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南海。會議桌上擺著最新的報告:
「資訊戰已經受阻。」幕僚聲音顫抖,「假影片與輿論農場,被草根工具攔下大半。」
高層沉默片刻,冷冷吐出一句:「那麼,換一條戰線。經濟,是最脆弱的防線。」
同一時間,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能源部長將一份厚重文件推到總統面前。
「我們可以透過天然氣出口操控歐洲,特別是德國與東歐。只要冬天一到,歐洲人會先想取暖,再談民主。」
於是,中俄聯手推出「經濟黑潮」計畫:
—大規模拋售美元債券,引發美國金融市場震盪。 —限制半導體稀土出口,讓台灣與日本科技業受衝擊。 —俄羅斯切斷部分天然氣供應線,測試歐洲民眾的耐受度。
全球市場瞬間動盪,道瓊暴跌千點,歐洲能源價格飆升。各大新聞頭條寫著:
「專制軸心,將資訊戰推向經濟戰」。
布魯塞爾,北約緊急峰會。會議室裡,法國總統聲音低沉:
「這不只是針對美國或台灣,這是對整個自由世界的挑釁。」
德國總理點頭,雖然眼神複雜,但仍然說:
「我們不能再天真。北約必須正視經濟安全,和軍事安全一樣重要。」
會議最後,北約正式通過一項歷史性決議:
- 成立「能源安全聯盟」,調動挪威、荷蘭等國能源供應,降低俄羅斯影響力。
- 對北京高科技出口設下限制,並擴大對台灣的供應鏈合作。
- 北約網路司令部與美國「AI真相聯盟」合流,建立跨大西洋數位防線。
新聞畫面傳遍全球,北約祕書長在鏡頭前說:
「從歐洲到亞洲,專制的黑潮正席捲世界。但我們將以團結、科技與真相,築起防線。」
台北,總統府。幕僚向總統匯報:
「歐洲正式表態了,這是我們爭取到的最大外交突破。」
年輕幕僚忍不住激動地說:
「也許,台灣終於不再是孤島!」
然而,隔天凌晨,北京與莫斯科的「回擊」卻悄然降臨——數十艘中國海警船,開始在台灣東部外海密集出沒,與俄羅斯潛艇信號交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