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九十四篇题注】
神以永远的主权施行治理。本诗的作者与写作背景都不甚明确。有人根据1-7节所记载被人欺压的状况,推测这首诗是在被亚述或巴比伦侵略成为俘虏之时所写。但第1节说仇敌就在以色列百姓中间,故也无从断定。总之,诗人写诗的时代是恶人当道的黑暗时期。为民族悲剧深深悲痛的诗人在这首悲叹诗中,恳求神不要放任不义。这是一首为全民求告的诗,向神这位“世界的审判官”(2节)呼求,惩罚知法犯法的在位者,为受压迫的人伸冤。
这首哀歌的大纲如下:对恶人的指控(1-7节);对恶人的呼召(8-11节);诗人对神的公正公义有信心(12-23节)。
一、求神为他的百姓伸冤(1-23)
开场白:诗人求审判的主伸张正义,惩罚骄傲的人(1-2)。诗人本国的苦况:诗人的同胞备受恶人蹂躏,首先遭遇灾难的是那些无依无靠的孤儿寡妇,以及在以色列寄居的外人(3-7)。祈求的基础:诗人首先透过对愚人(即恶人)说话,指出创造主洞察一切,时候一到,必施审判;诗人跟着强调神必要善待义人,绝不会丢弃祂的百姓(8-19)。 结语:诗人再把恶人(仇敌)和义人作一比较:耶和华不会和恶人相交。但却要保护义人(20-23)。
【诗九十四1】「耶和华啊,你是伸冤的神。伸冤的神啊,求你发出光来。」
「求祢发出光来」:是求神起来彰显祂的公义,惩罚恶人。人的正义总是掺杂着肉体的情绪,只有神才有完全的公义,所以信徒「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罗十二19)。历史上那么多奉基督之名进行的战争,每次都是一面伸张公义、一面制造不义,这就是人自己伸冤的结果。
【诗九十四2】「审判世界的主啊,求你挺身而立,使骄傲人受应得的报应。」
「审判世界的主啊」:作为法官,神的审判覆盖全地,任何人都不能逃脱(58:11)。「使骄傲人受……」:凭借世俗条件高举自己,必得报应(箴16:5)。患难本身并不美好,却有益于信仰的成熟。 骄傲是人最基本的罪,「骄傲人」高抬自己、狂妄自夸,藐视神、践踏人,所以「神阻挡骄傲的人」(雅四6),必然报应。
【诗九十四3】「耶和华啊,恶人夸胜要到几时呢?要到几时呢?」
神是「审判全地的主」(创十八25),祂应许「伸冤报应在我」(申三十二35)。因此,诗人满有把握地求神「挺身而立,使骄傲人受应得的报应」(2节)。他唯一的问题,就是「要到几时呢」?最后他得着了答案:「他们正在行恶之中,祂要剪除他们;耶和华——我们的神要把他们剪除」(23节)。“要到几时呢?”这呼喊将要静下来;恶人的夸胜不久就要停止。
【诗九十四4】「他们絮絮叨叨说傲慢的话,一切作孽的人都自己夸张。」
「絮絮叨叨」:形容傲慢的话倾倒而出,说个不停。「他们絮絮叨叨说傲慢的话」:原文是「他们喷出傲慢的话」(英文ESV译本),这些作恶的人个个口出狂言,滔滔不绝地自吹自擂。恶人的良心已经麻痹,虽然行恶,却丝毫未受到良心谴责,反而以此自夸(提前4:2)。良心与灵性的麻痹实在比肉体的神经麻痹更严重。
【诗九十四5-7】5「耶和华啊,他们强压你的百姓,苦害你的产业。」6「他们杀死寡妇和寄居的,又杀害孤儿。」7「他们说:“耶和华必不看见,雅各的神必不思念。」
