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詢問我,有關中壯年階段的資產配置該如何規劃?這個年齡層的人,事業已趨於穩定,但同時也開始思考退休準備、子女教育基金,甚至是醫療保障等問題。資產配置的核心,不只是守住現金流,更要讓資產有效增值,確保未來的財務自由。因此,本文的第一部分將深入探討中壯年該如何規劃資產,以兼顧成長與穩健。
此外,許多投資人對選擇權(期權)感興趣,卻不清楚如何將其運用在投資組合中。我一直強調,選擇權並不是「賭博」,而是一種可以提升資金效率、穩定累積財富的工具。在第二部分,我將用最淺白的方式,為完全沒接觸過選擇權的讀者,解釋它的基本概念,並說明如何透過選擇權來提高投資報酬率,降低風險。未來我們會將選擇權這部分應用在長期投資中,如何將選擇權加入到你的長期交易系統與資產配置中,以同時考量安全又提升長期的投資報酬率的方法。
不論你是正在思考資產配置的中壯年投資者,還是對選擇權感興趣的市場新手,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建立更清晰的投資思維。資本市場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資訊差與執行力的區別。學習財務規劃與投資工具,就是在為未來鋪路,讓自己站在更有利的位置。
關於第二部分,分享給選擇權小白的一堂利用期權買股票的簡單課程與方法,希望能用最簡單淺白的方式告訴各位,為什麼投資美股(其實各國股市也應該差不多),懂選擇權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你的財富累積不單可以穩定或超額成長,並且將你的資金效率妥善利用。
這裡也提醒一下,金融工具是中立的,好不好本身沒有風險,有風險的是投資者本身控制的問題上。
中壯年的年紀大多已經在職場上打下了穩固的基礎,事業算是穩定下來了,但同時心裡也開始盤算更多長遠的事——退休怎麼規劃?孩子的教育費夠不夠?萬一健康出狀況,醫療保障怎麼安排?簡單來說,現在的我們不只要穩穩地守住現金流,還得讓資產動起來,別讓它閒著錯過成長的機會。那麼,怎麼配置才最合適?我們接下來就來一層一層拆解,找到最適合這個階段的策略。
先定義一下什麼是中壯年,大概有哪些特質上,因為了解自己的處境和未來的人生有可能的變化,你現在才能定好目標。舉個例子,比如你想一台車,大概是美金5萬元,你每月可以存3000元,這樣你要花多久就可以買....
很多朋友常常問我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我會比較建議讓所有一切的計畫回歸到現實應用,首先第一步就是你要認清你自己,包括你現在所處的大環境,以及給自己一個時間的目標,這樣從未來往回推到現在,你才能知道你每天或每月要努力多少,在未來的某一天就可以達到這目標(其實做任何事差不多也是這樣,以前唸書時,比如我設定幾年後要拿到學位,假設五年,然後除以五,就是每一年要達到的目標,然後除以12就是細分成每個月我要做的事...你可以更細分到天,但是那個意義不大,因為人不是機器,每天有不同的變化。
什麼是中壯年?也就是年紀差不多是45-55歲的朋友(這裡用一般的定義來説明)。
有什麼特質:(用大多數一般人中產階級的人來說明)
建議:
找一天夜深人靜的時候,把自己的資產和財務目標列一個清單仔細寫下來,舉個例子來說:比如你現在有資產大概美金1000萬,把存定存和股票與債券等每一個月/年可以獲得的報酬大致上計算一下,跟你希望在未來10後過的生活的成本計算相減後(大概),所得到的比如是500萬美金,除以10年,每一年你需要10萬美金的資產累積,所以你要想辦法去多找或省下這10萬,有人會想每一年要10萬好多啊...下面我們舉個例子就知道多不多:
舉例:
有一些人,尤其在中壯年的時候,將焦點還是大多放在我要賺更多的錢身上,這個觀點不能說錯,但是你在這年紀的時候資產應該已經有部分的累積,你要把焦點除了放在賺錢上,更重要的是如何省錢,省下更多的錢也是累積你財富的一種方式。
我們試想: A賺很多錢,每月賺10萬美金,但是不太會省錢,每月花9萬美元。所以可以省一萬美元。
B每月賺8萬美元,但比較會省錢,每月花6萬元,所以可以省兩萬。
很多人有名目財富的迷失,也就是抱怨自己或另一半沒有人家會賺,重點不在名目所得,重點在實質所得,也就是經濟學/ 會計學上用的一個名詞:稅後可支配所得。
一個稅後可支配所得是兩萬,另外一個是一萬,兩位都把錢投資在美股SPY/VOO 10年,每年有7%的報酬,我們可以看一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