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永遠在一起》:沒有邊界的愛,是蜜糖也是毒藥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永遠在一起》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永遠在一起》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與人建立親密羈絆,是人類窮極一生都在追逐的渴望,卻也因此喚起各種恐懼——害怕總有一天會被拋棄、害怕愛會淪為一種習慣,更害怕為了愛必須放棄熟悉的自己。也因此,當兩顆心不夠靠近,我們會覺得荒涼、不甘寂寞,但走得太靠近,又會充滿各種碰撞,顯得太過擁擠。

甚者,我們渴望愛,但又滿腹懷疑,不斷在糾結——對方愛上的到底是真實的自己?還是想像中的幻影?於是,我們在關係裡反覆摸索與試探,企圖在愛裡豐盈,卻又不致於失去自己。

面對「親密關係」這一道永恆的難題,電影《永遠在一起》(Together,2025)選擇另闢蹊徑,不僅邀請知名影視夫妻檔戴夫・法蘭科(Dave Franco)與艾莉森・布里(Alison Brie)聯袂出演,更以肉體恐怖的形式,深刻剖析親密關係的矛盾與依賴,並大膽直面那些關於愛的陰暗與駭然。

《永遠在一起》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永遠在一起》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當「互補」成為「灼傷」:愛也無法彌補所有的缺憾

許多人會認為,伴侶要跟自己互補,才能讓彼此變得更好。他們所渴求的不僅是身體親密、關係歸屬,更期許能透過親密關係,修補自己的人生。《永遠在一起》的男女主角正好處於截然不同的階段,且都下意識地想在對方身上尋求一個完滿,提姆在米莉身上看見自己怎麼也證明不了的成功與獨立,而米莉需要提姆身上那一份還未熄滅的熱情與天真。

但弔詭的是,當提姆與米莉成為了伴侶,前述的渴望並未獲得滿足,反而更像是飲鴆止渴,倒過來放大了內心的缺憾,甚至因為對方的耀眼,讓自己的內心一再被灼傷。為了自保,他們也不自覺地做出迂迴的抵抗,比如不斷閃躲親密關係的邀約、處處暗諷伴侶的不成熟、決定搬離有機會獲得更大舞台的城市、相互埋怨受困是因為彼此等。

換言之,即使浸淫於愛意(浪漫的粉紅泡泡),一顆帶著缺憾的心,終舊無法因為他人的閃耀而被完整。相反地,嫉妒與失落就像一條狡詐的蛇,盤踞在我們的心底,每每在應該大方祝福時,便會齜牙裂嘴、伺機而動,試圖藉由咬傷伴侶,重新擺正那顆失重的心。由此可知,親密關係中的渴求與情愫,非但無法觸及所有的陰暗,也無法作為人生的萬靈丹,一舉撫平所有的皺摺。那些未完的個人議題與創傷,沒有修通,便只會繼續在親密關係裡重演,不斷阻礙我們與愛的連結。

為此,早在肉體恐怖情節上演之前,個人缺憾所導致的關係角力就已無所不在,只是相對地隱晦與日常,但也早已把提姆與米莉捲入一場場無形的消耗。到頭來,他們的關係之所以逐漸凋零,從來不是因為愛意乾涸,更多的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適當地去愛自己與對方,才會延伸各種混亂、投射與受傷。而這正好呼應了許多人所說的:一段成熟的親密關係,必須建立在兩顆完整的心之上,才有可能讓愛走得又深又遠。

《永遠在一起》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永遠在一起》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共謀的窒息,自願受囚的惡性循環

當然,追求完整也不等於要保持完美,而是要學會以更友善、更成熟的方式對待自己與伴侶,並對自己的完整與不完整,負起責任。畢竟,如前文所述,無需外力或者第三者的介入,光是失調的親密互動,就足以吞噬親密關係裡的激情與承諾。

