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喜歡「高手在民間」的故事,什麼掃地阿伯其實是公司CEO、或者少林寺掃地僧人其實是全寺最強高手之類的故事。
中世紀旅者伊本.巴圖塔也不例外。只是他津津樂道的是他自己的故事:他真的鬧了次烏龍。那時他旅行到了荷爾姆茲海峽,也就是波斯灣連接阿拉伯海的出口。此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通路之一,近七百年前也不例外。
伊本.巴圖塔來時,碰巧這裡在打內亂,蘇丹沒空接待他,但還是派人好生款待,讓他白吃白ㄏ——我是說享受人家東道主之誼。
這樣住了十六天後,伊本.巴圖塔不好意思了,想說離開前好歹去拜見一下蘇丹,不要白吃白住還不打招呼,太不禮貌了。就請人帶他去見蘇丹。
一到蘇丹住處,伊本.巴圖塔眼睛一亮:這不是my friend 阿里.沙嘛!你怎麼在這裡!於是快步搶過去,沒注意旁邊還有個穿著髒衣服的老頭,開始跟朋友哈拉起來。
我們想像一下那個場景——
伊本.巴圖塔:「好久不見!蘇丹老人家呢?他在哪裡?」
阿里.沙(乾笑):「那個朋友,你等一下……」
伊本.巴圖塔:「難不成你當了蘇丹了?ㄏㄏ開玩笑的啦。」
阿里.沙(尬笑):「不是,你聽我說……」
然後旁邊「咳咳」兩下,荷爾姆茲的大臣眼帶責備地飄了旅人一眼,朝向髒衣老頭問安道:「這位是我們高貴可敬的蘇丹,古圖本丁大人。」
阿里.沙(繼續尬笑):「這位是我叔叔,朋友你來問安吧。」
伊本.巴圖塔:「(……我今天是不是就要交代在這了?)」
……二十多年後,伊本.巴圖塔依然在遊記中嘮叨著辯解道:「我哪裡想得到這個老人就是蘇丹?」還好人家不介意,真是太好了呢,伊本.巴圖塔。
……
原始史料長這樣:
我在此島住了十六天,快要走時,我對一位同伴說:「沒拜見蘇丹,怎好就走呢?」於是我們去宰相家,他家就在我們寄居的道堂附近。我對宰相說:「我想向國王問安。」宰相說:「奉安拉之名。」便拉著我的手去蘇丹處,蘇丹住在海岸,他竟是一位身披既小又髒的大衣、頭戴纏頭、腰系手帕的老人。宰相向他問安,我也問安。在他身邊的只是他的一位侄子,名叫阿里.沙.伊本.哲倆倫丁.肯智,我們都相識,我便同他攀談了起來,我哪裡知道那位老人就是國王啊!經過宰相介紹,我很覺慚愧,不該迎上去同蘇丹的侄子聊天而置蘇丹於不顧。我向蘇丹道了歉。
&
圖片來源:
Chat GPT AI
資料來源:
Ross E. Dunn, "The Adventures of Ibn Battuta: A Muslim Traveler of the 14th Century"
馬金鵬譯,《伊本.白圖泰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