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很多事情,都抱著「拼圖心法」。
大學時期,沒有3C遊戲,玩拼圖是很流行的娛樂。我買下人生第一幅拼圖——一艘帆船停泊在港灣的風景畫。1000片,299元。
朋友驚呼:「你是生手,買這麼多片的?會不會拼不出來?」我聳聳肩,雲淡風輕地笑著說:「這個最划算,剛好特價,1000片夠我玩好久。」
宿舍空間狹小,我索性把床板鋪上報紙,把拼圖攤在上面。白天慢慢拼,晚上直接把被子蓋在拼圖上睡覺。就這樣,從四個邊角開始,找顏色、找形狀,一點一滴拼湊,花了半年,終於完成。當最後一塊拼上去時,室友們替我鼓掌歡呼。
那一刻,我腦中浮現一句話:「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這半年來,我沒有做什麼偉大的事,只是每天撥出一些時間,將小小的碎片拼成大塊,再讓它們彼此相連,一幅完整的拼圖便悄然成形。
這個經驗教會我,處理任何複雜的事件,都能化繁為簡,從最簡單的第一步開始,再慢慢走向下一步。遇到困難時可以暫停、可以求援,但絕不要放棄,總有一天,會抵達終點。就像我的那幅拼圖。
後來,這經驗成了我的心法。
這個心法,幫我度過了很多工作與生活的難關。有一次,主管交辦我整理多年錯帳,厚厚一疊報表,我倒吸好幾口氣——這根本不可能短時間完成。但我想起拼圖的方式,先分年份,再分類別,再一個個檢查數字。加上同事幫忙,最終比預期還早完成。
拼圖教會我:困難可以拆小,問題可以切分,走一步算一步,總會有拼起來的時候。
這段經歷,和《原子習慣》作者詹姆斯·克利爾的理念不謀而合。
他在高中因棒球受傷,復健兩年仍無法上場。直到開始培養微小的習慣,日積月累,最後成為全美明星陣容之一。微小的改變,最後能複利出非比尋常的結果。
當年那幅拼圖,隨著幾次搬遷,早已年久發黃、破損分解。然而,留給我的,是更珍貴的東西:
一種信念——無論是否是高敏人,我們都能從細碎的行動,慢慢建構出夢想的人生。
【後記】
當年的帆船拼圖,陪我學會了把碎片一片片拼湊起來;
如今家裡牆上的迪士尼舞會拼圖,倒像在說
努力完成的,不只是圖案,也是生活裡的耐心與喜悅。
每一份完成,就是屬於自己的小小舞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