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中風那天,
我坐在神經內科診間外的椅子上,手裡拿著一年前的失能給付核定書。
同樣的診斷:腦中風。
同樣的醫院:同一間神經內科。
同樣的流程:住院、復健、評估、申請。
這次,我知道又是一次重大的挑戰了
一年前的診斷書寫的是「部分失能,經復健後可從事輕度工作」,
我們領了一次性的失能給付,約60多萬元。
那筆錢用來改裝家裡的無障礙設施、買輔具、支付看護費用。
但這次,意味著 爸爸可能「終身無工作能力」。
也代表著:我們要改領「失能年金」,領到爸爸離開的那一天。
差一個字,給付方式完全不同。
差一個字,我的照顧人生也完全不同了。
如果你也有家人中風、重大意外或疾病,
這篇文章我想用爸爸的真實經歷告訴你:失能一次金和失能年金的差別,
遠遠不只是「一次領」和「每月領」那麼簡單。
--------------------------------
第一次中風:還好,還有希望
發生的那一天
爸爸第一次中風是在平日上班的早晨。
其實我爸的腳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一跛一跛的
本來以為是膝蓋發生了問題
想說今天下班就帶他去看醫生
結果一樣的早晨
他突然說他腳無法動彈了
起初還以為又是一樣不想上班的玩笑話
想不到竟是如此嚴重
我立刻開車, 緊急去掛急診
經過重重檢測:「腦中風,左側大腦血管阻塞。」
住院了兩周, 然後是漫長的復健。
六個月的復健歷程
起初真的沒有什麼大礙
除了右腳不能動彈之外
其餘表現也都很正常
"那時候醫生有提到PAC計畫(急性後期照護),但我不理解,也誤以為是要自費的治療項目,就婉拒了。
後來才知道,PAC是健保給付的密集復健計畫,對中風復原超級重要。
這是我的第一個疏失!"
第1-2個月(急性期):
✓ 右腳完全無力,需要輪椅
✓ 但手部功能正常,可以吃飯、滑手機
✓ 講話清楚,認知功能沒問題
第3-6個月(恢復期):
✓ 開始學走路,可以扶著走
✓ 復健師說:「恢復得不錯」
✓ 那時候我以為,這樣就夠了...
醫生評估: 「右腳雖然無力,但手部功能正常,可以從事坐著的工作
----------------------------
第二次中風:終身無工作能力
一杯水的教訓
第一次中風後大約6個月,爸爸又突然倒下了。
這次的原因讓我非常自責:脫水。
因為爸爸行動不便,不想一直上廁所造成我們麻煩,所以自己偷偷少喝水。
我們都沒注意到,直到那天下午,爸爸在整理東西時突然倒地,
救護車來的時候,已經是昏迷狀態。
醫生說:「水分不夠導致血液濃稠,血栓又形成了。這次不只是右側大腦,連左邊也都有」
這次更嚴重。
----------------------------
不一樣的復健結果
如果說第一次中風的復健是「爬坡」,每個禮拜都看到進步;
那第二次中風的復健就是「推石頭上山」,怎麼推都推不上去。
第1-3個月:
左邊本來就沒力氣,現在右邊也癱了
變成兩邊都沒力氣
連坐起來都需要兩個人幫忙
語言能力也退化了,講話變得很吃力
第4-6個月:
復健效果遠不如第一次
右手勉強可以抬起來一點,但拿不了東西
左手完全沒有恢復
無法自己站立,更別說走路
第6個月評估:
復健師很遺憾地跟我說:「這次恢復的機會很小,可能要準備長期照護了。」
----------------------------
那些再也做不到的事
第二次中風後,爸爸再也無法:
❌ 自己走到廁所(需要輪椅+兩人協助)
❌ 自己吃飯(需要餵食)
❌ 操作手機(手完全沒力氣)
❌ 自己翻身(容易壓瘡,需要定時翻身)
最讓我難過的是:
有一次我問爸爸要不要喝水,他用盡全力想把右手抬起來,
但手臂只抖動了幾下,最後無力地垂下。
那個曾經可以再職場意氣風發的爸爸,現在連水杯都拿不起來。
看到「終身無工作能力」時,我眼淚掉下來了。
不是因為錢,是因為這六個字代表:
爸爸再也回不去了
他這輩子都要復健
我們要準備長期抗戰
改領失能年金
第二次申請失能給付時,因為符合「終身無工作能力」,
必須改領「失能年金」。
----------------------------
一次金 vs 年金,到底差在哪?
