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財經皓角-25.07.04
**暗能力與職涯發展的啟發。
*所謂 暗能力 是指透過某件事間接累積、短期看不到變現效果,但未來可能帶來巨大改變的能力。*例如阿里巴巴因雙11培養的流量應對能力,後來成為阿里雲基礎。
*個人層面,許多人透過聽節目培養早睡早起、目標感、基本財經常識,這些都屬於暗能力。
*企業轉型或個人生涯變化,常是原本累積的暗能力遇到新場景後落地發揮。
**美國經濟與股市概況。
*最新非農數據遠優預期,顯示美國勞動市場韌性強。
*數據激勵下,美股標普、納指再創歷史新高,道瓊逼近高點。
*美元走強、美債承壓,整體市場信心偏樂觀。
**大而美法案、政策刺激與川普推進進度。
*川普推動的大而美法案,已於美國獨立日前通過國會,為重要政治勝利。
*該法案涉及稅改、刺激措施,將成為下半年美國政策重點,預計明年減稅季進一步發酵。
*最高法院近期多項判決,有助於川普政策有效落地,削弱聯邦法院的阻力。
**全球貿易戰最新發展。
*川普加速推動對等關稅,各國陸續收到稅率通知。
*越南因高度依賴美國市場,率先讓步,採購80億美元波音飛機、接受部分高稅率,轉運稅高達40%。
*中國是最大變數,若各國效仿越南,中美關稅戰恐升級,尤其越南60%進口來自中國,轉運稅加重中國壓力。
**印度與美國談判進展。
*印度內需市場大,談判空間更大。
*近期印度擴大開放農產品市場,尤其美國小麥與乳製品,預計7月9日前力拼達成協議。
**日本與美國談判僵局。
*卡關點在農產品與汽車,美方要求擴大大米進口、日本農業部與自民黨強硬反擊。
*日方以國內選舉考量,短期讓步空間小,預計需等參議院選後進展才可能突破。
*日美雙方交鋒激烈,日本農業首相小泉進次郎與川普隔空交火,反映國內選情壓力大。
**其他主要經濟體進度。
*英國:已就汽車關稅與美國達成協議。
*歐盟:雖準備報復措施,但若數位服務稅問題緩解,有望釋放善意。
*加拿大:撤回數位服務稅、重啟談判,對美釋出善意。
*韓國:因新總統上任時間較晚,7月9日後持續協商,美方展現耐性。
**台美關稅協議與台幣走勢。
*台灣方面,官方未明說明,但市場普遍預期協議已達成。
*台幣強勢升值,反映市場高度看好台美協議結果,推測協議可能對雙方都有利。
*最終結果有待7月9日前後正式公布,後續將持續觀察發展。
**美國關稅與中方應對局勢。
*5月美國關稅收入飆升至242億美元,年增近4倍,6月預估續增。
*新增關稅為聯邦政府帶來一定財源,但僅能補貼7.7%的財政赤字。
*未來中國商品關稅可能再度調升,屆時美國財源可望增加。
*目前中國已成為美國關稅最大來源,約占1/3,因稅率高、貿易量大。
*關鍵不在美國與他國談判,日韓台東南亞遲早讓步,美方若加徵轉運稅,中國在全球設廠模式恐受打擊。
*中方後續策略是強硬反制還是被動讓步,值得觀察。
**川普內政三大勝利。
*第一,大而美法案火速通過眾議院(218票對214票),川普即將簽署,展現高效率推動力。
*該法案雖短期刺激經濟,卻將推高財政赤字:2025年赤字1.865兆美元,法案每年再增400億,2027–2028年赤字上看5000億以上。
*川普認為減稅刺激消費,明年報稅季效果可檢驗;市場質疑老闆減稅是否真能拉動經濟。
*第二,最高法院裁決限制地方法院發布全國禁制令,川普政策實施阻力減少。
*過去國際學生簽證、預算援助、跨性別醫療、移民法律、選舉規則等被禁制,現將陸續解除,川普行政令可順利推動。
*第三,美國經濟距離衰退仍遠,符合市場預期,當前更偏向正常景氣回調而非重度衰退。
**經濟數據與市場觀察。
*服務業PMI持續擴張,6月標普PMI 52.9,ISM指數回升至50.8,景氣維持成長。
*6月非農新增就業14.7萬人,遠優於預期(11萬),失業率降至4.1%,為今年新低。
*勞動參與率下滑至62.3%,川普驅逐非法移民政策顯著減少非法勞工,有助降低失業率。
*全職工作大增28.2萬,兼職工作減少36.7萬,顯示勞動市場質量改善。
*政府、州政府及醫療社福相關就業成長顯著,社會援助及家庭服務類需求穩定。
**移民政策與數據影響。
*非法移民大幅減少,可能部分被驅逐、部分躲藏避風頭。
