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會變成跟上一代一樣自私的長輩?不要把孩子當成養老的工具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過年期間跟老友A聯絡,A說為了女兒的婚事心煩,不是對象不好,是A不希望女兒結婚。


我有點聽不懂,她女兒再過幾年就四十了,
A在擔心什麼?


raw-image



A說:「那我老了怎麼辦?」
我說:「你有老公、兒子、有退休金,
耳聰目明身體好,什麼叫怎麼辦?」



原來A希望老年有女兒在身邊,
不管是平日有女兒照顧,
或是出國也有伴。
每月也會拿錢孝敬A。



我說,網路上不是一堆文章,講一些高年級女性很棒,
她們自己一個人出國、過自己的日子,
不管是離婚,或是孩子大了,
都把自己的日子過得很精彩啊?



A不屑的說:

「那些都是老公、孩子不理她啦!
所以她只好自己過,
那些都是可憐的孤單老人(台語)。」



我忍不住,反問A:
「孩子是應該孝敬父母沒錯,
但我覺得,
自己的養老金、老年生活都應該自己規劃,
而不是全丟給孩子,
要他們為我們負責


好,如果女兒不結婚,一輩子都照顧你,
等你走了,女兒也老了,
到時也是老人家的她,
一輩子的錢、時間都花在你身上,
她沒有養老金、沒有家庭、沒有朋友,
她孤單一人,
你叫她怎麼辦?」



A先是楞了一下,
然後馬上說:
「那我到時把房子留給她,總行吧!」



=====================

如果換成是你,給你房子,重心全放在照顧父母,
你願意沒有家庭、沒有老公孩子,沒有社交圈、沒有養老金嗎?
就一個人終老嗎?


我大驚,
原來A的觀念中,不管作什麼事,
一定要有家人相伴,
要不然就是「孤單老人」!
跟團如果只有A一人,A說自己就是「孤單老人」。
(但A年輕時,可是一個人跟團,到各國趴趴走!)
A根本不去社大等機構上課認識新朋友,
出國一定要家人陪著跟團。
對A而言,何必認識什麼新朋友?
家人就是全世界!
A平日也不跟我們這些老朋友講電話聯絡,
家人就是她的社交圈,
家人要解決A的所有問題。
正因為不去接觸社會,才會越來越孤僻、跟社會脫節。
我覺得A的「依附關係」有問題。


原來像我們這種獨立自主、過自己的日子、自己一個人出國的人,
在A看來是「孤單老人」?
真是躺著也中槍!
不過反正我從二十多歲起,
就自己自助出國,跑遍全世界,
早就是「孤單青年」,沒差啦,哈哈哈!


我嘆氣,
一堆文章都教人要怎樣規劃退休生活,
政府相關單位也是廣增社大、老人學習中心,
但都沒有指出核心問題「怎樣在老年時,有安全感」?




年輕時,
曾有朋友跟我說,
父母不希望她結婚,
一直給她洗腦說,男人不是好東西。
她離婚後,父母很開心,
要她回家住,還一直說「你就跟爸媽一起住到老」,
其實就是把她當「養老的工具人」,
家中明明還有哥哥弟弟。



以前高中老師也提醒過大家,「不要嫁孤兒寡母」,
因為這種婆婆控制慾很強。
結果現在一堆不是孤兒寡母,
教育程度高、有退休金的高年級女性,
卻沒有比我們上一代的父母開明。
我很感嘆,
當年這些女子是吃過雙親偏心的虧,
為何自己老了,當起長輩,也一樣自私?
想把孩子綁在身邊?



我真想問A:
「你是吃過這種苦的,
為何老了,變得跟你爸媽一樣自私?」



還有,因為少子化,
再下一代,親子關係會變成如何?
綁得住嗎?還是「依附關係」會更嚴重?




我想起社區的多位鄰居妹妹,也是孝順女兒,
也曾要我帶她們七八十歲的媽媽出去走走、逛逛,
但我邀請過多次,這些媽媽根本不想出門。


以前上蔣勳老師的課時,他說過,
自然界的植物,總希望自己的種子飛得越遠越好,
最好下一代能在全世界的各角落扎根、開花結果。
讓生命生生不息。
只有人類會自私,希望把孩子留在身邊。




雖然我單身沒孩子,也希望年輕一代比我們好。
如果你的父母跟A一樣,
我建議你,該幹嘛就幹嘛,
不要為了長輩的情緒勒索,放棄自己的大好人生。
世界很大,
父母的情緒及問題,請留給他們自己處理,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負責。