比如,提姆會對死老鼠的氣味如此敏銳,全是因為童年時期的暴躁父親。每當歷歷在目的怒吼再次佔據腦海,他便會出於生存本能,隨時都在搜索有關於威脅的可能線索,以免再次遭受暴力。然而,提姆的創傷不僅於此,親眼目睹失能的母親伴屍度日,亦讓他惡夢連連,日夜輾轉難眠。

而在提姆鼓起勇氣,告訴米莉埋藏心底的秘密之後,那些傷痛不僅沒有被善待,反而成為米莉用來傷害提姆的另一把利劍,為提姆掀起更多的風雨。正因如此,許多人會像提姆一樣,在越是親密的關係裡面,越是不敢揭露自己的脆弱,深怕在關係遭到動搖的時刻,因而墜入更深的寂寞。

與此同時,提姆的依賴與焦慮也讓米莉感到窒息。提姆固然背負著受傷與挫折,但總是以消極的態度去面對,不敢也不願離開那個讓自己受挫、卻又自在的舒適圈。最終,提姆選擇走向靈肉結合,與其說是因為愛意濃烈,不如說是他無法承受孤獨與失落。個人事業的失敗與停擺,再加上從小到大的被遺棄經驗,都讓提姆被過去束縛在原地,難以走出自己的依賴。

只不過,在這個離不開(靈肉結合)裡,米莉同樣難以放手讓提姆獨立。就算再窒息、再空虛,她依然需要提姆的依賴與不成熟,才能夠證明自己「放棄夢想」的決定,具有充足的價值與道理。以此來說,那些一再發生的衝突、打成死結的個人議題之所以難以被撼動、被改寫,恰恰因為雙方的共謀,而這種無聲的共謀,將導致親密關係變成一種暫時的麻醉劑,且無法真的通往療癒,只會使人更加依賴,更在過程中一次次消磨愛意,最終使得關係陷入進退維谷的僵局。沒有人敢離開,但也說不上自在。

《永遠在一起》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永遠在一起》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當「關係」沒有了「邊界」──到底是親密?還是侵害?

承前討論,個人的完整是一段關係是否長久的關鍵。但電影選擇的完整,亦即靈肉的結合,也讓提姆與米莉走向了另一種形式的消亡與傷害。失去自己的樣貌,失去自己的隱私,更也失去倖存與修復的可能。靈肉的結合,表面上讓他們變得完整,但也剝奪了他們處理親密關係之衝突的經驗與學習機會。而這非但沒有解決任何問題,更是把問題延宕到其他的關係中,亦讓相關能力遲遲無法建立,並使個人成長繼續停擺。

甚者,不斷扭曲變形的肉身,究竟是在邁步走向互補與完整?還是正在進行相互爭奪與取代?重生之後的肉身,到底代表了誰?如果我們無法掌握自己跟自己的關係,又該如何承受另一個人的辛苦?甚至跟對方一起穿越漫漫長夜呢?最後,當兩具傷痕累累的靈魂相融完成,加倍的會是幸福?還是痛苦?

對於上述提問,電影並未給出答案,也未鋪陳任何有關於後續發展的線索。而這正是整部作品最為驚悚之處,我們無從得知:他們的愛,是否因為融合有所延續,抑或隨著個體性的崩毀,變成一種回不去的歷史。

《永遠在一起》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永遠在一起》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結語

綜上所述,電影選擇以靈肉結合作為收尾,不僅是在創造劇情張力、獵奇感受,更巧妙地揉合驚悚與浪漫這兩種矛盾的感受,以便藉由誇大化的情節提醒觀眾:將伴侶視為自己的救世主,看似可以通往救贖,實際上只會加重關係的傾斜,並加劇個人議題的惡化,不斷磨損彼此的愛意,直到兩個人都面目全非。

