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次談到了廁所,連想起到小兒家後在舊金山轉機回台,舊金山機場轉機通道上的廁所不少,除了男廁、女廁外,還有所謂的性別平權(all gender)廁所,我還特地入內使用,入內的結果你猜猜?我原先以為會看到什麼不一樣的東西,結果還是只有尿斗和隔成一間間的馬桶。之所以會注意到所謂的性別平權廁所,乃因小兒三年前回台時,曾跟我們分享他在美國所遇的怪事之一:有位教授在問卷上的性別欄位上列出了"男","女","其他"三個欄位,結果被學生告上法院,因為他有明顯的"性別歧視"之嫌疑,並且因而獲罪從而被解職。我和內子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性別欄不是"男","女","其他",那又應該是什麼呢?
LGBTQI+
小兒提到的一個他也說不清意思的詞LGBTQI+,說目前在美國許多地方流行用這個詞兒來代表性別,顧燕翎(2024-08-31) 提到台灣好像沒人真正去了解這個詞代表的意思,因此有所謂的性別專家就直接將之取名為"多元性別",「只是從使用之初即未經公開討論,缺乏確切定義」,換言之,顧氏認為既然要談性別就應將上述LGBTQI+定義清楚。問題是我查了相關詞彙還是搞不清楚其意義(例如酷兒),遑論其功用或價值。後來無意間看到了瞳小瞳的文章,她說她辛苦的找到了近百種的性別及其名稱,(文章名為<近百種性別終於找到了>,裡面是近百種的性別名稱,但未加定義。(見https://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8/31/84822b.html)
和國際接軌
早在2012年,在「專家」主導下,為了「和國際接軌」,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宣告當年為「性平元年」,以多元性別的概念來取代男女和兩性。甚至我們也仿照美國部份州的做法積極推動所謂"性別平權"廁所,因為:我們必須「和國際接軌」。所謂的先進國家在推動或流行什麼,那都是對的,都是我們應該學習模仿的,否則就是落後和不求長進。川普的兩種性別
川普於2025年1月20日上任時發表就職演說,「誓言將法律秩序帶回社會,他宣布終止多元性別,並表示從今天起,美國政府的正式政策將只有兩種性別:男性和女性。」換言之,他認為多元性別造成了法律和秩序的脫軌現象,所以現在要「匡謬正俗」、「補偏救弊」…。
政府如何因應性別問題?
我不知道為了「和國際接軌」而積極提倡多元性別的我國政府,要如何看待和因應川普的兩性論?積極推動的「性別平權」廁所要改弦更張嗎?已經建造的「性別平權」廁所又該何去何從?
小結
從廁所想到了「性別平權」廁所,想到了「性別平權」,當年如火如荼推展的所謂的「性別平權」,沒想到川普一句話就把它打回到原點,是川普對呢?還是「性別平權」對?還是兩者都有對有錯?不管如何,最不堪的應該是沒有自己的文化獨立性,只知趨炎附勢的弱國,在人家突然換道時,留下的踉蹌身影;以及那些舉著「和國際接軌」的大旗,自許為所謂「專家」、「學者」的知識買辦們,在大國突然換道時又該如何自圓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