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張十九世紀的地形圖和一塊剛洗皮的 Herve 起司,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都在描繪邊界:前者用等高線,後者用鹽度、濕度與氣味,讓瓦隆(Wallonie)的丘陵、牧草與村鎮悄悄標注在人的口腔裡。
如果要用一個物件形容瓦隆這片土地的味道,我會先選一把鑰匙。鑰匙握在手心,冰涼、沉穩;像一塊半熟成的奶塊被拋光成金,鑰齒的鋸齒是乳酸的曲線,轉動之後,鄉道開了、霧散了,牛鈴聲是密碼,青草氣走進鼻腔,時間則被發酵緩慢拉長。
這把鑰匙的形狀,正是瓦隆的起司地景。一塊奶酪不只是一口鹹脂,它還攜帶土壤的礦物、語言的邊界、修道院的鐘聲與市場的叫賣。因此,從 2023 到 2024 年間,多家起司牧坊接連通過歐盟 PDO/PGI 認證,並在 Slow Food 與 Wallonie Gourmande 的推動下走進節慶與市集。
風味地圖與制度脈絡:從牧草到認證的連鎖反應
旅人們把旅程放慢,地圖攤平,讓味覺去讀路名,讓乳香替您標註下一站。
瓦隆起司的主角,毫無懸念便是 Herve。這是全區唯一擁有 PDO 的起司:洗皮、濕潤、氣味奔放,盤中還未上桌,鼻尖就已先收信。生於東部高地Ardene,酸性草地與棚室的微氣候,讓表面細菌如同一支小小交響樂團,演出橙紅色的外衣。若以地理來讀它,它等於列日以東一圈丘陵的風味縮影;配上 Gueuze 野生啤酒、清脆的蘋果酒,或一抹蜂蜜談戀愛,酸與甜、草與乳,彼此輕輕扣合。

與 Herve 同場加映的是,修道院傳統養成的半硬質家族:Orval 帶著淡淡堅果氣,講究節制與秩序;Chimay 與 Rochefort 則是「雙重發酵文化」的範本,乳酪在自家啤酒的浴池中慢慢成熟,像把院牆內外的時間合一本。地方名物也不缺席:Boulette de Huy 的手捏與香草,Maquée 的新鮮酸潤,還有某些教堂旁才找得到的 Bleu de l’Abbaye,菌種在地,手勁在地,口音也在地。
這些風味背後是一條清楚的制度線。APAQ-W 推動品質與溯源,EU Commission 的 PDO/PGI 資料庫在 2023 年更新,將地理與工序一一鎖定。Slow Food 的 Ark of Taste 協會把瀕臨失傳的滋味歸檔,Wallonie Gourmande 則把故事帶到街頭與餐桌。若問老饕為何要在意這些縮寫?因為它們是味道的護照:我們在市集遇見的每一塊奶,能說明自己從何處來、何時誕生、用什麼方法長大。當資訊可交叉比對、可被驗證,旅人就能放心把好奇心推向更遠的彎道。
土與草合奏交織,瓦隆起司多源自放牧牛,也稱為快樂的牛,夏季乳量不遜阿爾卑斯。起伏地形與富含鈣質的灰白土,養出草香濃、礦感明的底色,搭配野性啤酒與酸種麵包,有種在地的「粗獷精緻」。當季風輕拂牧場,乳脂裡的花粉語彙就會多幾個詞,這是任何標籤都寫不完的細節。(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