對《永遠在一起》來說,到底什麼才是正確的愛?它沒有答案。但也清楚明白,愛不是建立在極端的選擇上,不管是過度依賴、失去邊界、還是拋棄自我,都只會導向更多的傷害。

正如《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1956)所言,愛是一門需要學習、努力與實踐的藝術。想要被愛是普世需求,但要如何去愛人與被愛,也是每個人的未完功課。甚者,唯有學會以愛灌溉自己與生活,我們才能夠好好接納別人的愛,並以給予取代犧牲,藉此讓愛循環,繼而在愛裡茁壯,也在愛裡凝鍊共同的幸福。

《永遠在一起》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永遠在一起》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5.3K會員
2.1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10/07
「關渡電影節」至今邁入第 17 屆,今年「學生單元」之六大單元,共同構築一道青年創作者的目光:從「幕前/幕後」、「自我/他者」、「回望/向前」等不同切面切入,自策展脈絡切入各式觀點的凝視,將六大單元相互編織成面對世界的一道叩問:置身於急遽變動的時代,我們要如何在破碎之中,錨定自我的存在?
Thumbnail
2025/10/07
「關渡電影節」至今邁入第 17 屆,今年「學生單元」之六大單元,共同構築一道青年創作者的目光:從「幕前/幕後」、「自我/他者」、「回望/向前」等不同切面切入,自策展脈絡切入各式觀點的凝視,將六大單元相互編織成面對世界的一道叩問:置身於急遽變動的時代,我們要如何在破碎之中,錨定自我的存在?
Thumbnail
2025/10/04
湯姆提克威時隔九年再次推出的新作《光》,像是把「魔幻」的光開到最強,強到讓人雙眼無法承受它的威逼,卻又飛蛾撲火般非直視不可。他似是將累積了九年的、所有想對世界說的話,一股腦地全部咆哮而出,如同整部電影裡下不完的雨,宣洩不完的焦慮,而這不僅僅只是湯姆提克威的個人焦慮,同時也映照出德國社會跨時代的焦慮。
Thumbnail
2025/10/04
湯姆提克威時隔九年再次推出的新作《光》,像是把「魔幻」的光開到最強,強到讓人雙眼無法承受它的威逼,卻又飛蛾撲火般非直視不可。他似是將累積了九年的、所有想對世界說的話,一股腦地全部咆哮而出,如同整部電影裡下不完的雨,宣洩不完的焦慮,而這不僅僅只是湯姆提克威的個人焦慮,同時也映照出德國社會跨時代的焦慮。
Thumbnail
2025/10/03
智利導演卡洛琳娜.莫斯科索(Carolina MOSCOSO)的創作母題,是從自身遭受的性暴力經驗出發,透過日記式的影像紀錄與性侵案件官方文件檔案素材,拉伸出女性、身體、創傷經驗之於外部社會處境的矛盾與撕裂,記錄下穿梭於女與公之間,極為私人的創作密度,卻又帶著與社會戮力溝通的能動性。
Thumbnail
2025/10/03
智利導演卡洛琳娜.莫斯科索(Carolina MOSCOSO)的創作母題,是從自身遭受的性暴力經驗出發,透過日記式的影像紀錄與性侵案件官方文件檔案素材,拉伸出女性、身體、創傷經驗之於外部社會處境的矛盾與撕裂,記錄下穿梭於女與公之間,極為私人的創作密度,卻又帶著與社會戮力溝通的能動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追逐」是電影關鍵的元素,在愛情片入面,追求真愛的過程顯然是扣人心弦的一環。不過真愛何時出現?個人覺得最荒謬的一件事,就是「真愛」二字讓人覺得「不會變改的永恆」 ( Born to love you ),發覺身邊那個不是真愛就早晚要換一個,很少會想到身邊的另一半將會「變成真愛」……
Thumbnail
