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務上之創作的權利歸屬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上週公司 HR 問了我一個頗有意思的問題。

原來我們的 IT 部門最近公告了一份《AI 使用辦法》,HR特別針對其中有一條規定詢問我的意見,該條規定是這麼寫的👇

若是利用公司的資源或設備,並透過 AI 模型所完成之創作,

無論該 AI 模型是否為個人付費版本,專利權與著作權均歸屬公司。


乍聽之下,好像完全合理對吧?

畢竟用了公司的設備、在職務上完成的成果,自然應該歸公司所有。 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認為這裡其實有很大的討論空間。讓我們從法律的角度,逐步拆解這個問題。


⚖️ 一、專利法的角度:職務發明的申請權與專利權

根據《專利法》第7條規定,

「受僱人因執行職務所完成之發明、新型或設計,其專利申請權及專利權,屬於僱用人。」

也就是說,若員工在執行職務時產生了創新成果(例如改良一項技術或設計),

即使是由個人操作,也屬於公司。

因此,從「專利」的角度來看,公司的 AI 使用辦法似乎並沒有錯。

但問題是——AI 生成的內容,能稱得上是「發明」嗎?



✍️ 二、著作權法的角度:職務著作的歸屬

根據《著作權法》第11條:

「受僱人於職務上完成之著作,以該受僱人為著作人。

但契約約定以僱用人為著作人者,從其約定。」


這條其實常讓人跌破眼鏡😮

因為很多人以為職務上完成的作品,其著作權理所當然歸公司,但法律上卻不是這樣規定。

如果公司與員工沒有特別約定著作權的歸屬,那麼員工才是著作權人。

所幸,我們公司的聘僱契約中已有明確約定—— 職務上完成的創作,其著作權歸屬公司。

所以,到這裡為止,看起來公司的 AI 使用辦法依然站得住腳。


🤖 三、真正的關鍵問題:AI 生成的內容,有沒有權利可言?

問題的核心其實在於——

AI 生成的內容,究竟能不能取得專利權或著作權?

目前世界各國的立場幾乎一致:

AI 模型本身不具備創作人資格

也就是說,無論是 ChatGPT、Midjourney 還是其他生成式 AI,

它們產出的結果不能被視為人類創作,當然也不享有專利權或著作權

因此,如果人類僅僅是「輸入提示詞(prompt)」讓 AI 自動生成作品,

這樣的輸入行為通常不被視為具有創作性,自然也無法主張權利。



🧩 四、那「人機共創」呢?

不過,灰色地帶就在這裡出現。

若是創作者在使用 AI 的過程中, 加入了大量個人構思、創意、甚至技術設計思維——

那麼這樣的作品,是否能視為「人類創作」?

目前學界與實務界仍沒有一致的見解。

有的人認為只要最終結果由 AI 自動生成,即不具著作權; 也有學者主張,只要「人類的創意在生成過程中具決定性影響」, 就應該給予一定程度的保護。

可惜,這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議題。

老實說,AI 的出現太快,傳統法律尚未跟上它的腳步。⚙️



🌍 五、結語:若AI創作沒有權利,那就成了公共財

若 AI 生成的作品不具著作權與專利權

那麼自然也談不上「歸屬誰」的問題。 在法律上,它們其實就像落在公共領域的素材, 屬於所有人都可以自由使用的「公共財」🌐。

所以,公司即便在 AI 使用辦法中雖然強調「成果歸屬公司」,

但若那個成果本身在法律上根本沒有專利或著作權

這條規定實際上也可能失去了意義。


AI 的時代正在挑戰我們對「創作」與「智慧財產」的定義。

或許,比起急著爭論歸屬, 我們更該思考的是: 👉 在 AI 參與創作的時代, 「人類創意的價值」要如何被重新定義?