「产业」:在此指神的子民(二十八8注)。「寡妇、寄居的、孤儿」(6节):代表社会上最弱势的群体。受到苦害,内中有孤儿、寡妇和寄居的外人(6节)。「雅各的神」:以色列常以此称呼神(20:1;74:9;赛2:3)。5-7节他们恶人常常致力于折磨神的百姓,因为他们在世上掌权者或撒但的辖制之下。他们把耶和华的百姓踩在自己的脚跟之下; 他们不断地困扰神忠心的产业。他们害死那些没有防卫的寡妇、那些信任他们的客人,和无助的孤儿。他们的态度是,雅各的神必不思念,也不关心所发生的事。恶人之所以如此行,是因为他们从根本上否认神的存在。世人以为神不检察他们的行动,就任意所为。他们不知道每天在神面前积蓄忿怒,等神审判的日子来到。他们正如愚拙的人,随时借钱欠账,一点不顾。有一天,债主要来讨账。到了那算账的日子,这人将何等的可怜啊。
【诗九十四8】「你们民间的畜类人当思想,你们愚顽人到几时才有智慧呢?」
「畜类人、愚顽人」,并非是在知识上无知,而是在行为上「偏离正路」(十四3),「故意不认识神」(罗一29),自欺欺人地以为神「必不看见、必不思念」(7节)看不见自己的恶行。因此,「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罗一29),像畜类一样只顾眼前的吃喝嫁娶,不去思想永恒。这是向那些愚顽无知识的人发的警戒;人若没有神所赐的真智慧,就变成畜类,像兽一样,只知道吃喝,一点都不顾将来的事,一点都不懂属灵的大事。他不知道人还有向造他的神当尽的本分。
【诗九十四9】「造耳朵的,难道自己不听见吗?造眼睛的,难道自己不看见吗?」
他们竟愚顽到以为神不知道。祂若能在人的身体上造耳朵,祂怎会听不见恶人所说的话呢?造眼睛的创造者可以盲目看不见正在发生的事吗?本节是诗人对恶人的回答(7节),尖锐地指出他们的无知。他们虽用脑思考、用眼视物、用耳听声,却不承认造这一切的神。许多时候,无神论者借口合理思考,不肯承认超乎逻辑的事实,是他们可悲的盲点。
【诗九十四10-11】10「管教列邦的,就是叫人得知识的,难道自己不惩治人吗?」11「耶和华知道人的意念是虚妄的。」
祂若有能力管教列邦,正如历史所说明的,祂怎会没有能力惩治那欺压祂所爱之人的恶党呢?祂所拥有的知识怎会比祂赐给人类的少呢?耶和华知道所有的事,祂知道这些邪恶的人正在想什么,祂也知道他们的思想和意念是虚妄的。我们的神是管教人的,又是叫人得知识的。凡在他面前求告的,从他那里得了真知识,是何等大的福气呢!
【诗九十四12-13】12「耶和华啊,你所管教、用律法所教训的人是有福的。」13「你使他在遭难的日子得享平安;惟有恶人陷在所挖的坑中。」
诗人默想神的百姓所遭受的痛苦,领悟到:这一切皆来自神的慈爱教导与训诲(12节)被神管教的人是有福的,神必「使他在遭难的日子得享平安」(13节),外面虽有难处、里面仍有平安。因为「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林前十13)。恶人所陷入的坑(13节),通常都是恶人自掘坟墓、自食其果:「外邦人陷在自己所掘的坑中;他们的脚在自己暗设的网罗里缠住了」(九15)。
【诗九十四14-15】14「因为耶和华必不丢弃他的百姓,也不离弃他的产业。」15「审判要转向公义,心里正直的,必都随从。」
信心能使受苦的诗人看见他的烦恼是神教育他的一部分。这样受耶和华的管教,和受祂律法的教训。神使他在遭难的日子得享平安,直到恶人陷在所挖的坑中。他可以确信,耶和华永远不丢弃他的百姓,也不离弃祂所爱的产业。无可避免,公义的审判得以恢复,心里正直的人以正直待人,同时也得到正直的奖偿。 「审判要转向公义」(15节),指神审判的结果,一定是让公义得以彰显。
【诗九十四16-17】16「谁肯为我起来攻击作恶的?谁肯为我站起抵挡作孽的?」17「若不是耶和华帮助我,我就住在寂静之中了。
