賺8萬美元,但比較會省錢,每月花6萬元,所以可以省兩萬。

很多人有名目財富的迷失,也就是抱怨自己或另一半沒有人家會賺,重點不在名目所得,重點在實質所得,也就是經濟學/ 會計學上用的一個名詞:稅後可支配所得。

一個稅後可支配所得是兩萬,另外一個是一萬,兩位都把錢投資在美股SPY/VOO 10年,每年有7%的報酬,我們可以看一下變化: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7135 字、20 則留言,僅發佈於MimiVsJames 美股投資分享、經典必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我是 MimiVsJames,一位熱愛財務經濟學、宏觀經濟分析與量化金融的量化工程師,目前在美國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工作。從台灣到加拿大,再到美國,這一路上的學習與成長讓我深刻體會到分享的重要,希望能在這裡用簡單溫暖的方式,傳遞實用的投資理財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槓桿ETF與財富累積:如何運用槓桿放大你的長期投資回報 前言 在過去的文章中,我們曾探討長期投資被動指數ETF 時,選擇原型ETF或2倍槓桿ETF是較適合一般投資人的方式,然而投資並非只有單一選擇,金融市場更不是非黑即白的局面,這些投資工具本身是中性的,關鍵在於如何根據自身的財務背景與投資目標。
資本支出、估值回歸與 DeepSeek 的衝擊,今年的投資邏輯正在改變中 前言 近年來AI 投資熱潮席捲市場,許多企業投入巨額資本支出,希望在這場技術變革中占據有利位置。隨著 AI 產業的快速發展,市場對於「過度投資」與「AI 是否存在泡沫」的討論愈發激烈。從 2024 年中開始,市場開始關注
有網友希望我能講一下有關於槓桿投資的優缺點以及兩倍槓桿與三倍槓桿的優缺點,網路的文章很多有很多很棒的資料可以參考,提到最多爭論點的地方就是槓桿投資與原型的不同與優缺點,不過今天我們不是想爭論哪一個投資方法『比較好』
美股進三退二:2025年的投資策略與機遇 美國經濟在2025年可能面臨挑戰與轉折點,尤其是通膨和就業市場的變化引發廣泛討論。川普政府上任後推出多項政策,包括精簡政府人事、降低油價以壓制通膨,以及呼籲聯準會降息,這些措施可能對未來數月的經濟發展及美股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前言: 本研究報告不是我寫的,是我找到比較新比較完整的,因為受到佩洛西阿姨的買進,今天受到市場的關注。 這家公司是生技醫療結合AI的數據公司。 很抱歉我不懂生技醫療,所以我把報告給各位參考有問題,麻煩各位請教念生醫的大大,謝謝。我無法回答任何有關生醫的問題。 這篇文章不是投資推薦,最後面
股票與債券的回報關係,一直是傳統投資組合風險管理中的關鍵因素。在21世紀初的前二十年,股票與債券呈現負相關性,讓長期投資者在股市下跌時能依賴債券提供保護,但這種情況不是一成不變。
槓桿ETF與財富累積:如何運用槓桿放大你的長期投資回報 前言 在過去的文章中,我們曾探討長期投資被動指數ETF 時,選擇原型ETF或2倍槓桿ETF是較適合一般投資人的方式,然而投資並非只有單一選擇,金融市場更不是非黑即白的局面,這些投資工具本身是中性的,關鍵在於如何根據自身的財務背景與投資目標。
資本支出、估值回歸與 DeepSeek 的衝擊,今年的投資邏輯正在改變中 前言 近年來AI 投資熱潮席捲市場,許多企業投入巨額資本支出,希望在這場技術變革中占據有利位置。隨著 AI 產業的快速發展,市場對於「過度投資」與「AI 是否存在泡沫」的討論愈發激烈。從 2024 年中開始,市場開始關注
有網友希望我能講一下有關於槓桿投資的優缺點以及兩倍槓桿與三倍槓桿的優缺點,網路的文章很多有很多很棒的資料可以參考,提到最多爭論點的地方就是槓桿投資與原型的不同與優缺點,不過今天我們不是想爭論哪一個投資方法『比較好』
美股進三退二:2025年的投資策略與機遇 美國經濟在2025年可能面臨挑戰與轉折點,尤其是通膨和就業市場的變化引發廣泛討論。川普政府上任後推出多項政策,包括精簡政府人事、降低油價以壓制通膨,以及呼籲聯準會降息,這些措施可能對未來數月的經濟發展及美股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前言: 本研究報告不是我寫的,是我找到比較新比較完整的,因為受到佩洛西阿姨的買進,今天受到市場的關注。 這家公司是生技醫療結合AI的數據公司。 很抱歉我不懂生技醫療,所以我把報告給各位參考有問題,麻煩各位請教念生醫的大大,謝謝。我無法回答任何有關生醫的問題。 這篇文章不是投資推薦,最後面
股票與債券的回報關係,一直是傳統投資組合風險管理中的關鍵因素。在21世紀初的前二十年,股票與債券呈現負相關性,讓長期投資者在股市下跌時能依賴債券提供保護,但這種情況不是一成不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建構自己的資產配置組合是一項需要全面考慮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投資期限和市場狀況的過程。以下是一些關鍵步驟和建議: 1. 設定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 投資目標:確定你的投資目標,如退休、買房、子女教育等,這將影響你的投資策略。 風險承受能力:根據你的年齡、財務狀況、收入穩定性和個人偏好來確定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資產配置可以降低投資組合在市場下跌時的風險,一般建議資產組合中股票的比例為100減去年齡,例如年齡為20歲,那麼股票的比例就是80%,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的投資人,可以按照自身狀況提高股票的比例,在資產累積階段,隨著年齡增加降低股票比例是合理的做法,但對於已經退休的投資人是否也需要隨
