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看了,很容易會覺得無奈,愛莫能助的短影片,作為觀眾的我們都知道,什麼對阿努佳來說是好的,但身邊拉住她,不讓她提升的力量,卻又是那麼的大,或許,這種無力感,也正是導演希望我們有的感覺,這很可能也是製作這部影片的贊助機構,長期陷入的困境。
《天才少女阿努佳》(Anuja)是今(2025)年度,入圍奧斯卡五部最佳實景短片的其中一部作品,是美國製作,但以印度語發音的影片,影片長度很短,只有23分鐘,主要在講一對相依為命的未成年姊妹,帕拉克(Palak)和阿努佳(Anuja)的故事。
這對姊妹一起在一間紡織工廠工作,每天工時超過12小時;9歲的阿努佳,被發現是數學天才,若能籌得400元印度盧比(約新台幣160元)的費用,參加一場考試,通過考試就可以獲得很好的教育機會。
姊妹倆努力湊足400元盧比之後,阿努佳陷入掙扎;亦姊亦母的帕拉克,希望妹妹無論如何一定要去考試,但深愛姊姊的阿努佳,卻捨不得把這好大的一筆錢,用在自己身上去應考,她好想要在工廠裡繼續工作賺錢,讓姊姊可以有錢去結婚。
考試的時間就要到了,阿努佳會做出什麼抉擇呢?短片的最後,劇組給所有的觀眾,留下了這個懸念。
如果你是阿努佳身邊的大人,相信你一定毫無分說,鼓勵阿努佳去參加考試,獲得更好的教育機會,作為大人的我們都知道,那是阿努佳翻轉貧窮的最好方式,甚至,那400元盧比,你一定都願意幫她出,對我們來說,很少的一筆錢,卻可以徹底改變一個女孩的人生,何樂不為?
但阿努佳才9歲,不分貧富與國家,這樣年紀的孩子,極少會有大人的高度,看得到十幾二十年後的未來,不然,包括我在內,台灣就不會有為數極大的家長,對孩子的3C成癮,傷透了腦筋。
跟我們這些經濟狀況還可以的國家的孩子相比,對窮到連溫飽,都要靠自己的阿努佳來說,她的現實感,一定很強,但就是因為連最基本的生活,都得靠自己的勞力掙來,她更沒有餘力,去想像可能與現狀不同的未來,以劇中400元印度盧比的考試費來說,對我們來說,那不過只是兩個便當不到的金額,卻是她跟姊姊努力了好久,想盡辦法,才籌到的一筆錢。
在印度與尼泊爾,像阿努佳這樣年紀小小,就已經在工作養自己,甚至養整個家的孩子,非常普遍,2000年之後,我常去印度、尼泊爾,小童工是我早已習以為常的兩地生活實況。
台灣現在四十歲以下的人,應該沒見過,台灣的公車,曾經除了司機以外,還會有一位穿著漂亮制服的「車掌小姐」,負責剪票等工作,年過五十的我,小時候還見過,但印象中,在我上學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這種職業;然而,在普遍貧窮的尼泊爾,一直到我最近一次去的2010年,他們都還有。
尼泊爾代步的公車,多是小小的電動三輪車,四個人的座位,通常會塞六七個大人,尼泊爾公車負責收費的不是漂亮的車掌小姐,而是年紀小小,有的目測大約才五、六歲的車掌小朋友,他們雖然外表看起來很小,但跟客人應對進退,還有他們的眼神,可能都比我們台灣二十幾歲的大人,都還要來得成熟滄桑,他們沒有能力上學,必須跟著開車的家長,一起工作養家。
印度的貧富差距很大,有錢人家的孩子,住豪宅,出入都是名車,受最好的教育,但窮人家的孩子,有的就是從小在這些有錢人家幫傭,有些窮人家,甚至是從父母到孩子,整家人為一戶有錢人家服務,可以跟著主人一起住豪宅,不愁吃穿,這已經算是窮人家孩子,很好的出路之一了,然而,不是所有的窮人家,都有這樣的工作機會,還有很多是窮到在街上乞討。
所以,對阿努佳來說,要她做出一個長遠來說,比較好的決定,實在太困難,即便她身邊的確也有大人鼓勵她,想盡辦法要拉著她提升,但卻也有反向的力量牽住她, 像她服務的工廠老闆,就要她好好待在工廠裡工作,對老闆來說,一個小女童工的未來,干他何事?每天有產能,讓他可以繼續靠這些廉價、好利用的勞力賺錢,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而對阿努佳影響力最大的姊姊,也是使出渾身解數,要說服阿努佳去參加考試,但也就是因為跟姊姊的感情深厚,阿努佳不忍心,不忍心姊姊犧牲掉可能的結婚機會,為了她,努力賺錢,她想要分擔姊姊的擔子,跟姊姊同甘共苦,她沒有辦法有那個高度去想到,如果她有機會翻轉人生,她也可以幫忙姊姊,過上比現狀好上很多倍的生活。
這是一部看了,很容易會覺得無奈,愛莫能助的短影片,作為觀眾的我們都知道,什麼對阿努佳來說是好的,但周遭扯住她,不讓她向上提升的力量,卻又是那麼的大,或許,這種無力感,也正是導演希望我們有的感覺,這很可能也是製作這部影片的贊助機構,長期陷入的困境。
這部影片是由Salaam Baalak Trust(和平兒童信託)贊助拍攝,這是一個印度的非營利組織,類似我們台灣的家扶中心,主要照顧的對象是孤苦無依的孩子,只是因為國情文化的不同,照顧的重點、策略不同。
在《天才少女阿努佳》影片的片尾字幕,就提到Salaam Baalak Trust提供食物、住所和教育,給新德里的數千街頭兒童與童工,飾演阿努佳一角的莎達帕坦便是其中一名孩子。
Salaam Baalak Trust的資金,有一部分來自國際資助,比較特別的是,他們並不是被動地等待善款捐贈,而是主動地,透過「城市漫步計畫」(City Walk Program)與「舊德里文化遺產漫步」(Heritage Walk),以他們曾經幫助過的兒童為工作人員,為全世界的旅客,提供主題式的德里導覽旅遊,還藉由像《天才少女阿努佳》這樣好的故事與影片,讓他們的訴求被全世界看見,我覺得是很棒的作法。
回到《天才少女阿努佳》影片,除了數學天才的設定外,阿努佳是印度很多貧窮孩子的寫照,我作為一個算是蠻常去印度的遊客,老實說,對於這樣普遍的貧窮,早已經感到麻木。
像上個月(2025年1月),因為任務的關係,我與夥伴們第一次用手機叫Uber,我們坐在還不錯的轎車內,停等紅綠燈的時候,車窗外有幼小的孩子,以及抱著嬰兒的母親在敲打我們車窗乞討,本地的印度司機無感,我們也不敢輕舉妄動,因為幫了一個,後面就有無數個會湧上來,而我們能幫幾個,能幫多久?
但印度本地有像Salaam Baalak Trust這樣的機構,有高度的,策略性地照顧印度弱勢的孩童,他們的努力,相信會讓印度的未來一點一點的愈來愈好,而《天才少女阿努佳》被奧斯卡提名,並在Netflix上架,不管這部短片能不能獲獎,必定會帶來全球的關注,以及連帶效應,帶給這個機構更多有形與無形的助力,幫助更多印度無依的孩童,祝福他們,也祝福印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