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幕,那個場景我真的永遠都忘不掉。那是我小學畢業典禮的事情。
一位女性年長教務主任,她穿著紅黑色的連身裙,梳著那個年代端重的髮型,在演講台上發表給畢業生的致詞。而我蹲坐在地板上。其中有一句話我到現在,或著說,在我的一生中,我會反覆在各種時刻想起這個場景跟這一句話。
「手心向下多救人、何必向上苦求人。」
這句話聽起來很佛教。我不知道這跟什麼宗教有關。但「救人」,「幫助人」一直都是我心中奉行的圭臬。我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能力或金錢。但我會用我可以的去幫助需要的人。當然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都一定幫助過許多人。也受過許多人的幫助。一個小舉動可能可以撼動對方的心而感受到人性的光輝。但這個舉動對我們來說可能無足掛齒。
幫助人,從來都是不求回報的。
長大之後會慢慢發現(如果你也像我一樣不停思索著許多事情的話),很多「事情」或「話語」,在不對的時間點出現在我們的生命裡,並不能得到我們的共鳴或影響我們。要一直在我們生命的歷程中不斷醞釀與積累,才會有豁然開朗的機會。其實我對許多過去,回首來看,都感到一些羞愧。因為我知道我並不是一個聰明的人,我的領悟力低,就像一個平凡的人一樣。但當生命中遇到的事情不停累積,我一直去思索著「為什麼?」我才能在一個個「為什麼?」的累積中找到線索然後得到答案(不一定是正確的但總算是一個解釋的方式)。
就像當初我聽到那句話。我當下其實是被觸動的。但小學的我並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但字面上的意思我們當然都懂。但實際上我真的能做到嗎?或者,我有機會去做嗎?我的人生中需要這句話嗎?答案是:是的。
以自己所能去幫助需要的人對我來說是最基本身為人的價值之一。
而我對第二句話還是一直抱著疑惑的態度。「何必向上苦求人」。
到目前的生命中,我的確抱持著「不想求人」的心態在過我的人生。但當你遭遇到某些狀況,你真的不得不向他人低下頭,請求他們,懇請他們,拜託他們。把自己的自尊降低抑或是出賣,你都得這麼做的時候,還真不少。雖然百般不甘,但就現實來說,當你被對方制約且無路可走。你只能這麼做。而且,時常結果並不如你所願。不管多麽懊悔。
所以我不希望別人「求我」。我能夠的我就會竭盡所能,不需要別人用求的方式。
回想起那些我求人的時時刻刻,每件事情。我都覺得非常心酸,只能往肚子裡吞嚥下去,然後試著有一天或許可以忘記那樣狼狽的自己。我並不是一個壞人,但這種事情往往還是會發生在我身上,「何必」,這兩個字是有缺陷的。現實中,我們必須在必要的時刻求人。
如果可以永遠都不要求人。你就必須在現實中放棄許多你需要的「東西」。我們看過多少家屬請求醫生的畫面,還有所有其他種種你可以想像到的。如果我是躺在病床上的那個人,我不希望我身邊的人去求醫生。醫生只需要盡他的本分就夠了。如果躺在病床上的是我的家人朋友呢?這跟自尊心無關,無非是希望醫生能盡他最大的可能挽救一條生命。
我們可以輕易放手讓生命離開嗎?我們可以淡淡地讓我們想要的那些,都隨命運安排而一句話也不吭地不受他人擺佈放下嗎?我自己希望我的家人可以讓我安心地走,而其他那些生命中你需要去懇求的,我則是學著慢慢把它們都放開,沒有什麼是「非要不可」的。如果看清了人生的真相,看透了現實的把戲,你也願意活得輕鬆點。沒有什麼是,「非要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