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3D繪圖還不夠時,我選擇用雙手做一座山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這個模型的起點,是一個公共工程案。業主其實只是隨口提到「能不能有模型?」並沒有硬性規定。但我心裡想:既然會做,為什麼不試試?

大學時期我學的是室內設計,常常要做模型;畢業後又在藝術家工作室裡,用各種材質實驗肌理與縮小版的仿真效果呈現,對我來說並不陌生。這些經驗讓我很快就意識到:如果有一個地景模型,不只是輔助圖面的補充,而是能帶來更細膩、更有溫度的感知體驗,所以我決定接下這個挑戰。

雖然現在許多工程案主要用3D繪圖來展示,但我始終覺得實體模型有它獨特的魅力。它貼近人的感知與想像,特別是這個位於半山腰的工程,現場所見往往只是局部的山壁、階梯或樹林,但透過模型,人能一眼掌握全貌,甚至產生更多想像,能讓工程案不只是計畫,而是一個立體的、可觸碰的故事。

現場實景

現場實景

現場實景

現場實景


設計思考:比例、元素與精細化

模型的核心就是「縮小比例」。公共工程案通常有完整的地理資料圖,有明確的尺寸與比例。我的任務,就是將它們轉譯成合理展示的比例,並把地景的精神保留下來。

在模型裡,我認為一定要呈現的要素包括:

  • 地形起伏
  • 樹木分布
  • 工程設施與周邊環境(階梯、扶手、石頭、石階、石牆、停車場等)
  • 材質的轉譯(土壤、沙、水、木、磚、金屬)
  • 周邊的小物件(車、人、建築)

因為大地景如果不精細化,會顯得單調而乏味,所以我選擇用精細刻畫來加強帶入感。這是地景模型最迷人的地方:它能在縮小的比例中,呈現大環境的細膩感。

raw-image

技術與挑戰:從材料到小巧思

製作過程中最大的挑戰不是技術,而是「時間」。很多工序必須等待乾燥,像紙漿混合藍寶樹酯,沒乾透就不能繼續。很多時候我想立刻往下做,但必須停下來等待,這需要耐心與節奏感。

主要使用的材料與技法包括:

  • 結構:風扣板做主體、保麗龍板填充
  • 地形:紙漿+藍寶樹脂做基底;衛生紙+紗布+細沙+藍寶樹脂做肌理
  • 草地:綠粉+噴膠
  • 細部物件
    • 輕黏土+粉彩(階梯、踏石、磚牆)
    • 厚紙板+粉彩+壓克力顏料(建築、金屬欄杆、耐候鋼裝置)
    • 鋁條+藍寶樹脂+顏料(木頭裝置)
    • 白膠+顏料(河水)
  • 樹木:鐵絲做樹幹,菜瓜布+綠粉做樹葉
  • 場景元素:買來的等比小汽車、機車與人物,再手工上色

過程中也有小意外。由於這片地景有大量樹木與綠地,如果全部使用模型專用的綠粉,成本會過高。最後我靈機一動,用便宜的綠色菜瓜布抽散後搭配使用,讓成本控制得更合理,又創造了不同層次的效果。


時間與流程

這個模型花了一個月時間,最大的時間差都卡在「等待乾燥」。

流程大致是:

  1. 確認比例 → 建立主體與山坡地形
  2. 鋪上第一層材質 → 遮住結構,塑造自然肌理
  3. 疊加更多細節 → 草地、石頭、階梯、裝置
  4. 加入生動的場景 → 人物、車輛、樹木

如果再做一次,我會將部分紙板換成薄塑膠片,以避免受潮變軟,讓模型更耐久。


作品的價值:從展示到共創

這個工程案的現地在半山腰,人們實際走訪時,往往只能看到局部的山壁、階梯或樹林,很難把整體想像起來。透過地景模型,觀看者能以「上帝視角」看到全貌,掌握更完整的角度,帶來想像力與趣味感。

業主對這個模型非常喜歡,甚至希望放到公司展示,還請我製作一個透明遮罩,避免灰塵沾染。更難忘的是,為了在期限內產出大量的樹,我邀請了兩三位同仁一起幫忙。他們不僅投入,還在過程中樂在其中,甚至有人把自己做的樹帶回辦公桌當擺飾。這讓我發現:作品的價值,不僅在於最終完成的樣貌,更在於「共同參與」和「過程的樂趣」。


延伸與未來:模型的不可取代性

這次的經驗,讓我更確信地景模型的價值。即便在3D繪圖盛行的今天,實體模型仍有無法取代的感知力:肌理的溫度感、材質的層次,都能帶來貼近真實的體驗,是數位媒體難以取代的。

