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見聞|美媒與智庫眼中的中國國民黨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在台灣政壇,國民黨(Kuomintang, KMT)長期扮演藍營核心角色。對於美國媒體與智庫而言,KMT 不僅是一個在地政黨,更是跨海峽關係、台美互動、區域戰略博弈中的重要變項。本文在梳理美媒/智庫對 KMT 的期待與評價後,提出個人觀點:KMT 若想在未來重新出發,必須在認同重塑與策略彈性間取得新平衡。 一、在美媒與智庫眼中的 KMT:定位與期待 1. 作為「溝通橋梁」的潛力被期待 許多美國智庫與媒體視 KMT 為兩岸政策可能回歸溫和、對話路線的一條「合理選項」: 在台美關係緊張升級時,美媒有時把 KMT 描繪為對美較友善、能穩定兩岸關係的一方,認為若 KMT 執政,兩岸政策或許會走回比較「務實」與「降低衝突風險」的路線。 在某些演講或會議中,KMT 的代表曾與美國智庫對話,討論區域戰略、兩岸互動與安全議題。這些互動被解讀為一種被視為「可溝通的政治實體」身份。 這種期待背後的邏輯是:相較於民進黨的鮮明台灣主體性、重安全壓力、兩岸對抗立場,美國觀察者有時更願意相信 KMT 可居中調節、在維持國家安全與避開衝突之間扮演穩定器角色。 2. 評價既有保留,也有批判 儘管存在上述期待,美國媒體與智庫對 KMT 的評價並非沒有保留,且指出諸多疑問與風險。 信念與定位不穩:評論者常指出,KMT 在兩岸認同、台灣主權議題上的模糊立場,使其在選民與國際上信任度受限。若在重大外交安全議題上表態模糊,易被視為缺乏堅定性。 依賴中國風險:有觀察指出,KMT 與中國的互動有時被質疑過度依賴對岸資源或通道,可能被牽制或做為北京影響力操作的切入口。這類批評在美媒報導中常見。 實務能力與改革意志:即使 KMT 若重返執政,其是否有能力兌現改革、在國防、外交、能源、科技等關鍵領域與國際標準對接,仍為美媒與智庫所疑。過去 KMT 任期內的政策失誤與信任危機,仍是被頻繁提及的歷史包袱。 二、近期動態與觀察指標 在近年的報導中,有幾個值得關注的動作與訊號: KMT 智庫論述:不宜過度倚賴2025 年初,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基金會發表聲明,主張台灣不能把未來安全完全建基在美國,要求政府正視兩岸關係與外交自主性。這在美媒與區域評論圈被視為 KMT 試圖在對美與對中之間尋找新的政策平衡。 1.與 AIT 的對話

2025 年 8 月,KMT 代表出席與美國在台協會(AIT)的會談,討論國防與安全議題。這次會面被看作美方願意與在野黨——特別是 KMT——保持對話管道的象徵。 2.兩岸外交說法與論壇回響

在「AIT 台灣地位」等敏感議題上,KMT 與泛藍圈層有時強烈反駁美國官方或半官方言論被視為干預。但是,有評論指出這類表態可能進一步凸顯 KMT 在國際語境中的尷尬定位。舉例來說,當 AIT 發表關於戰後條約與台灣地位的聲明時,KMT 方面「反擊」,成了台灣內部媒體對抗美國立場的一環。

