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真的會不會變成一件不重要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有一個很要好的乾媽。以前就是因爲看著她是一個真心爲學生着想的老師,所以我大學也跑去唸了師大,想要和她一樣成爲優秀的教育者。雖然以結果而言我沒當上老師……
前陣子過年相聚時,她感嘆說新加坡的小孩對「努力」似乎越來越不敏感了。

心裡的第一反應是怎麼可能!現在的我還是一想到「大家都在努力,只有我在沒事做!」就會開始焦慮。這種焦慮源自於我小時候,身邊的人總是苦口婆心地念:「努力就能翻身、改變階級!」可如今,大家好像不太在意會不會喝西北風,因為即使不努力,日子似乎也還過得下去。

當父母比孩子更拼

她和我分享一件事,讓我沉默了許久。

課間有一個小孩還在小學,父母就已經幫他買好房子、車子,甚至在銀行裡為他存了一筆足夠「探索人生」的基金。就算大力揮霍也沒問題,因為這對父母愛好紅酒,還在澳洲買地請人種葡萄、開酒莊,每年都會去渡假。她的孩子在課間連開口講話和老師溝通,或者是提筆寫字都覺得麻煩(確認她是在知道如何做,也做得來的情況下,否則應該要去做檢查)。

說真的,我辛苦當勞工賺兩天的錢,都不夠付一個月的車租費……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又要怎麼理解「努力」的重要性?

「不怕把孩子養成『啃老』嗎?」

乾媽卻笑笑地說:「對他們父母來說,這又有什麼關係?又不是養不起。就是因為以前吃了很多苦,所以才不希望他也走同樣的老路。反正他不努力,也餓不死。或許他能在更輕鬆的環境裡,找到自己的興趣。」我這才開始反思——以前我們努力,真的可能是因爲會餓死。可現在,不努力的人,因爲人口比例,還能活着。

對,僅此活着。嗯……或者活得很沒有精神。

小孩現在很迷茫

臺灣少子化加劇,一對父母一個孩子的情況越來越普遍,甚至還有「4個大人+1個孩子」的家庭組合。這意味着,孩子身上集中了大量資源與關注。即使孩子不奮鬥,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七手八腳也能把他保護好。

一個孩子幾乎獨享所有教育、補習、遊學的資源(每年都要去夏令營、冬令營),也就少了生存競爭的「必要感」。

這樣的孩子會感到相當迷茫,就像我乾媽的課堂中的那位學生一樣。因為生活中的各種需求都唾手可得。奢侈品也是想要就可以得到。當一個人不必擔憂生計,也看不到失去的危機感,挑戰與冒險的動力就被稀釋了。於是,「為什麼而努力」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就成了未被解答的謎題,讓孩子在舒適圈裡反覆打轉,卻始終摸不着方向。

Please 躺平

另一個我常聽到的說法是:「就算我拼死拼活賺錢,也買不起房子,乾脆放棄算了。」

以前長輩們拚命加班,存個十幾二十年,還能買下一間房子;現在卻常聽到年輕人自嘲:「人家存十幾二十年,房價早就翻了幾倍,根本追不上。」

所以,「努力就能成功」的等式似乎真的不靈了。房價飛天、薪資不動、通膨卻年年長。不少人嘆氣:「與其當房奴,不如租房,把錢花在旅遊、體驗和生活享受上。」

說得好像也有道理……而我好像也在往這個方向走。
那「努力」,到底是被什麼吞噬掉了?

我對努力的重新想像

雖然我也認同,現在真的不是一個「努力就能成功」的年代,但我仍然相信「努力」是有它的意義的——只是要換個方向思考。

  1. 努力=更多選擇
    在一個資源相對不缺乏的時代,如果不努力,你確實也能「過得去」。但如果努力,可能就能「過得更好」,至少能擁有更多的選擇空間。
  2. 努力變成一直精神能量
    過去我們努力,是因為害怕餓死、害怕沒房子住;現在的努力,更多時候來自「我想成為更好的自己」或「我想做一件很酷的事」。當努力不再只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實現自我,或許能更激發人的熱情。
    因爲只有熱情,才能驅趕「生而爲人,我很抱歉」的想法?
  3. 努力讓我更了解自己
    不斷嘗試、投入,才能慢慢摸清自己的能力邊界與興趣所在。如果什麼都懶得做,最後也只會變得更迷茫。努力或許不保證成功,但它保證你能更快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喜歡什麼。

臺灣會不會「進化」成「不努力也不會死」的社會?