诗人的情绪十分严肃,又存感恩之心。过去的那段路并不容易,有孤单(16、17节),有危险(18节),又多疑虑(19节)。然而这几项事实引出神不同的美德:忠诚(16、17节)、坚定(18节)、鼓舞(19节);若不是因经历苦难,对这些美德的认识,最多只限于听说而已。有时候诗人怀疑谁能为他抵挡作恶之人那无法抵抗的能力。但他总不是孤独的。耶和华一定来帮助他;不然,他很快就进入坟墓的寂静中了。「我就住在寂静之中了」:即我不久就死去。
【诗九十四18-19】18「我正说我失了脚,耶和华啊,那时你的慈爱扶助我。」19「我心里多忧多疑,你安慰我,就使我欢乐。」
真平安的能力必彰显在患难与穷乏之中(约14:27)。 每当他以为将要在人的突击之下跌倒,他就发觉自己正奇妙地蒙耶和华的慈爱扶助。当他心里多忧多疑,耶和华就以各样安慰,缓和、抚摸他的心灵。
【诗九十四20-21】20「那借着律例架弄残害、在位上行奸恶的,岂能与你相交吗?」21「他们大家聚集攻击义人,将无辜的人定为死罪。」
「借着律例架弄残害」:官长滥用法律的条例去达到自己之目的。立法和执法的人,站在权力的中心,却玩弄法律,以权谋私。神岂能与这种人站在一起?耶和华与这些邪恶统治者之间能有相交吗?基督与敌基督能成为同伴吗?耶和华能批准人制订一些使罪恶合法化的法律吗?发问这问题,目的就是要神给予回答。
【诗九十四22-23】22「但耶和华向来作了我的高台,我的神作了我投靠的盘石。」23「他叫他们的罪孽归到他们身上。他们正在行恶之中,他要剪除他们;耶和华我们的神要把他们剪除。」
「耶和华向来作了我的高台」:「高台」或指堡垒;整句表示神是诗人的避难所。本节的比方,让人想到大卫之诗;在此,诗人所引以为乐的,远比公义更美,那便是又真又活的神!祂就像:高台、盘石、避难所(和合:我投靠的),无论仇敌的手段如何,祂都能得胜。醉心于权力的统治者把义人杀害, 并将无辜的人定为死罪。但耶和华是祂百姓的高台,是容他们躲藏的磐石。祂要彻底报应那行不义的人。祂要因着他们一切的罪孽把他们剪除。
图1:1967年6月7日,第一批进入耶路撒冷的以色列伞兵站在哭墙旁边。犹太人被驱离耶路撒冷将近两千年之后,终于回到了圣殿山。埃及、叙利亚和约旦联军首先发动了1967年6月5-10日的六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一开始以色列危在旦夕,但六天之后,以色列却大获全胜,并从约旦手中收复了耶路撒冷旧城和圣殿山。这正如亚十二6所预言的:「『那日,我必使犹大的族长如火盆在木柴中,又如火把在禾捆里;他们必左右烧灭四围列国的民。耶路撒冷人必仍住本处,就是耶路撒冷。」根据《密西拿》的记载,利未诗班每天都要在圣殿唱不同诗篇:第一日诗二十四,第二日诗四十八,第三日诗八十二,第四日诗九十四,第五日诗八十一,第六日九十三,第七日诗九十二(《密西拿 Mishnah》Tamid 7:4)。第二圣殿于安息日晚上、星期天开始的时候被毁,但利未人并没有唱星期六或星期天的诗篇,而是唱了星期三的诗九十四(《他勒目 Talmud》Arakin 11b:21,Tannit 29a:11)。为什么他们会唱星期三的诗篇?历代犹太拉比们对此有许多解释。一直到1967年6月7日的那天,犹太人才发现,他们在星期三重新回到了圣殿山。
图2:世界遗产马萨达是犹大旷野与死海交界处的一座岩石山顶,位于大卫躲藏的隐基底(撒上二十三29)南边22公里。马萨达东侧悬崖高约450米,西侧悬崖高约100米,山顶平整,道路险峻,是以色列最有名的一个「磐石」,也是大卫写诗时最容易联想到的「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