raw-image



#️⃣ #AI法律 #智慧財產權 #AI創作 #著作權 #專利法 #生成式AI #企業AI政策 #LegalTech #AI倫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大叔的碎唸-IP insights
0會員
9內容數
分享智財、科技和產業的空間, 若有需要顧問合作,請寄至以下信箱: tazuya4@gmail.com
2025/10/30
本文深入探討 AI 專利佈局的關鍵議題,透過 WIPO 提供的 AI 專利關鍵字,以智慧醫療領域為例,分析全球與各國的專利申請趨勢。文章指出,全球智慧醫療專利申請量在 2020 年達高峰後趨於平穩,但中國的申請量持續攀升,而美國則呈現下滑趨勢。
Thumbnail
2025/10/30
本文深入探討 AI 專利佈局的關鍵議題,透過 WIPO 提供的 AI 專利關鍵字,以智慧醫療領域為例,分析全球與各國的專利申請趨勢。文章指出,全球智慧醫療專利申請量在 2020 年達高峰後趨於平穩,但中國的申請量持續攀升,而美國則呈現下滑趨勢。
Thumbnail
2025/10/23
GreyB 近期發佈的〈Glob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atent Landscape〉報告,呈現出全球 AI 專利申請數量的爆炸性成長,從中國、美國到印度,各國皆積極投入這場智慧革命。然而,這份報告雖然資訊豐富,卻也留下值得深思的問題。
Thumbnail
2025/10/23
GreyB 近期發佈的〈Glob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atent Landscape〉報告,呈現出全球 AI 專利申請數量的爆炸性成長,從中國、美國到印度,各國皆積極投入這場智慧革命。然而,這份報告雖然資訊豐富,卻也留下值得深思的問題。
Thumbnail
2025/10/16
最近NPE在收購影音串流專利時,將美國與德國視為主要戰場,但令人意外地將「印度」列為第三優先。由於中國訴訟勝率低、政治關係緊張,加上中國企業正積極進入印度市場,印度逐漸成為潛在的專利訴訟新藍海。近年印度專利申請量明顯上升,顯示其在全球專利版圖中的戰略地位正快速提升。
Thumbnail
2025/10/16
最近NPE在收購影音串流專利時,將美國與德國視為主要戰場,但令人意外地將「印度」列為第三優先。由於中國訴訟勝率低、政治關係緊張,加上中國企業正積極進入印度市場,印度逐漸成為潛在的專利訴訟新藍海。近年印度專利申請量明顯上升,顯示其在全球專利版圖中的戰略地位正快速提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Sunkronizo 的 Playful Heart 是一款帶著明亮果香與柔和木質調的甜感香水,特別適合星期四使用。前調活潑、尾韻沉靜,陪你從忙碌過渡到週末的輕鬆心情。適合喜歡果香、花果香調的女性,也很適合作為溫暖又有個性的送禮選擇。可於官網、Pinkoi 選購,11 月底起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寄售。
Thumbnail
Sunkronizo 的 Playful Heart 是一款帶著明亮果香與柔和木質調的甜感香水,特別適合星期四使用。前調活潑、尾韻沉靜,陪你從忙碌過渡到週末的輕鬆心情。適合喜歡果香、花果香調的女性,也很適合作為溫暖又有個性的送禮選擇。可於官網、Pinkoi 選購,11 月底起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寄售。
Thumbnail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主辦的「串流服務如何推動臺灣創意經濟」論壇內容,深入探討串流平臺對臺灣影視產業的影響、數據分析、政府政策建議、內容國際化策略,以及臺灣與「韓流」的差距。文章提出 awwrated 在串流生態系中的潛在角色,強調數據、策略與自信是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主辦的「串流服務如何推動臺灣創意經濟」論壇內容,深入探討串流平臺對臺灣影視產業的影響、數據分析、政府政策建議、內容國際化策略,以及臺灣與「韓流」的差距。文章提出 awwrated 在串流生態系中的潛在角色,強調數據、策略與自信是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新北地方法院針對法源公司控告七法公司侵害著作權的判決,引發法律及科技業關注。本文深入分析此案,探討法源公司是否真正擁有提告權利,法院判決是否合理,以及臺灣法院對於相關判例的適用是否恰當。文章並提出二審中可能的訴訟策略,包括挑戰著作權歸屬,並法源公司可能觸犯相關刑事罪責。