未來如果再做類似的地景模型,我希望嘗試更多材質與更精緻的表現手法,讓作品既有模型的「溫度」,在視覺上更精練,結合數位的「精準」,彼此互補。

對我來說,這個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它讓「渺小的人」能與「巨大的自然」建立連結。模型不只是縮小的地景,而是一種情感的橋樑:它拉近人與環境的距離,帶來想像與趣味,也呼應了公共工程的精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Una Hsueh
1會員
1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那時候跟一個老師聊到這件事,我說了:「我可以真實感受到,我真的喜歡做這件事,而且心裡是很感動的,很想一直做下去。」 「看著自己寫的東西,寫的人物、劇情,成就感是點滿的。」 「他們可以是真實的人物,在自己心中,人物就是你想的樣子。」側面映照了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那時候跟一個老師聊到這件事,我說了:「我可以真實感受到,我真的喜歡做這件事,而且心裡是很感動的,很想一直做下去。」 「看著自己寫的東西,寫的人物、劇情,成就感是點滿的。」 「他們可以是真實的人物,在自己心中,人物就是你想的樣子。」側面映照了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每個人關心的事情、好奇的人都不一樣。不管你做哪一種類型的創作,都可以從自己關心的事與好奇的人開始。因為就算最後無法成為創作素材,但第一時間已經滿足好奇,之後是否當作創作素材,反而是其次了。一開始不見得要有什麼明確目的與方法,先從那個模糊的好奇與衝動開始,慢慢地你自然會得到更多線索,往下發展。
Thumbnail
每個人關心的事情、好奇的人都不一樣。不管你做哪一種類型的創作,都可以從自己關心的事與好奇的人開始。因為就算最後無法成為創作素材,但第一時間已經滿足好奇,之後是否當作創作素材,反而是其次了。一開始不見得要有什麼明確目的與方法,先從那個模糊的好奇與衝動開始,慢慢地你自然會得到更多線索,往下發展。
Thumbnail
像一顆小石頭 旅行在不同的時空維度 途中 環境的碰撞 令我成方成圓 形成規矩 不論多麼想抓住岸邊的浮木 亦無法預測下一段的旅程 不論多麼想停留在舒心的時刻 亦無法挽留時光的流逝 但願學習放鬆心情 沉靜思緒 隨順時間的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選擇 對自己最舒
Thumbnail
像一顆小石頭 旅行在不同的時空維度 途中 環境的碰撞 令我成方成圓 形成規矩 不論多麼想抓住岸邊的浮木 亦無法預測下一段的旅程 不論多麼想停留在舒心的時刻 亦無法挽留時光的流逝 但願學習放鬆心情 沉靜思緒 隨順時間的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選擇 對自己最舒
Thumbnail
見山是山,你在山外面; 見河是河,你在河流外面; 看見情緒,你就在情緒外面。 這是不簡單的事,我花了三十好幾年, 甚至在這一年才真正意識與了解到,開始進步了, 且進步到可以真正隔著稍高的距離! 看見自己,聞到自己,與聽見自己。 有恐懼、有焦慮、有害怕、有擔憂 是正常人在生活中會有的常
Thumbnail
見山是山,你在山外面; 見河是河,你在河流外面; 看見情緒,你就在情緒外面。 這是不簡單的事,我花了三十好幾年, 甚至在這一年才真正意識與了解到,開始進步了, 且進步到可以真正隔著稍高的距離! 看見自己,聞到自己,與聽見自己。 有恐懼、有焦慮、有害怕、有擔憂 是正常人在生活中會有的常
Thumbnail
「三屏空間設計」的負責人同時也是設計總監的廖俊哲先生,與合夥人胡瑞哲設計師不滿足於只是幫別人完成作品,決定拿回人生自主權,在專業的基礎上實現自己對美學的追求和理想。
Thumbnail
「三屏空間設計」的負責人同時也是設計總監的廖俊哲先生,與合夥人胡瑞哲設計師不滿足於只是幫別人完成作品,決定拿回人生自主權,在專業的基礎上實現自己對美學的追求和理想。
Thumbnail
想學的事物 ... 知識型的居家裝潢吧,看很多慘案覺得能不要用傢俱買教訓的話,學它我很樂意。
Thumbnail
想學的事物 ... 知識型的居家裝潢吧,看很多慘案覺得能不要用傢俱買教訓的話,學它我很樂意。
Thumbnail
這是假裝某個空間中的兩端點距離很遠的方式
Thumbnail
這是假裝某個空間中的兩端點距離很遠的方式
Thumbnail
[實踐] 想像 有靈感 構思 天馬行空 就像飛翔一樣 自由自在 完成 執行 一步一步的實踐 就像拖著石頭在地上緩慢前進一般   還是得經歷一些過程 才能看見 腦袋想像不到的風景
Thumbnail
[實踐] 想像 有靈感 構思 天馬行空 就像飛翔一樣 自由自在 完成 執行 一步一步的實踐 就像拖著石頭在地上緩慢前進一般   還是得經歷一些過程 才能看見 腦袋想像不到的風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