看起來趨勢確實往那裡走。隨著經濟結構與家庭結構改變,努力可能不再是唯一的生存手段;不努力的人,或許也能過得去。

但對我個人來說,我不會因此就選擇「擺爛」。我反而覺得,正因為不用擔心餓死,我才更有餘裕把努力的方向放在更有趣、更值得的領域上,不一定要強求買房、考試、升官發財那些「老三樣」。

當然,你可以說這種想法很天真;畢竟社會上還有很多競爭。可是,如果我能靠努力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裡發光發熱,並且過上雖然不豪華但很愜意的生活,我覺得也算一種自己找到的幸福。

努力變成「找尋自我」的門票

過去,努力讀書、努力工作就像一張「致富或翻身」的車票;現在車廂越來越擠、票價越來越高,未必上得了車。但是努力的意義,或許也已經從「非上車不可」進化成「找到真正想要去的地方」。

不管是飛機、火車、汽車、船都可以到,那就是正確的門票。

我相信,臺灣很可能會出現越來越多「不努力也能活」的人。但同時,我也相信,如果你能堅持在某個領域持續精進,那種內在的成就感、成長的爽感,還是會讓你覺得努力一點都不浪費。

所以,「努力還要不要繼續?」就看你想過怎樣的人生囉!

avatar-img
25會員
81內容數
這裡是邊聊商務邊翻書的日常分享,輕鬆又實用。不論你是喜歡商業話題、投資話題還是愛翻書的靈魂,隨便坐下來聊聊吧,或許會找到一些啟發你的新點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邊談商務邊翻書 的其他內容
最近發現一件頗有趣的新聞。 服務業大缺工我知道,所以最近台灣政府在開放僑外生也能參與房務的工作。僑外生簡單來說是指來從海外來台灣留學的僑生和外籍學生。 結果呢?政策上路四個月,申請人數——掛零。 沒錯,就是零。連一個人都沒來嘗試一下。
本文分享個人使用幣安平臺的心得,涵蓋活期、定期理財、雙幣理財、幣安活動及空投等功能的使用技巧及個人見解,並提供新手使用建議及幣安介面語言選擇的個人看法。
加密貨幣正在改變許多人對「錢」的想像 人總是喜歡穩定,所以對於「比特幣」這個名字,可能印象還停留在「炒幣」、「波動大」等刻板印象上。然而,比特幣並不只是一個投機工具。 最近我因爲興趣,讀了一些加密貨幣的書籍。 這個金融平等的夢真的很美。 誰在使用比特幣? 沒有銀行帳戶的人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
演算法最近又偷聽我說話,知道我這幾天的生活比較單調,所以推了很多 Hololive 的影片給我。一開始我隨意點幾支熟肉的剪輯影片來看,結果硬是把我一路拖到時光黑洞裡面。但這也沒辦法怪它,網路只是設好陷阱,是我自己一步一步走進去的(掩面)。話說我原本以前就愛看,而且還可以催眠自己在練(逃)習(避)日文
之前我有一任前任和我說,離開了他是我的損失。 因爲我的脾氣差、做事常常專注於自己,一旦分手,我就找不到願意接納我的人,這樣我還是確定要分手嗎? 我看到在line這段「理性分析我的缺點」的長文的時,有點錯愕。當然也有自我反省說我是不是太糟糕了。但當時更多的情緒是——「好聚好散不行嗎?一定要這樣嗎?」
薰衣草的香氣——不久之前我還停留在廁所芳香劑的味道。 ✨ 你或許沒試過,但富田蠟燭真的值得一點 ✨ 原本是同事託我幫老闆買北海道富田農場的蠟燭,想說買都買了,自己也買兩盒好了,就因為一次的好奇心,讓我徹底喜歡上點蠟燭的愉悅感~
最近發現一件頗有趣的新聞。 服務業大缺工我知道,所以最近台灣政府在開放僑外生也能參與房務的工作。僑外生簡單來說是指來從海外來台灣留學的僑生和外籍學生。 結果呢?政策上路四個月,申請人數——掛零。 沒錯,就是零。連一個人都沒來嘗試一下。
本文分享個人使用幣安平臺的心得,涵蓋活期、定期理財、雙幣理財、幣安活動及空投等功能的使用技巧及個人見解,並提供新手使用建議及幣安介面語言選擇的個人看法。
加密貨幣正在改變許多人對「錢」的想像 人總是喜歡穩定,所以對於「比特幣」這個名字,可能印象還停留在「炒幣」、「波動大」等刻板印象上。然而,比特幣並不只是一個投機工具。 最近我因爲興趣,讀了一些加密貨幣的書籍。 這個金融平等的夢真的很美。 誰在使用比特幣? 沒有銀行帳戶的人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
演算法最近又偷聽我說話,知道我這幾天的生活比較單調,所以推了很多 Hololive 的影片給我。一開始我隨意點幾支熟肉的剪輯影片來看,結果硬是把我一路拖到時光黑洞裡面。但這也沒辦法怪它,網路只是設好陷阱,是我自己一步一步走進去的(掩面)。話說我原本以前就愛看,而且還可以催眠自己在練(逃)習(避)日文
之前我有一任前任和我說,離開了他是我的損失。 因爲我的脾氣差、做事常常專注於自己,一旦分手,我就找不到願意接納我的人,這樣我還是確定要分手嗎? 我看到在line這段「理性分析我的缺點」的長文的時,有點錯愕。當然也有自我反省說我是不是太糟糕了。但當時更多的情緒是——「好聚好散不行嗎?一定要這樣嗎?」
