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 Mech Muse!這篇文章要帶你看看一則很新的能源科技新聞:NANO Nuclear 宣布要在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IUC)動工,正式啟動 KRONOS MMR 微型核反應爐的鑽探和地質調查。這件事不只是單純「動工」,它背後牽涉到 2026 年初送件 NRC 建照申請的關鍵時程,也與未來資料中心、工業園區,甚至能源轉型息息相關。
如果你讀完這篇,會收穫到:
- 為什麼一所大學要成為微型反應爐的首個場址?
- 這個項目的推進時間線是怎麼走到今天?
- KRONOS 微反有哪些設計細節特別吸引資料中心?
- 我們該如何持續追蹤這個案子未來一年半的發展?
🚜 10/24 UIUC 啟動鑽探
在 2025 年 10 月 14 日,NANO Nuclear 對外發布新聞稿,宣布將於 10 月 24 日在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IUC)舉行 KRONOS MMR 微型反應爐的場址鑽探與地質作業啟動儀式。這次鑽探作業會由國際知名的工程顧問公司 AECOM 負責,主要工作是取樣、鑽探與分析地下結構,以確認場址條件是否符合建造微型反應爐的需求。
KRONOS MMR
KRONOS MMR 的規格是 15 MWe(電力輸出)/ 45 MWth(熱功率),屬於第四代高溫氣冷微反(HTGR microreactor)。它使用 TRISO 燃料顆粒,並以 氦氣冷卻作為核心安全設計,最大的賣點就是「walk-away safety」:就算完全喪失外部電力或操作人員撤離,也能維持安全停機,不會發生傳統核電廠那樣的冷卻危機。💡
更重要的是,NANO Nuclear 訂下了一個清楚的目標:2026 年第一季,就要向美國核管會(NRC)送出 建照申請(Construction Permit, CP)。這代表 10 月 24 日的動作不是象徵性「挖土」而已,而是未來送件 NRC 的關鍵資料來源。
對外界來說,這是一個訊號:美國的微型核能,真的要從實驗室走進工地現場了。🚀
🗓️ 從校園合作到「拿鏟子下地」
要理解這次新聞的重要性,我們需要回頭看過去一年的時間線。UIUC 之所以成為首個示範場址,並不是偶然。
- 2025/4/4:UIUC 校方宣布,已和 NANO Nuclear 簽署合作協議,將在校園內建置 KRONOS MMR 原型,作為研究與示範用。這讓 UIUC 成為美國第一所公開參與微型反應爐實驗的大學。
- 2025/7/31:路透社報導,美國聯邦政府正在推動加速 SMR(小型模組化核電)與微反的許可審查程序,呼應資料中心與 AI 用電需求暴增的背景。
- 2025/10/7:伊利諾州政府對外宣布,支持 NANO Nuclear 在州內設立據點,並釋出政策與行政配套。
- 2025/10/8:美國核學會(ANS)報導,州政府將提供 680 萬美元補助,專門用於 UIUC 微反計畫,展現在地的政治與財務支持。
- 2025/10/14:NANO Nuclear 正式公告,將於 10/24 啟動場址鑽探作業,由 AECOM 進行地質評估。
- 2025/10/24:這就是我們要看到的儀式,象徵「從書桌走到工地」。
- 2026 Q1(目標):向 NRC 遞交建照申請,進入正式審查程序。
這樣的時間線顯示,從學術合作、地方政府背書,到實際工程展開,KRONOS 的推進並非偶發,而是逐步鋪陳的結果。換句話說,10/24 的鑽探,是「必然」的一步,而不是「偶然」的新聞。
💻 KRONOS 對資料中心的吸引力 ⚡
對多數讀者來說,最想知道的可能不是技術細節,而是:為什麼這樣的微反會被資料中心或工業區看上?
第一,功率剛好。KRONOS 的輸出是 15 MWe,這大約對應到一座中型資料中心園區的耗電需求。對企業來說,這個檔位很「對味」:一來不會像大型核電廠那樣龐大又難以導入,二來又能提供穩定電力,避免一次停電影響整個園區。
第二,安全設計。TRISO 燃料的特點是每一顆燃料顆粒都有多層陶瓷包覆,能耐高溫不釋放放射性物質。再加上氦氣冷卻與被動安全設計,意味著它不需要外部水源,也不依賴大量電力支撐冷卻系統。對資料中心來說,這是一個「可預期」又「低驚喜」的能源解決方案。
第三,孤島模式與微電網。KRONOS 設計可以在「孤島模式」下運轉,意思是它可以完全獨立供電給當地園區,不必仰賴外部大電網。這對資料中心業者來說,等於是一個抗風險的備援方案。如果遇到極端天氣或大區域停電,資料中心依然能自給自足。
第四,政策推力。隨著 AI 和雲端的快速發展,資料中心的耗電量成為美國能源政策的焦點。微型核能在這個時間點切入,正好對接「綠電不足」與「用電暴增」的矛盾。
綜合來看,KRONOS 不只是「核能小型化」的展示,更是「資料中心專用能源模組」的候選解決方案。🔋
✅ 總結與追蹤|「能動工」比「能喊」更重要
回顧這次新聞,我們可以得到三個結論:
- 象徵性強:10/24 在 UIUC 的鑽探儀式,代表 NANO Nuclear 已經跨過「口頭合作」階段,正式進入「工地行動」。
- 技術與應用對焦:KRONOS 的設計與功率檔位,讓它特別適合資料中心、國防基地與偏遠社區,補足再生能源間歇性與大電網脆弱性的缺口。
- 變數仍多:雖然有政策與地方政府的支持,但後續 NRC 的審查時間、供應鏈能否到位,仍是成敗的關鍵。
接下來值得追蹤的重點包括:
- 2026 Q1:NRC 是否正式受理建照申請?
- 地質報告:鑽探結果是否會有公開摘要,並符合場址安全需求?
- 供應鏈進度:TRISO 燃料與壓力邊界元件是否能如期交付?
- 地方接受度:校園社群與在地居民是否支持?
最後提醒一句:在能源轉型與 AI 資料中心需求暴漲的時代,「能動工」比「能喊」更重要。對我來說,這是微型核能走出實驗室的重要一步,我會持續追蹤,也邀請你一起關注未來發展。🙌
👉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記得 按讚、收藏、追蹤我 Mech Muse,下一篇我會帶來更多科技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