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舍衛城,佛陀說: 「以前,有幾位具有德行、品格良善的仙人住在林間的小屋之中。 三十三天神之王--薩卡(帝釋天)和阿修羅族的首領--威霸奇帝來到林間小屋拜訪這些仙人。 威霸奇帝穿著綁帶的涼鞋、腰上掛著佩刀、帶著遮陽的傘,從正命進入小屋中。他從右側走過他們的身邊,並與仙人們抱持一個手臂的距離。 帝釋天脫掉綁帶的涼鞋、解下腰上的佩刀,交給他人、放下遮陽用的傘,也從正門進入小屋中。他走到下風處,並向仙人們合掌致意。 仙人們以偈言對帝釋天說: Gandho isīnaṁ ciradikkhitānaṁ 修行已久之仙人 Kāyā cuto gacchati mālutena 身體氣味隨風飄 Ito paṭikkamma sahassanetta 千眼之王請離開 Gandho isīnaṁ asuci devarājā 勿染仙人不潔氣 帝釋天也以偈言回答:

帝釋説偈 | 尊敬修行人
Gandho isīnaṁ ciradikkhitānaṁ 修行已久之仙人 Kāyā cuto gacchatu mālutena 身體氣味隨風飄 Sucitrapupphaṁ sirasmiṁva mālaṁ 如同頭上的花圈 Gandhaṁ etaṁ paṭikaṅkhāma bhante 天神期待尊者香 Na hettha devā paṭikūlasaññino 不曾認為是不淨 」 ---- 這也是一篇佛陀沒有做任何指導或評論的開示,看似他就只是說了一個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帝釋天(=薩卡)和阿修羅首領--威霸奇帝,他們一起去森林中拜訪修行人。 而被稱為「仙人」的這項修行人,是「人」不是「仙」,它們並不是天神,但是因為有持戒的關係,受人尊敬。因為有些修行人還修得禪定與神通,所以才會被稱為「像神(仙)一樣的(人)」 這個故事應該是發生在沒有佛陀教法的時代,所以世間最多只會有辟支佛。不確定這些仙人們的姓名和修為程度,只確定他們應該挺有名,帝釋天和威霸奇帝才會親自登門造訪。 雖然在這篇經文中,佛陀沒有法語開示,但關於戒德和氣味的關心,在法句經 第44偈和第45偈中有提到: [法句經 4 - 花品 第54偈]

法句經 - 4 花品 | 第54偈

法句經 - 4 花品 | 第 55 偈
Candanaṁ tagaraṁ vā’pi 即使檀木或纈草 uppalaṁ atha vassikī 蓮花以及茉莉花 Etesaṁ gandhajātānaṁ 一切各種香氣中 sīlagandho anuttaro 戒德之香排第一 佛陀說,最基本的就是守好五戒,是轉生人道的條件。 因為有人類的身體,我們受到不同程度的折磨,但也因這個身體與其他條件,我們才能聽聞佛法。
在沒有佛法的時代,以戒律來管束自己的身心,也是一種美德,遠離人群、獨自以自己能想到的方法淨化內心,過著半人、半天神的生活,可稱為修仙,他們若散發香氣,那是因為有戒德,而非修行的年資或神通。
但,「仙」不是終點,只是暫時讓貪瞋癡止息,不是滅除,也不會令這位仙人脫離輪迴。 唯一可以得到解脫的路,只有佛陀所教導的八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