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是樂觀偏誤?
樂觀偏誤(Optimism Bias) 是指人們在預測未來事件時,傾向高估好事發生的機率,低估壞事發生的可能性。
簡單一句話總結:
「壞事只會發生在別人身上,我應該不會那麼倒霉。」
這種偏誤讓我們對風險掉以輕心、對未來過度自信,常見於健康、財務、戀愛與創業等領域。
🧠 為什麼大腦喜歡「盲目樂觀」?
1. 自我保護機制
過度擔心未來會讓人壓力爆棚,樂觀偏誤有助於維持希望與行動力。
2. 選擇性記憶
我們容易記住成功經驗、忽略失敗案例,導致對未來的預期更正面。
3. 社會文化影響
主流文化推崇「積極正向」,讓人習慣對未來說「沒問題」、「我可以」。
🔍 日常生活中的樂觀偏誤
🚭 健康錯覺
明明知道吸菸有害,但常有人說:「我阿公也抽一輩子,還不是活到九十。」
💸 創業幻想
太多人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成功」,忽略了市場與運氣的重要性。
❤️ 感情投射
即使明知道伴侶有暴力傾向,也會想:「他會為我改變,我們不一樣。」
🛑 保險拒絕者
很多人不願意投保,因為覺得「我應該不會生病」、「車禍那是別人才會遇到」。
📉 樂觀偏誤的風險與後果
- 錯估風險,導致重大損失
像是買房貸款過高,誤以為自己收入一定會穩定上升。 - 缺乏預備計畫(Plan B)
忽略「如果失敗怎麼辦」的思考,導致應變能力不足。 - 人際判斷失誤
對於有毒關係或風險人物過度相信,容易受傷。 - 延遲行動,錯過黃金時機
例如認為「退休離我還早」、「以後再理財就好」,結果老來焦慮。
✅ 如何避免落入樂觀偏誤?
📊 用數據校正直覺
看真實統計,不只看個人經驗。例如創業五年內的倒閉率高達九成。
🧠 練習悲觀推演(Premortem)
預想計畫失敗的場景,幫助你發現忽略的風險點。
📋 擬定風險備案
多準備一條路,比一直相信「事情一定會順利」更實際。
👥 向不同觀點的人請教
樂觀的人常只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建議多聽聽保守或懷疑派的聲音。
📌 結語:希望是好事,但別忘了備傘防雨
樂觀偏誤給我們勇氣,但也可能讓我們放下戒心,錯判情勢。
真正的成熟,是在保持希望的同時,也準備好面對風雨。
不是「別人怎麼倒楣都不會輪到我」,而是即使輪到我,我也有能力應對。
🌧️ 所以,準備傘的人,才配得上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