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時間,是國小早自習的溫馨時光,在學校老師每週例行會議的時間,邀請志工家長協助到班上陪伴孩子。
回想第一次擔任晨光家長時,心中有點忐忑,不知從何開始準備。經過幾年的嘗試,整理出一套實用的「活動前、中、後三大步驟」,幫助自己更從容地迎接每一次的晨光陪伴時光。

【活動前】
1、人
(1)事先瞭解班上人數、有無特殊生、孩子能力、秩序情況...等。
(2) 可以和老師、其他家長洽詢,另外,自己的孩子也是很好的訊息提供者。
2、事
(1)依照孩子的狀況,設計適合的活動,例如說故事、做勞作、玩遊戲、室外活動...等。
(2) 可以從時事或節慶發想,另建議可以賦予活動一些教育意義;例如:感恩(製作感謝卡)、讚美(優點賓果)、觀察力(猜領袖遊戲)...等。
3、時
(1)時間不要安排得太緊,若是耽誤到下課時間,孩子可能坐不住或抱怨。
(2) 活動可以用80%的時間長度來準備,再加上1-2個隱藏版小活動,視實際時間使用。
4、地
(1)室內活動注意教室環境配置,室外注意場地及天氣,以安全為最高原則。
(2)可以上學校網站、班級相簿、老師或家長分享的照片,事先了解教室及學校環境。
5、物
(1)材料不要太複雜,避免花費太高或難準備;成品帶回家後,不要造成家長的困擾。
(2)工具類(如色筆)可以問問老師或孩子,是否每個人在班上都有,減輕器材負荷。
(3)提前掌握孩子們運用工具的能力(如剪刀),以安全為最高原則。
【活動中】
1、清楚解說
(1)使用孩子聽得懂的字句,確認孩子是否聽得懂。
(2)分段進行說明,不要塞太多資訊,避免聽到後面忘記前面。
2、觀察應變
(1)避免只注意一小群人或單一孩子,隨時注意全班的進度、動向、安全。
(2)若擔心分身乏術,可以請自己的孩子、班上幹部...幫忙。
3、正向協助
(1)和孩子交流時,應使用正向語彙,避免負面文字。
(2)可以邀請動作較快的孩子(如手作時),擔任小幫手,幫忙其他同學。
4、設計默契
(1)可以設計一個默契,用來穩定秩序,例如當我說[注意]的時候,請大家回應[注意]。
(2)默契設計要簡潔有力、利於直覺反應,避免不當文字,剛開始可以帶領練習幾次。
5、錦囊妙計
(1)視情況、氣氛使用錦囊(備用活動),增添活動熱度或適時降溫。
(2)例如在活動結束前,帶領《60秒專家》活動,讓孩子乖乖趴在桌上默數,比賽誰能精準數出60秒,在趣味中讓活動降溫,慢慢恢復上課心情。
【活動後】
1、回顧總結
(1)結束時,回顧整場活動,鼓勵孩子們好的地方,也做當天的總結。
(2)活動設計時若有特殊意義,可以在總結時告訴孩子,不要覺得年紀小聽不懂,其實他們會有感。
2、整理環境
(1)活動後要恢復整潔,但不要自己悶著頭收拾,而是帶著孩子一起動手整理
(2)建議活動設計時,就思考如何回收垃圾;活動中或結束時,大家一起收拾,讓孩子為環境清潔負責
3、狀況交接
(1)等老師回到班上再離開,建議可以和老師說明大致活動內容。
(2)如果有特殊或異常狀況,務必要跟老師交接。
4、班群分享
(1)若班級家長有分享活動照片的習慣,在孩子同意情況下,拍照留念並和班上家長分享。
(2)照片可以給家長作為紀念,讓大家知道孩子在班上做什麼,其他晨光家長也能避免設計重複活動。
5、活動檢討
(1)厚爸在活動後,會針對活動流程、氣氛曲線、器材使用、孩子反應...等,寫下檢討事項。
(2)除了自我檢討,也可以詢問自己孩子的想法,作為後續活動改善及設計的參考。
【小結】
晨光時間前,厚爸會請家人一起討論、模擬流程、準備器材;全家一起準備、分工合作,對整個活動更加期待也更有感。
晨光活動中,能夠看到孩子在學校的樣子,孩子也看到我們不同的一面,對彼此都是難得的經驗,期待大家能多多參與晨光志工家長,和孩子們一起留下珍貴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