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何而生?」稻盛和夫說道:「是為了帶著更美好且高尚的靈魂死去。」我起初很難想像,一位身價兩百億的經營之神,面對這個大哉問的回答竟能如此美麗,第一次了解稻盛,是在電視上的紀錄片,說著他如何在二戰後,從陶瓷公司白手起家,跨足電信業,中途被診斷出胃癌後,出家過著誦經、托缽的苦行僧生活,若不是幾年後日本航空瀕臨破產,極力邀請稻盛出任董事進行重組(任職無薪董事兩年,將日航擠身世界前500強),他可能還會繼續以青燈為伴、古佛為鄰,走上舉世無爭的靜修之路。
本書並非自傳,也異於其他企業執行長的偉岸紀錄,而是一連串稻盛如何面對生活的智慧書,他是商人,卻不以「利」字為當頭,他可以是哲學家、成長導師,卻從未只用雞湯作為年輕後輩的迷魂藥,而是宣揚更加質樸無華的修行心法,激勵我們「超認真」地去過生活。
關於思維
工作是磨練修行的道場,不以賺錢為目的,而是追求人格的成熟,要求自己每一個行為都該誠實正直,稻盛在創立KDDI時(現今日本第二大電信公司),不停自問價值觀是否保有純良?動機是否真的無私?現今「自主性」的意識逐漸高漲,有心之士卻在獲得自由後,悄無聲息地危害旁人,將捕風捉影包裝成言論自由,把自由戀愛劣化成強取豪奪,使本應多元而蓬勃發展的靈魂,蒙上失落的陰霾;稻盛強調「利他」,將之列為公司的第一精神,後面緊接著「敬天」和「愛人」,企業的存在是為了員工,生命的存在是為了付出,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當我們可以不斷付出關懷,遲早能探得人生的真義。
關於熱誠
熱情是改變人生的原動力,而這個熱情,可藉由積極投入眼前的工作,來獲得新的開創,王羲之練字成痴、入木三分,馬拉拉捍衛女權、冒死發聲,偉大的成功者不缺才華,而是因為從不熄滅對所做之事的熱情,宮崎駿的動畫、吳寶春的麵包、馬克思的火箭,這群人都是稻盛口中的「自燃人」,他們會不斷藉著燃燒自己的靈魂,點亮前路;莫說日本,如今選擇繭居在家的尼特依舊不少,或是只將勞動視為純粹「獲得糧食」的手段,卻忽略追求成功的企圖心,才能帶來真正的喜悅,就像尼采所說的,工作是意志的實踐,將使我們成為你自己!
關於能力
能力如同心靈的種子,需要信念灌溉、行動栽培,才能開花結果,稻盛認為真正有實力的人,會懷著謙遜的態度、抱著求知的欲望,因為當他們走得越深,就越知自己的渺小,就越能對人生保持著敬意,時時刻刻帶著傾聽的耳朵,和審視自己的雙眼,把每一件事,哪怕只是呼吸,也會從容如松,步伐也會沉穩如鼓,只有當我們在微小事物都能堅持完美,才能在最後累積出足夠大的成功;卓越並非一時的行為,而是反覆造就的習慣,過程中的痛苦無法逃避,但我們可以選擇與之共舞,就像薛西弗斯面對每次滾下的石頭,都會捲起袖子再次奮起。
思維是起點、熱誠是燃料,而能力是落實的關鍵,「結果=思維X熱誠X能力」,就是稻盛和夫給出的人生公式,每當我感到疲累、委屈,便會想起這位智者的諄諄教誨,一但我要開口抱怨,他總能提醒我要改變的不是環境,而是內心,我時時翻閱本書,力圖將這108條心法,轉化成行動,每次都詢問自己:「我,是不是這樣活著呢?」不急著吶喊,不急著證明,靜靜地堅持,最後留下痕跡的就會是存在本身。
想看更多每週書句,歡迎到IG搜尋:@marginecho
本文首刊於:https://news.readmoo.com/2025/07/23/250723-meanings-of-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