兩次申請失能給付的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這兩種給付方式的差異。
最核心的差別:工作能力
講白了就是:
失能一次金: 雖然失能了,但「還能做一些工作」
失能年金: 醫生判定你「這輩子都沒辦法工作了」
這不是你自己可以選的,是醫生說了算。

----------------------------
什麼叫「終身無工作能力」?
勞保局規定,要符合「終身無工作能力」,必須是以下情況之一:
20種終身無工作能力狀態(常見的):
1.雙目均失明者
2.兩上肢腕關節缺失或兩下肢足踝關節缺失者
3.永久完全喪失咀嚼或吞嚥機能者
4.中樞神經系統機能遺存極度障害(例:嚴重中風、植物人)
5.胸腹部臟器機能遺存極度障害,終身不能從事任何工作者
或者:
經過「個別化專業評估」,工作能力減損達70%以上,且無法返回職場。
----------------------------
如果可以選,該選一次金還是年金?
很多人會問我:「如果可以選,你會選哪一個?」
事實是:99%的情況下,你沒得選。
因為醫生評估你「有工作能力」→只能領一次金
醫生評估你「終身無工作能力」→只能領年金
但如果你符合以下條件,就可以選:
符合「終身無工作能力」
而且 在98年1月1日前就有勞保年資

----------------------------
我們選年金的原因
雖然可以選,但我們最後還是選了年金,原因是:
長期照護成本太高
算給你看:
日照中心:每月5~6000元 (申請長照補助之後)
尿布、營養品、醫療耗材:每月1-2萬
復健、回診:每月5,000-10,000
輔具購買:每年2-4萬
臨時看護、長照計程車費用:每月1~3000元左右
每個月至少需要3-5萬
----------------------------
失能給付 vs 商業保險:可以一起領嗎?
這是很多人最關心的問題,我用爸爸的實際案例回答你:
可以!完全可以!
商業保險理賠:
失能險(殘扶險):
一次給付
失能扶助金
長照險:
長照扶助金
住院醫療險:
住院日額
實支實付
爸爸的保險狀況
✓ 有保:住院醫療險
✗ 沒保:失能險、長照險
✗ 沒保:重大傷病險
而之前我們的不重視
只有幫爸爸保了醫療險而已
也是從這次之後
我才去考了證照、當上保險業務員
希望大家平常都能夠重視自身的保障
不只是單單為了自己
也為了減少家人的負擔
----------------------------
商業保險為什麼這麼重要?
勞保的限制
1.金額有限
最高投保薪資45,800
2.計算基準低
以勞保投保薪資計算,不是實際薪資
很多人實際月薪6-7萬,但勞保只保3-4萬
3.給付條件嚴格
要等6-7個月復健期才能評估
申請流程繁瑣又耗時
商業保險的優勢
1. 理賠快
失能險:診斷確定就理賠
不用等復健結果
2.保額高
可以保到500萬、1000萬
依照實際需求規劃
3.給付彈性
有一次金、有月領
可以搭配組合
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建議:勞保是基本,商業保險是完整保障。
----------------------------
最痛的領悟:時間只有一年
第一次申請的時間壓力
很多人不知道,失能給付有時效限制:
📌 必須在「退保後一年內」提出申請
這個規定聽起來很簡單,但實際執行起來超級緊迫,因為:
中風的復健評估期 = 6-7個月
醫生要確定「復健到底有沒有效」、「還會不會繼續進步」,才能判定失能程度。
所以實際上你只有:
12個月 - 6個月復健 = 6個月可以申請
如果中間有任何延誤:
醫生太忙,診斷書拖了2週
不知道要準備什麼文件,來回補件1個月
公司證明不好開,又拖了2週
一下子就過了一年!