*勞動市場收緊但薪資增幅受控,6月薪資年增3.7%(前值3.9%),仍高於通膨但無失控跡象。
**通膨與政策預期。
*就業市場強勁、服務業數據穩健,短期降息預期延後,但無大幅延後風險。
*薪資溫和增長,實質購買力續升,通膨尚未失控。
*初領失業救濟金數據整體優於預期,惟華盛頓特區周邊初領人數仍高,與公務部門裁員相關。
**美國經濟當前表現穩健,無立即衰退疑慮,實質數據顯示景氣韌性。
*外交、內政、移民、就業、經濟各面向皆顯示川普政策階段性勝利。
*後續需留意:中方對轉運稅應對策略、美國赤字長期壓力、就業市場與通膨平衡變化。
**美股近期行情觀察。
*道瓊近期快速上漲,試圖追趕標普500表現,費半同樣在追趕。
*費半自4月中低點反彈已近70%,4月加碼是今年攤低成本的關鍵。
*美股整體投報感覺不明顯,原因在於市場廣度仍窄,標普500廣度已回到2023-2024年水準。
*現在和去年類似,沒買到七巨頭或台積電,就容易輸給大盤。
*羅素2000指數913天未創新高,近期才剛站上年線。
**市場崩盤與投資心態。
*所謂 崩盤 多是情緒性用詞,成熟市場漲跌本為常態,系統性瓦解才是真正崩盤。
*真正崩的是投資人的心態,市場不會真的崩潰。
*金融體系若真崩潰,買不買股票無意義,若沒崩而錯過低檔買進,才是失職。
*投資需區分事實與心態崩潰,恐慌往往是低檔機會來源。
**投資效率與週期觀念。
*短線操作即便投入大量心力,市場多集中於少數強勢股,容易被洗出場。
*定期定額、理解景氣循環,有助於在恐慌與低基期時果斷加碼。
*每2-3年市場必定出現波動氛圍,理解這是常態,避免目標與行為脫節。
*投資人常因短線追逐或市場雜音,偏離當初的財富自由與退休目標。
**行為偏差與現代例子。
*買冰箱是為吃新鮮食材,結果天天吃剩菜。
*結婚為過好日子,卻發現生活更困難。
*學網購為省錢,卻越買越多。
*投資也是如此,應避免被短期獲利或雜訊迷惑。
**台股補漲與半導體局勢。
*台股有補漲空間,關鍵在於美國半導體政策與台灣中小企業受關稅影響。
*川普推大而美法案,2026年前美設廠半導體享35%投資稅抵,吸引外資加速設廠。
*政策有明確時間表,需在中期選舉前見效,半導體市場恐維持現狀無大變化。
**台積電、三星、英特爾動態。
*英特爾傳出停止推廣18A製程,轉向14A,形同放棄2-3奈米市場競爭,台積電穩坐高階製程龍頭。
*三星宣布策略轉型,放棄與台積電爭奪先進製程,聚焦良率與獲利,1.4奈米延後至2029年,專注4、5、8奈米。
*未來5年內,2-3奈米市場台積電幾乎沒有競爭者,技術與訂單優勢明顯。
*台積電近20年年均成長13%,超越英特爾,反映半導體周期與產業變遷。
**台灣高薪產業結構。
*台積電員工分紅百萬起跳,整體台灣高薪族群集中於半導體業。
*上市櫃非主管員工薪資:聯發科343萬、瑞昱324萬、達發304萬、聯詠286萬、台積電264萬,前10名8家為IC設計。
*半導體為台灣經濟與薪資結構支柱,值得持續觀察。
**AI影響與就業變化。
*微軟裁員多集中行政、銷售部門,工程師影響小,反映AI取代低附加價值工作趨勢。
*未來硬體產業相對穩定,軟體與行政工作面臨更大威脅。
*AI普及加速,部分職位裁撤比例可能達50-60%。
*企業用人過多類似 衛生紙理論,90%冗員平時用不到,但完全缺少也會出事,AI普及下人力需求將大幅精簡。
**個股投資哲學與ETF建議。
*個股如愛情遊戲,熱門標的價格易高估,冷門標的反而價值被忽略。
*投資如情感,市場上 新歡 多為 別人的舊愛,選股須理性。
*不善選股可考慮科技型ETF,如QQQ、SOXX,穩定參與產業成長。
*投資應避免短線迷霧,回歸目標本質,理解結構性趨勢方能掌握長期優勢。
**書籍推薦與延伸思維。
*《科技與大國崛起》:以歷史角度解析科技突破如何重塑世界秩序,類似歷史書。
*《生成式金融危機》:探討AI全面接管交易後,潛藏的全球經濟新風險,類似哲學書。
*書中舉例:古巴危機彼得洛夫拒絕誤判、1990年美俄危機人為干預,說明科技雖強,人性與判斷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