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底,美國國防部長彼得·赫格塞斯(Pete Hegseth)發出一道特殊命令,要求數百名駐全球的美軍高階將領返美,齊聚維吉尼亞州參加會議。由於總統唐納德·川普倡議將「國防部」更名為「戰爭部」,此舉遂被稱為「戰爭部長」召集會議。這場動員不僅是軍方內部的整合行動,也是對外展示軍事意志的政治信號。 內部改革:強調戰士精神 赫格塞斯部長在公開談話中強調,要重建美軍「戰士精神」,糾正紀律鬆弛與文化弱化的問題。此次會議設計為面對面的高層交流,不僅是戰略討論,也包含對將領忠誠與能力的評估。外界傳聞涉及「清理不一致軍官」的用意,顯示這不僅是軍事改革,更帶有政治檢驗色彩。 外部威懾:投射心理壓力 雖然官方宣稱「並非意圖發動戰爭」,但如此大規模召集,本身便是強烈的訊號。美國此舉向俄羅斯、中國、伊朗與北韓等反美軸心國,傳達了重振軍力、維持優勢的決心。會議議程的不透明性,可能加深對手的疑慮,使其不得不調動更多資源以備戰,間接削弱其經濟與政治穩定。這是一種典型的「心理戰式嚇阻」。 政治時機:內外並舉 部分媒體分析指出,這次會議或與國會軍事預算談判有關,屬於政治展示的手段。特朗普對此表態「很棒」,顯示他樂於藉軍事象徵加強執政形象。從「國防部」到「戰爭部」的語彙轉變,本身就透露了美國國內政治修辭的重大轉向。 震懾與矛盾的雙重姿態 總體而言,這場「戰爭部長」召集會議,同時兼具內部軍隊重整與對外威懾的雙重意義。對內,它強化軍紀與忠誠;對外,它製造心理壓力與戰略不確定性。美國一方面宣稱維護和平,另一方面卻以戰爭姿態重塑自身,這種矛盾本身正揭示當前國際政治的複雜處境。 ■事件年表■
▪︎2025 年 3 月:特朗普在白宮閉門會議中首次提出,應將「國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改名為「戰爭部」(Department of War),以強調進攻性與備戰精神。 ▪︎2025 年 6 月:彼得·赫格塞斯正式出任美國國防部長,公開承諾要「重建戰士文化」,並批評前任政府削弱嚇阻力。 ▪︎2025 年 9 月初:赫格塞斯多次演講強調,美軍需要更強紀律與忠誠,並暗示將推動高層將領審查。 ▪︎2025 年 9 月 23 日:特朗普於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強調「美國優先」,並宣稱美國軍力為全球最強,吸引國際關注。 ▪︎2025 年 9 月底:赫格塞斯下令全球數百名美軍將領返回美國,齊聚維吉尼亞州,召開「戰爭部長」會議。此舉被媒體廣泛解讀為軍事重整與對外威懾的重大展示。 ▪︎2025 年 10 月:外界分析指出,會議可能影響美國國會的軍事預算談判,同時對俄羅斯、中國、伊朗、北韓等國產生心理壓力。


美國戰爭部長.彼得·赫格塞斯(Pete Hegseth)

美國戰爭部長.彼得·赫格塞斯(Pete Hegseth)新聞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