薰衣草的香氣——不久之前我還停留在廁所芳香劑的味道。 ✨ 你或許沒試過,但富田蠟燭真的值得一點 ✨ 原本是同事託我幫老闆買北海道富田農場的蠟燭,想說買都買了,自己也買兩盒好了,就因為一次的好奇心,讓我徹底喜歡上點蠟燭的愉悅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現代社會中,許多父母忙於工作和生活,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成長與修養。他們認為只要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孩子就會擁有幸福的未來。然而,這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父母自身的榜樣作用。
Thumbnail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過度讚美只會發生在上下關係中,而不是平等的關係。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夥伴,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公子最近一個族人小孩出國去念書 她跟我說,她教育小孩 很重要一點就是要教他會感恩 我覺得這媽媽很棒   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太多人以自我我中心 完全忘了社會的運作 就是人跟人之間的互利互惠 或是我之前說的曾國藩的處世重點,利他   利他,你才會有所得 這就是中國人的智慧  
Thumbnail
我會努力,用眼光好好對待自己與孩子的情緒 ; 我會努力,讓孩子經歷比我以前更豐富更有意義的學習 ; 我會努力,帶著孩子,耐心、用心、真心的感受生命的重量!
Thumbnail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不應強迫他們。同時,應適時分享孩子的成就,並不要引起家長之間的焦慮感。孩子也應被視為個體,而不是父母願望的實現工具。
Thumbnail
 當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了解讀書、追求學問,並非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而是為了蓄養能力、開發智慧,以具體落實關懷時,他不僅不會因成績挫敗而沮喪(學習的目的是服務他人,而不是追求分數),甚至會有更強烈動機用功讀書,讓自己變成更好更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現代社會中,許多父母忙於工作和生活,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成長與修養。他們認為只要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孩子就會擁有幸福的未來。然而,這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父母自身的榜樣作用。
Thumbnail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過度讚美只會發生在上下關係中,而不是平等的關係。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夥伴,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公子最近一個族人小孩出國去念書 她跟我說,她教育小孩 很重要一點就是要教他會感恩 我覺得這媽媽很棒   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太多人以自我我中心 完全忘了社會的運作 就是人跟人之間的互利互惠 或是我之前說的曾國藩的處世重點,利他   利他,你才會有所得 這就是中國人的智慧  
Thumbnail
我會努力,用眼光好好對待自己與孩子的情緒 ; 我會努力,讓孩子經歷比我以前更豐富更有意義的學習 ; 我會努力,帶著孩子,耐心、用心、真心的感受生命的重量!
Thumbnail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不應強迫他們。同時,應適時分享孩子的成就,並不要引起家長之間的焦慮感。孩子也應被視為個體,而不是父母願望的實現工具。
Thumbnail
 當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了解讀書、追求學問,並非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而是為了蓄養能力、開發智慧,以具體落實關懷時,他不僅不會因成績挫敗而沮喪(學習的目的是服務他人,而不是追求分數),甚至會有更強烈動機用功讀書,讓自己變成更好更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