我差點錯過第一次申請
爸爸第一次中風後,公司讓他「留職停薪」(沒有退保)。
復健到第6個月時,復健師說:「恢復得不錯了,可以做輕鬆的工作。」
我那時候以為「既然還有工作能力,那就不用申請失能給付吧?」
大錯特錯!
後來是公司人資提醒我:「就算還有工作能力,只要符合失能標準,就可以請領一次金!」
我才趕快去申請,那時候已經是第8個月了。
如果再晚一點,或是如果爸爸已經退保,可能就來不及了。
第二次申請的經驗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第二次我準備得比較充足:
復健第5個月:
我就先問醫生:「大概什麼時候可以評估?」
先準備好所有文件
先跟勞保局確認申請流程
復健第6個月:
醫生一開診斷書,我當天就送件
完全不敢拖
結果:
從開診斷書到勞保局核定:耗時3個月左右
----------------------------
如果重來,我會做的三件事
回頭看這兩年的照顧歷程,如果時光能倒流,我會做這三件事:
1. 更注意爸爸的水分攝取
第二次中風的原因是脫水,這完全可以預防。
如果我當時:
設定鬧鐘,每2小時提醒爸爸喝水
在爸爸旁邊放吸管杯,方便他自己喝
也許就不會有第二次中風。
這是我最大的遺憾。
2. 提早規劃長期照護
第一次中風後,我以為「復健到可以做事就好了」。
我沒想到:
會有第二次
需要24小時看護
照顧成本這麼高
這條路會這麼長
如果第一次我就做好「長期照護」的心理準備和財務規劃,現在會從容很多。
3.加入PAC計畫
如果當時接受住院治療
也許就會好得更快
我應該要做更多功課的
----------------------------
給同樣在照顧路上的你
如果你的家人也是中風、重大意外、或重大疾病,我想跟你說:
1. 不要等「復原完全」才申請
很多人跟我一樣,以為「要等復健完全結束,才能申請失能給付」。
錯!
復健6-7個月後,如果醫生評估「症狀固定,再復健也不會有太大改善」,就可以申請了。
不要等,因為時間只有一年。
2. 失能程度是醫生判定,不是你決定
你覺得「爸爸明明還可以做事」→ 醫生可能判定「還有工作能力」→ 領一次金
你覺得「爸爸看起來還好」→ 醫生可能判定「終身無工作能力」→ 領年金
相信專業,配合醫生評估。
3. 勞保 + 商業保險 = 完整保障
千萬不要以為「有勞保就夠了」。
勞保是基本,但不夠。
商業保險理賠更快、金額更高、保障更全面。
如果你還沒規劃,現在開始還來得及。
4. 照顧是長期抗戰,要保留體力
兩次中風後,我最大的體悟是:
照顧不是衝刺,是馬拉松。
不要想著「我要24小時守著爸爸」,你會倒下。
該請看護就請看護、該用喘息服務就用、該讓自己休息就休息。
只有照顧者健康,才能照顧好家人。
----------------------------
下一篇預告
這篇文章我分享了爸爸兩次中風的故事,和失能一次金vs年金的差異。
下一篇,我會寫:
「勞保失能給付申請完整SOP:我幫爸爸申請兩次的實戰經驗」
包含:
需要準備什麼文件?
診斷書要怎麼寫?
申請流程詳細步驟
我踩過的雷和解決方法
實際時間和金額試算
如果你或家人已經確定要申請失能給付,下一篇會有完整的操作指南。
----------------------------
💬 留言互動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幫我:
按個愛心❤️ 讓更多人看到
分享給需要的朋友 也許能幫到正在困境中的家庭
在留言區告訴我:
你或家人遇到的照顧困境?
還想知道哪些長照或保險主題?
對失能給付還有什麼疑問?
----------------------------
關於我
我是一位保險業務員,也是中風患者的照顧者。
因為爸爸的兩次中風,我走過了長照申請、輔具評估、保險理賠的完整流程。
這些「親身走過才知道」的經驗,我希望能幫助更多在照顧路上的家庭。
如果你需要:
長照資源諮詢
或只是想找人聊聊照顧的心情
歡迎私訊我,或在留言區留言。
我們一起加油。
----------------------------
本文所有金額、流程、法規資訊,以2024年10月為準。
實際申請時請以勞保局最新公告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