這些動作可視為 KMT 嘗試重新在國際與國內之間調整其政治腳步、重塑信任。 三、我對 KMT 在美媒眼中的定位與未來挑戰:三大觀點 1. 重塑國家認同是「關鍵起點」 若 KMT 要贏得美國觀察者與國際支持,其認同敘述必須更透明、更有邏輯一致性。過去 KMT 在「中華民國憲政體系」、「中華文化認同」、「與中國互動模式」之間的走鋼索操作,常被外界視為搖擺不定。未來若能提出一種既維持主權尊嚴、又避免過度對抗的新共識說法,才可能在美媒評價中脫穎而出。 2. 風險管理與透明度是信任基礎 與中國互動上的資金、通道、文化交流等,都易成為外界焦點與疑慮。KMT 若能在黨內與政策操作上建立高度透明機制—如黨與對岸往返記錄披露、財務監督、政策風險揭露—將有助於降低「親中操控/被影響」的指控空間,也能提升其在美國媒體與智庫圈的可信度。 3. 戰略彈性與國際能見度並重 KMT 不能只是面向內部政治區隔,而需更積極在國際議題上展現角色。這包括: 積極與美國智庫對話,在區域安全、網絡安全、經濟供應鏈等議題提出具體政策願景;在兩岸政策上保持彈性策略:既避免過度對抗,又不可缺乏決斷;在外交與國防資源整合、跨國協作(如智庫、學界、民間交流)上持續拓展能見度。 若能做到這幾點,KMT 在美國媒體與智庫中,或可從「被期待的選項」升格為「被信賴的政治力量」。 四、結語:期待並非保證 美國媒體與智庫對 KMT 的期待,往往寄寓在其做為對話渠道、穩定變數與風險管理者的角色上。然而,這些期待本身帶著隱含批判:若 KMT 繼續僅以模糊策略、過往包袱與利益糾葛打底,這些期待可能反變為壓力或質疑點。 在未來重返舞台的過程中,KMT 必須讓其對外論述與對內治理都顯得有制度的穩定性與策略的前瞻性,才能真正轉化外界的期待為支持力,而不只是被觀察、被期待、被質疑的對象。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10.0K會員
1.3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9/30
近年來,台灣的中華統一促進黨(簡稱「統促黨」)屢屢登上美國主流媒體版面。雖然在台灣政壇的選票影響有限,卻因與黑幫組織的淵源、與北京統戰工作的聯繫,以及在社會中製造的擾動,引發美方媒體與智庫的高度關注。透過這些報導,可以清楚看見美國如何將統促黨視為「民主安全的內部挑戰」。
Thumbnail
2025/09/30
近年來,台灣的中華統一促進黨(簡稱「統促黨」)屢屢登上美國主流媒體版面。雖然在台灣政壇的選票影響有限,卻因與黑幫組織的淵源、與北京統戰工作的聯繫,以及在社會中製造的擾動,引發美方媒體與智庫的高度關注。透過這些報導,可以清楚看見美國如何將統促黨視為「民主安全的內部挑戰」。
Thumbnail
2025/09/30
台灣民眾黨(Taiwan People’s Party, TPP)自創黨以來,以「第三條道路」定位、自稱打破綠藍對立格局,近年在選舉中也曾展現潛力。美國媒體與智庫如何看待這個在台灣政壇相對年輕卻時有斬獲的政黨?在地緣政治壓力與島內意識形態分野日益加劇的背景下,TPP 在美媒觀點中既有希望也有極限。
Thumbnail
2025/09/30
台灣民眾黨(Taiwan People’s Party, TPP)自創黨以來,以「第三條道路」定位、自稱打破綠藍對立格局,近年在選舉中也曾展現潛力。美國媒體與智庫如何看待這個在台灣政壇相對年輕卻時有斬獲的政黨?在地緣政治壓力與島內意識形態分野日益加劇的背景下,TPP 在美媒觀點中既有希望也有極限。
Thumbnail
2025/09/26
川普總統(Donald Trump)於2025年9月23日在紐約舉行的第80屆聯合國大會(UNGA 80)上發表演講。這是其第二任期內的首次聯合國演講,演講持續約一小時,涵蓋美國國內成就、國際關係及對聯合國的批評。
Thumbnail
2025/09/26
川普總統(Donald Trump)於2025年9月23日在紐約舉行的第80屆聯合國大會(UNGA 80)上發表演講。這是其第二任期內的首次聯合國演講,演講持續約一小時,涵蓋美國國內成就、國際關係及對聯合國的批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共和黨2024年政策綱領中未提及台灣,這與該黨以往對這個自治島嶼的立場形成了顯著對比。這一省略引起了觀察家的注意,認為這可能顯示出在前總統唐納·川普領導下,該黨優先事項的轉變。
Thumbnail
共和黨2024年政策綱領中未提及台灣,這與該黨以往對這個自治島嶼的立場形成了顯著對比。這一省略引起了觀察家的注意,認為這可能顯示出在前總統唐納·川普領導下,該黨優先事項的轉變。
Thumbnail
看到這類人一直強調「台灣」真的無語,中華民國本來就是一個國家!
Thumbnail
看到這類人一直強調「台灣」真的無語,中華民國本來就是一個國家!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國民黨與民眾黨推動國會改革的行動引發討稐。美國《外交家》雜誌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強調,台灣新任總統才剛上任,立法應避免忽略民主程序而急於改革;該文章還提出改革內容可能對中國有利,暗示「北京或成台灣匆忙通過新法案的得利者」。但該文章的撰文團體,去年共20位重要政策官員及學者組成的訪團拜會民進黨,雙方就對
Thumbnail
國民黨與民眾黨推動國會改革的行動引發討稐。美國《外交家》雜誌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強調,台灣新任總統才剛上任,立法應避免忽略民主程序而急於改革;該文章還提出改革內容可能對中國有利,暗示「北京或成台灣匆忙通過新法案的得利者」。但該文章的撰文團體,去年共20位重要政策官員及學者組成的訪團拜會民進黨,雙方就對
Thumbnail
2024.5.24.經過了十年,台灣再一次發起太陽花運動。 這集節目分析台灣國會如何運行、法條如何被制定與建立。
Thumbnail
2024.5.24.經過了十年,台灣再一次發起太陽花運動。 這集節目分析台灣國會如何運行、法條如何被制定與建立。
Thumbnail
最近跟認識2~3年的一個支持中華民國的臺灣人聊天,他的立場是一很堅定討厭民進黨的。 在群裡聊天的時候,他指出很多人總把支持中華民國派的人說成舔中賣國,他用了很多親中舔共的媒體來說反駁說,臺灣就是側翼的媒體太多,才把民進黨講得多好,他們才是賣國賊。
Thumbnail
最近跟認識2~3年的一個支持中華民國的臺灣人聊天,他的立場是一很堅定討厭民進黨的。 在群裡聊天的時候,他指出很多人總把支持中華民國派的人說成舔中賣國,他用了很多親中舔共的媒體來說反駁說,臺灣就是側翼的媒體太多,才把民進黨講得多好,他們才是賣國賊。
Thumbnail
2024年的臺灣總統大選展示了臺灣在政治、科技和地緣政治領域的傑出表現。本文講述了明進黨的連任勝利,臺灣成為國際科技強國的崛起,以及在地緣政治風暴中如何領航。文章還介紹了選戰觀察者、科技業菁英、地緣政治專家和普通選民等角色。選戰過程及結果的影響將引起全球政治格局的關注。
Thumbnail
2024年的臺灣總統大選展示了臺灣在政治、科技和地緣政治領域的傑出表現。本文講述了明進黨的連任勝利,臺灣成為國際科技強國的崛起,以及在地緣政治風暴中如何領航。文章還介紹了選戰觀察者、科技業菁英、地緣政治專家和普通選民等角色。選戰過程及結果的影響將引起全球政治格局的關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