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內子第一次到大陸參加交流活動—大概是九0年代吧—印象最深的是大陸的廁所:沒門,解衣不知從何解起?蹲下來,還可以看到對門的女人,只能拿著雨傘遮遮掩掩,還是覺得不夠安全。回來後分享的就是這一奇聞……;世紀初到大陸去旅遊,還有廁所髒,甚至需收費的狀況;去年到大陸旅遊,竟然發現廁所不止不必收費,甚至比你家的還要乾淨……
俄蒙廁所
此次到俄羅斯和蒙古國,旅遊景區還好,可以看到無異於一般的廁所。但只要稍為偏僻一點的地方,那麼上廁所就是一大考驗—而且是很大的考驗—,一間小木屋,地上舖滿木板,地板間中挖一個三角形的洞,四周沒有可以抓握處,洞很深,三角形的邊邊可能還留有一兩坨沒有掉進洞裡的冀便,還沒進去,強烈味道就讓人為之欲嘔,掃視一眼,欲嘔之感更加濃烈,怎麼也站不進去…,只想著乾脆到原始林中就地解決,但又怕被抓……然後呢?導遊會問你要不要去需收費但較乾淨的廁所?同學到歐洲旅行,臉書上分享,歐洲的廁所都需收費,因此當地的做法是進去一人,然後出來時留一小縫,讓後來者可以直接入內,不知是否真的?但廁所原本就是基本需求,為何需要收費?
美國馬桶和蓮蓬頭
年初到美國小兒家過年,不管是他家或者附近的景區或旅館,情況都差不多,沒有免治馬桶,你知道嗎?寒冷的季節,坐到馬桶上,一陣冰涼襲來……你很難想像這種狀況竟然是普遍性的,而且沖的水量也小,有時還得動用刷子。除了馬桶外,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美國浴室蓮蓬頭的水!稀稀疏疏的,怎麼轉怎麼調都沒有用,完全沒有蓮蓬頭水大又滿的痛快淋浴可言,回來後才知道:原來不是不能調大,而且法令有規定(1992年的能源法,歐巴馬和拜登都做了同樣的規定)在美國的蓮蓬頭(showerheads)每分鐘不得噴出超過2.5加侖(9.5公升)的水。我這才知道原來可憐的美國人是如此自虐的。川普上任後於4.10以行政命令廢除了此規定,以便「讓美國再次偉大」。(不知道美國的免治馬桶是否也是因為類似法令而無法安裝?亦或只是人們習慣性的不裝免治馬桶?)大陸廁所免費由來
大陸的公共廁所原先也需收費,不多,只需一毛或三毛(但心裡就是不舒服,對嗎?)大家習以為常,見怪不怪,那是什麼時候開始公共廁所都不收費了呢?這得感謝兩個人,農民工葛瑞,和律師李小虎。他們都因為買車票後想上車站廁所卻被收取3到5毛的費用而感到不滿(他們的想法應該和旁人一樣:已經買車票了,在候車廳上廁所還要另外收費,這不是明搶嗎?)因此分別將鐵路部門告上法院,第一審都敗訴。最後是身為律師的李小虎專門跑到北京去找了財政部門和紀委部門,尋求這個問題的解釋。而財政部門給出的解釋是:“免費的廁所包括火車站覆蓋範圍內的所有廁所。據此得到勝訴。葛瑞見此再次提告,二審終獲勝訴。(這件事網易、抖音、和搜狐都有報導—好笑的是:竟然都是同樣一篇文章—相當精彩,可參見https://www.sohu.com/a/815601116_120678640)此事引起社會極大的反響,最後國家紀委要求全國公共客運站必須免費開放廁所,後來再延伸到普通公廁也免費開放,人們這才得以享受廁所免費的福利。
小結
美國浴室蓮蓬頭的水稀稀疏疏的,因為法令規定,結果大家雖然感到不舒適(連我這個初到美國的外人都覺得不舒適了,何況是天天待在那兒的人),竟然沒人想到要抗議一下?而這法令竟然會因為一個人的不喜歡而改變;大陸的車站公廁收費,因為兩個人的抗爭,終得法院判定違法,人們這才得到廁所免費的福利;歐洲廁所需收費,邊區廁所髒又臭,把這些整合起來,你想到了什麼?又學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