相關閱讀

⭑為什麼戀愛總是不成功?如何找對伴侶?如何改善親密關係—《依附》
★如果只能活到七十,你現在會做什麼—《七十歲死亡法案,通過》

熱衷於盲目奉獻,順從別人的期待成了人生目標—《我啊, 走自己的路》

*從毒性家庭中,如何自我療癒—《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電影 、影集、閱讀的心得。 在痞客邦的「花。 酒。 香」主站還有品酒、日本線香、香皂的心得文。 https://cafe25.pixnet.net/blog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果有機會能走,你就離開吧! 你還有自己的美好日子要過啊! 不值得把自己陪葬啊!
以我之見, 社會基層小百姓、尤其付出勞力養活一家子的那些阿姨們, 踏踏實實生活著, 生命韌性之強, 我覺得他們的程度遠比這些靈性大師高出許多!
恐怖情人超會情緒勒索啊,千萬不要接受, 只要你接受(理她)一次,往後無窮無盡,動不動「自殺給你看!」
學霸的生命歷程是:凡事只要努力,就會成功。 所以他一旦碰到這種不可掌握的事, 他反而卡住了, 他不懂問題出在哪? 然後一直糾結,開始內耗。 或許, 你是不允許自己「平凡」? 對你而言,那代表「能力差」?
如果有機會能走,你就離開吧! 你還有自己的美好日子要過啊! 不值得把自己陪葬啊!
以我之見, 社會基層小百姓、尤其付出勞力養活一家子的那些阿姨們, 踏踏實實生活著, 生命韌性之強, 我覺得他們的程度遠比這些靈性大師高出許多!
恐怖情人超會情緒勒索啊,千萬不要接受, 只要你接受(理她)一次,往後無窮無盡,動不動「自殺給你看!」
學霸的生命歷程是:凡事只要努力,就會成功。 所以他一旦碰到這種不可掌握的事, 他反而卡住了, 他不懂問題出在哪? 然後一直糾結,開始內耗。 或許, 你是不允許自己「平凡」? 對你而言,那代表「能力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許多屆齡退休的人,若有孩子,年齡都大概已經二三十歲以上,無論仍舊一起生活或是出去工作、結婚生子在外地定居,關係的品質與維持方式勢必會和從前小時候總是天天黏在一起的生活有些許不同。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次生女兒說:次生父親為何要演化愛情給我看?你是不是一個好人?你知道我和你一樣是追求完美的人,你要做那麼大的事業,我要和你一起做。你是不是認為我不能?我是愛你的,請相信我們可以。你知不知道你是個怎麼樣的人?你是一個傻瓜,這個世紀還有誰會做這種事情,我看到了可以放手嗎? 次生女兒說:當我們大家都變大,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
有位單親媽媽,為了栽培自己的獨生子,什麼苦,什麼委屈都願意吞,什麼低階工作也都願意做,為的只是讓孩子有吃有住,有書讀。 孩子也爭氣,同時也孝順,畢竟,母親二十幾年來的苦和淚水,他都看在眼裡。 然而,當孩子事業有成,也娶了有錢老婆後,她的媳婦竟然要求分開住。 孩子雖然孝順,卻也拗不過老婆的哭
Thumbnail
這些人不過是仰賴你做為完人的品質,著實是欺善怕惡的孝順版本而已。
對於孩子的關愛,要如何拿捏才不會過度,又不傷自己的心? 二個孩子都年過40, 但都未婚未嫁,這方面我倒是看得很開,也沒去探探他們既有的對象,有沒有要結婚的念想,一切隨緣。 家人,常常就是讓人又愛又恨的情緒,現在的孩子,也不樂意說太多,心情好,什麽都好說,心情不好,還給妳白眼跟愛回不回的方式來相處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Thumbnail
家人二字並沒有帶給父母莫大的權利,在把人傷的體無完膚之後,還要求小孩無怨無悔的愛著自己。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許多屆齡退休的人,若有孩子,年齡都大概已經二三十歲以上,無論仍舊一起生活或是出去工作、結婚生子在外地定居,關係的品質與維持方式勢必會和從前小時候總是天天黏在一起的生活有些許不同。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次生女兒說:次生父親為何要演化愛情給我看?你是不是一個好人?你知道我和你一樣是追求完美的人,你要做那麼大的事業,我要和你一起做。你是不是認為我不能?我是愛你的,請相信我們可以。你知不知道你是個怎麼樣的人?你是一個傻瓜,這個世紀還有誰會做這種事情,我看到了可以放手嗎? 次生女兒說:當我們大家都變大,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
有位單親媽媽,為了栽培自己的獨生子,什麼苦,什麼委屈都願意吞,什麼低階工作也都願意做,為的只是讓孩子有吃有住,有書讀。 孩子也爭氣,同時也孝順,畢竟,母親二十幾年來的苦和淚水,他都看在眼裡。 然而,當孩子事業有成,也娶了有錢老婆後,她的媳婦竟然要求分開住。 孩子雖然孝順,卻也拗不過老婆的哭
Thumbnail
這些人不過是仰賴你做為完人的品質,著實是欺善怕惡的孝順版本而已。
對於孩子的關愛,要如何拿捏才不會過度,又不傷自己的心? 二個孩子都年過40, 但都未婚未嫁,這方面我倒是看得很開,也沒去探探他們既有的對象,有沒有要結婚的念想,一切隨緣。 家人,常常就是讓人又愛又恨的情緒,現在的孩子,也不樂意說太多,心情好,什麽都好說,心情不好,還給妳白眼跟愛回不回的方式來相處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Thumbnail
家人二字並沒有帶給父母莫大的權利,在把人傷的體無完膚之後,還要求小孩無怨無悔的愛著自己。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