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Y2M6D 一路上的小太陽
今天回家的路上,妡妡又一次用她的小動作,提醒了我什麼叫「溫柔」。她總能在不經意之間,把光和暖意散發出來,讓平凡的回家時刻,也變得特別。從「謝謝」到「我要買」,從主動走下高鐵到對警衛的「嗨」,這些小小瞬間,都是孩子慢慢長大的溫柔印記。

計程車上的「謝謝」
我們搭乘計程車前往高鐵站,一到站,我正低頭忙著整理行李,沒特別注意到身邊的她。就在這時候,她已經主動走向司機,輕輕說了一句:「謝謝。」
那聲音不大,卻清清楚楚傳進我耳裡。心裡瞬間暖了起來—這不是我提醒她的,而是她自己願意的。三歲的孩子,能這樣自然地表達感謝,那份體貼讓我覺得很欣慰。
高鐵上的小驚喜
接著我們搭乘高鐵。在車上,她看見餐車經過,好奇地問我:「那是什麼?」
我告訴她:「是賣東西的呀,有餅乾、飲料……」
她眼睛一亮,馬上說:「我要吃!」
可惜當時餐車已經推過去了。她就這樣盼著,偶爾探頭望一望。直到餐車再度出現,她整個人雀躍起來,自己對餐車阿姨說要買。

阿姨問她:「你要甜的還是鹹的?」
妡妡:「嗯~(思考一下),我要甜的!」
阿姨拿了幾樣甜的餅乾給她挑選,妡妡最後挑了泡芙,抱在手裡心滿意足。
我靜靜看著她和陌生人的互動。她的語氣自然、眼神專注,像是在認真完成一件屬於自己的小任務。那畫面在我心裡留下了一道柔和的光。
吃完泡芙後,妡妡滿足地靠在我身上,沒多久便在車廂的搖晃裡沉沉睡去。
我看著她安穩的睡臉,腦海裡卻開始盤算:等等下車要抱著她、還要拿行李,應該會手忙腳亂吧?
媽媽的腦袋總是會自動演練各種「萬一」,雖然當天我沒有帶推車和背巾,但過去那些預備方案─推車、背巾…等後援計畫早已在心裡形成一種習慣。且小時候的她確實是我一路背回家的,如今長大了,能自己走,我反而覺得輕鬆許多。
結果到站時,我輕輕把她抱起來,她慢慢醒來,沒有鬧脾氣,也沒有撒嬌要我繼續抱,而是自己拍拍眼睛,主動牽起我的手走下車。那一刻,肩上的重量好像瞬間卸去一半。她的貼心,總是這樣,不張揚卻讓我深深記得。
想起當初挑嬰兒推車時,我還特意選了「可以坐到五、六歲」的款式,怕日後會很需要。沒想到實際上推車出場的次數少得驚人。印象中她最後一次坐推車,應該是她兩歲三個月第一次去韓國時,因為擔心她會在途中睡著,所以才帶著。回到日常生活中,推車、背巾、我準備的一切後備方案,大多成了閒置。
而她,用一次次的成長與貼心,輕輕化解了我那些過度的擔憂。
回家路上的「嗨」
回到了熟悉的社區大門口,妡妡突然揮起小手,對著警衛大聲喊:「嗨~我要回我阿嬤家了!」

警衛其實沒有聽見,但她仍認真地說了,彷彿是在完成自己心裡的儀式。那一刻,我忍不住微笑。她就像一顆小太陽,總是習慣先把光和溫暖送出去,無論對方有沒有回應。
媽媽眼裡的成長
這一路上的小片段,一次又一次提醒我,她正在努力長大。
她的「謝謝」,她的「甜的」,她的「自己走」,還有那句「嗨」,都像是一面面小小的旗子,插在我們共同經過的路上。
我總是帶著各種準備,想著要如何照顧她、避免突發狀況。
但她卻用行動告訴我:媽媽,你不用想那麼多,我可以的。
原來成長就是這樣,不是驟然的轉變,而是一點一滴滲透在日常的小動作裡。
三歲兩個月又六天的妡妡,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和這個世界打招呼。
而我,只要在旁邊看著、記下,就已經覺得無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