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個月就要出發英國,開始為期兩年的異地生活與冒險。這時候的我已漸漸地甩開焦慮與緊張的心情,期待著我的新生活。轉變從何而來?且聽我娓娓道來。
我的2025年是個擁有多重角色的一年,我是正在轉職的人、兒童美語老師、連鎖Pizza打工仔、佛系自由接案者、準備到英國追求職涯發展的人,以及家中的女兒。這些事情有大有小,但同時要處理的時候,那種蠟燭多頭燒的感覺是讓人很喘不過氣的。因為想扮演好每個角色,我在這一年裡犧牲了許多休閒與社交時間。漸漸地,失去一些動力與專注力,好像某個地方卡住了,明明知道作品集還沒完成,卻怎麼也提不起勁的繼續衝刺。因此就在打這篇文章的前一天,趁著沒有案子要做,進度也大致完成的前提,我給自己放了一整天假,大看特看三部電影,還做了布朗尼蛋糕,炒了一盤我很滿意的義大利麵給自己,毫無罪惡感且心滿意足地度過了一天。 當天晚上,Line訊息跳出接案工作訊息,回覆收到,打開Notion在隔天的空檔時段放入了這項工作,不再感到壓力,這時我知道這天的大放鬆真的太棒了!我好棒!
今年我知道了一個最近很流行的概念「顯化」,我自己定義它為吸引力法則的延伸,想像之餘也列出行動,所以也開始練習這個心法,當我有點不知所措的時候,我會想一想我最想的事情是什麼,然後列出當天能夠做些什麼小小的事,讓自己更靠近那個方向一點。七月的最後一週,也開始寫感恩日記,這件事讓我回想當天的細節,記錄下那些美好時刻。如果我整天足不出戶,那天的感恩日記就會很難寫,因此我也藉此提醒自己該出門,與世界互動了。
我還有另一個壓力是來自於經濟,在英國打工度假的群組裡,時不時會看到有人談論英國的高物價,讓我這個喜歡提前擔心起來放的個性無時無刻都會突然『牙起來』為了拿到簽證,已經讓荷包大大失血。但我計劃英國時只想先找一份兼職穩定生活,這大概會無法讓自己的存款回血,這件事也讓我很艮艮於懷。後來我從Gemini得到一個新的切入點,讓我直接釋懷。它說,我不應該把這些事放在一起看,如果我要追求的是職涯的發展可能,那我目前的計劃沒錯,但要把前期花費視為投資,讓我更有餘裕去做真正想做、想追求的而不是一直想著我要把洞補回來,應該把心思放在如何把這個投資的效益最大化,不僅可以消除焦慮感,還能更靠近我真正的目標。
總結一下我的體悟與自我提醒,希望我在未來可以不要重蹈覆徹。
1.專注少量目標,會讓我走得更穩、更快。
2.透過練習顯化以及寫下感恩日記,會幫助我從迷霧之中走出來。
3.這次的出發是個投資,面對金錢焦慮時,只要還沒虧損,要想著如何把投資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