  「追逐」是電影關鍵的元素,在愛情片入面,追求真愛的過程顯然是扣人心弦的一環。不過真愛何時出現?個人覺得最荒謬的一件事,就是「真愛」二字讓人覺得「不會變改的永恆」 ( Born to love you ),發覺身邊那個不是真愛就早晚要換一個,很少會想到身邊的另一半將會「變成真愛」……
Thumbnail
​愛可以長長久久,愛已可以讓你超越輪迴,而可以找到這個愛的人,就是跟你一起建立關係的人。
Thumbnail
​愛可以長長久久,愛已可以讓你超越輪迴,而可以找到這個愛的人,就是跟你一起建立關係的人。
Thumbnail
愛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就可以保持愛著對方的心情去生活,而不用墜入真正的戀情之中。
Thumbnail
愛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就可以保持愛著對方的心情去生活,而不用墜入真正的戀情之中。
Thumbnail
世間至甜乃為愛, 世間至苦亦為愛。 甜苦交織何從哉? 豈因懼苦棄甜來? 寧可百苦求一甜, 莫讓心憾空徘徊。 體驗無門緣未到,或因自封心門埋。 猶豫蹉跎時光逝,傻傻等待機會埋。 愛情非婚非誓約,只覓身心交融懷。 人生甯悔曾體驗, 莫留遺憾空悲哀。 願所有格友愛情甜如蜜,幸福常伴笑
Thumbnail
世間至甜乃為愛, 世間至苦亦為愛。 甜苦交織何從哉? 豈因懼苦棄甜來? 寧可百苦求一甜, 莫讓心憾空徘徊。 體驗無門緣未到,或因自封心門埋。 猶豫蹉跎時光逝,傻傻等待機會埋。 愛情非婚非誓約,只覓身心交融懷。 人生甯悔曾體驗, 莫留遺憾空悲哀。 願所有格友愛情甜如蜜,幸福常伴笑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對愛情觀念的改變,並強調了自己的真愛觀點。作者分享了對於愛情與對自己的期許,認為愛情是一條曲折離奇的路,無法預計結局。同時提醒讀者愛你所選,選你所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對愛情觀念的改變,並強調了自己的真愛觀點。作者分享了對於愛情與對自己的期許,認為愛情是一條曲折離奇的路,無法預計結局。同時提醒讀者愛你所選,選你所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不知道你認為的愛是什麼,不過我認為的愛,不是一起享受好東西,說些甜言蜜語,而是一起忍受討厭得要命的東西,陪在身邊而不逃跑,就算有欠債、就算有比那個還嚴重的事,也一直在一起,那就是愛。 愛是什麼呢?明明是因為相愛而結婚,為什麼結婚了之後反而卻不愛了呢?愛情到底又是什麼?真的能叫人生死相許嗎
Thumbnail
我不知道你認為的愛是什麼,不過我認為的愛,不是一起享受好東西,說些甜言蜜語,而是一起忍受討厭得要命的東西,陪在身邊而不逃跑,就算有欠債、就算有比那個還嚴重的事,也一直在一起,那就是愛。 愛是什麼呢?明明是因為相愛而結婚,為什麼結婚了之後反而卻不愛了呢?愛情到底又是什麼?真的能叫人生死相許嗎
Thumbnail
激烈的愛情,容易消退,平淡的愛情,容易走散,讓愛情恆溫,似乎容易走的更長更遠。 有人說一見鍾情是盲目的危險,沒有太清醒的評估,愛情總會被現實擊敗。也有人認為淡如水的愛情,沒有浪漫的催化,只是多個室友感覺,真的能成為一生的伴侶嗎?! 愛情的課題沒有專家 卻有不變的幸福解答,只是每個人對幸
Thumbnail
激烈的愛情,容易消退,平淡的愛情,容易走散,讓愛情恆溫,似乎容易走的更長更遠。 有人說一見鍾情是盲目的危險,沒有太清醒的評估,愛情總會被現實擊敗。也有人認為淡如水的愛情,沒有浪漫的催化,只是多個室友感覺,真的能成為一生的伴侶嗎?! 愛情的課題沒有專家 卻有不變的幸福解答,只是每個人對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