Thumbnail
一、 前言 投資組合的設計是每個投資者都應當重視的一環。一個合適的投資組合不僅能增加您的財富,也能幫助您實現人生的各項目標,如購置房產、子女教育,以及退休生活的規劃。 然而,很多人在建構投資組合時,卻過於簡單化,只是根據一些一般性建議進行投資,而忽略了自己的個人情況。事實上,每個人的年齡、收入水
Thumbnail
回顧過去,年輕時的財富自由只是一種自我安慰。隨著年紀增加,規劃退休生活也愈顯重要,了解到通膨危機與退休金之微薄,開始踏上了理財之路。文中提供年增率與活存定存之利率資訊,以及物價指數與退休金計算之參考連結。
Thumbnail
資產配置的關鍵步驟和建議:確認年齡、設定退休目標、指數化投資、設定提領率、評估現有資產、確定投資金額、股債配置比例和柏格建議。這些措施有助於投資者建立穩健的投資計劃,平衡風險與收益,達成長期財務目標。
Thumbnail
今年以來台灣、美國景氣復甦,但低薪、躺平、高房價問題仍持續出現,作者分享從職涯選擇與正確的存錢理財觀念角度給年輕人的建議。建議 20 歲的人花錢學技能、投資自己;30 歲的人職涯規劃、投資理財規劃;40 歲的人準備退休、存健康與興趣,透過投資策略與理財系統,持續累積財富。
Thumbnail
退休計劃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對於如何有效地準備退休金,從單純的退休現金到結合現金流的方式,都有其優點和風險。本文將探討這些不同的準備方式,以及為何需要考慮不同的方式。從多元化風險管理、抗通膨,到靈活應對突發支出,本文將提供您選擇適合您個人情況的退休金準備策略。
《我36歲就退休:靠被動收入達到財務自由》這本書教導了讀者如何達到財務自由,以及如何進行理財規劃。作者提到了盤點自己的金錢觀及資源、設計專屬於自己的財務自由計畫以及投資前先確保不會賠錢等知識重點。這是一本實用且全面的書籍。
Thumbnail
每個人的投資風險承受度與投資方式應隨著年齡及負擔的改變而調整。從這篇文章中,你可以學到不同年齡階段的投資建議,以及相應的理財策略。
Thumbnail
Hi 各位朋友,我是Steve 今天想來跟大家聊聊個人認為非常有效的資產配置組合,若操作得當,肯定有機會提前15-20年退休(法定退休年齡65歲)。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建構自己的資產配置組合是一項需要全面考慮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投資期限和市場狀況的過程。以下是一些關鍵步驟和建議: 1. 設定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 投資目標:確定你的投資目標,如退休、買房、子女教育等,這將影響你的投資策略。 風險承受能力:根據你的年齡、財務狀況、收入穩定性和個人偏好來確定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資產配置可以降低投資組合在市場下跌時的風險,一般建議資產組合中股票的比例為100減去年齡,例如年齡為20歲,那麼股票的比例就是80%,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的投資人,可以按照自身狀況提高股票的比例,在資產累積階段,隨著年齡增加降低股票比例是合理的做法,但對於已經退休的投資人是否也需要隨
Thumbnail
一、 前言 投資組合的設計是每個投資者都應當重視的一環。一個合適的投資組合不僅能增加您的財富,也能幫助您實現人生的各項目標,如購置房產、子女教育,以及退休生活的規劃。 然而,很多人在建構投資組合時,卻過於簡單化,只是根據一些一般性建議進行投資,而忽略了自己的個人情況。事實上,每個人的年齡、收入水
Thumbnail
回顧過去,年輕時的財富自由只是一種自我安慰。隨著年紀增加,規劃退休生活也愈顯重要,了解到通膨危機與退休金之微薄,開始踏上了理財之路。文中提供年增率與活存定存之利率資訊,以及物價指數與退休金計算之參考連結。
Thumbnail
資產配置的關鍵步驟和建議:確認年齡、設定退休目標、指數化投資、設定提領率、評估現有資產、確定投資金額、股債配置比例和柏格建議。這些措施有助於投資者建立穩健的投資計劃,平衡風險與收益,達成長期財務目標。
Thumbnail
今年以來台灣、美國景氣復甦,但低薪、躺平、高房價問題仍持續出現,作者分享從職涯選擇與正確的存錢理財觀念角度給年輕人的建議。建議 20 歲的人花錢學技能、投資自己;30 歲的人職涯規劃、投資理財規劃;40 歲的人準備退休、存健康與興趣,透過投資策略與理財系統,持續累積財富。
Thumbnail
退休計劃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對於如何有效地準備退休金,從單純的退休現金到結合現金流的方式,都有其優點和風險。本文將探討這些不同的準備方式,以及為何需要考慮不同的方式。從多元化風險管理、抗通膨,到靈活應對突發支出,本文將提供您選擇適合您個人情況的退休金準備策略。
《我36歲就退休:靠被動收入達到財務自由》這本書教導了讀者如何達到財務自由,以及如何進行理財規劃。作者提到了盤點自己的金錢觀及資源、設計專屬於自己的財務自由計畫以及投資前先確保不會賠錢等知識重點。這是一本實用且全面的書籍。
Thumbnail
每個人的投資風險承受度與投資方式應隨著年齡及負擔的改變而調整。從這篇文章中,你可以學到不同年齡階段的投資建議,以及相應的理財策略。
Thumbnail
Hi 各位朋友,我是Steve 今天想來跟大家聊聊個人認為非常有效的資產配置組合,若操作得當,肯定有機會提前15-20年退休(法定退休年齡6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