Thumbnail
新北地方法院針對法源公司控告七法公司侵害著作權的判決,引發法律及科技業關注。本文深入分析此案,探討法源公司是否真正擁有提告權利,法院判決是否合理,以及臺灣法院對於相關判例的適用是否恰當。文章並提出二審中可能的訴訟策略,包括挑戰著作權歸屬,並法源公司可能觸犯相關刑事罪責。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新北地方法院就法源資訊公司控告七法公司的判決,從法律經濟學角度,批判法院錯誤地界定權利,並選擇效率低下的救濟方式,造成市場失靈。判決忽略了寇斯定理與波斯納效率理論,過度保護先行者的靜態利益,卻扼殺了後進者的創新動能,並產生寒蟬效應。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新北地方法院就法源資訊公司控告七法公司的判決,從法律經濟學角度,批判法院錯誤地界定權利,並選擇效率低下的救濟方式,造成市場失靈。判決忽略了寇斯定理與波斯納效率理論,過度保護先行者的靜態利益,卻扼殺了後進者的創新動能,並產生寒蟬效應。
Thumbnail
七法事件不是科技錯了,是太多創業的人沒把法律當回事。這起案子的關鍵從來都不是技術層面,而是創辦人實刑+破億的賠償。爬蟲抓公開資料、轉格式、做AI訓練素材,技術不是沒人懂,但懂技術≠理解法律。創業圈裡太多人的法務觀念,還停留在「反正沒被告就是安全的」。但七法案證明:不是違法才會死,是不懂風控才會死得快
Thumbnail
七法事件不是科技錯了,是太多創業的人沒把法律當回事。這起案子的關鍵從來都不是技術層面,而是創辦人實刑+破億的賠償。爬蟲抓公開資料、轉格式、做AI訓練素材,技術不是沒人懂,但懂技術≠理解法律。創業圈裡太多人的法務觀念,還停留在「反正沒被告就是安全的」。但七法案證明:不是違法才會死,是不懂風控才會死得快
Thumbnail
AI 繪圖技術不斷進步,讓創作各種風格圖像變得容易,也引發著作權爭議。本文將探討 AI 模仿畫風是否構成侵權,並說明台灣相關法規。單純風格相似不一定違法,但若與原作過於雷同,或訓練資料含未授權內容,則可能觸法。創作者不只要會用,更要懂得法律界線,才能避免誤觸法律。
Thumbnail
AI 繪圖技術不斷進步,讓創作各種風格圖像變得容易,也引發著作權爭議。本文將探討 AI 模仿畫風是否構成侵權,並說明台灣相關法規。單純風格相似不一定違法,但若與原作過於雷同,或訓練資料含未授權內容,則可能觸法。創作者不只要會用,更要懂得法律界線,才能避免誤觸法律。
Thumbnail
AI將照片轉成吉卜力風格的熱潮席捲全球,卻掀起版權爭議風暴。本文探討畫風是否受保護、訓練數據合法性、生成圖片權屬等核心議題,並對比美國「合理使用」、日本保護創作者、歐盟嚴規數據的立場。從宮崎駿怒斥AI「侮辱生命」,到商業侵權風險浮現,一起來探討這場風波挑戰法律與倫理界限。
Thumbnail
AI將照片轉成吉卜力風格的熱潮席捲全球,卻掀起版權爭議風暴。本文探討畫風是否受保護、訓練數據合法性、生成圖片權屬等核心議題,並對比美國「合理使用」、日本保護創作者、歐盟嚴規數據的立場。從宮崎駿怒斥AI「侮辱生命」,到商業侵權風險浮現,一起來探討這場風波挑戰法律與倫理界限。
Thumbnail
📌 AI生成內容無法獲得版權保護!美國著作權局最新報告重磅發布 🚨 📖 目錄 1️⃣ 📜 核心判定標準:人類創作參與度 2️⃣ ⚖️ AI生成內容的法律解釋 3️⃣ 🎭 業界實務影響:影視、音樂與出版界 4️⃣ 🕵️‍♂️ 深度偽造與訓練資料的爭議 5️⃣
Thumbnail
📌 AI生成內容無法獲得版權保護!美國著作權局最新報告重磅發布 🚨 📖 目錄 1️⃣ 📜 核心判定標準:人類創作參與度 2️⃣ ⚖️ AI生成內容的法律解釋 3️⃣ 🎭 業界實務影響:影視、音樂與出版界 4️⃣ 🕵️‍♂️ 深度偽造與訓練資料的爭議 5️⃣
Thumbnail
《紐約時報》控告微軟, 大量使用他們的報導文章去訓練AI, 他們宣稱這是侵權的非法行為。
Thumbnail
《紐約時報》控告微軟, 大量使用他們的報導文章去訓練AI, 他們宣稱這是侵權的非法行為。
Thumbnail
本文計畫將這些提問整理成一篇 Q&A!📝有格友提出了關於 AI 的創作人格權問題!💭討論了 AI 是否和人類有本質不同!🤯格友提出了有關 AI 指令和修改的問題,以及 AI 是否具有智慧的問題。👨‍⚖️格友以生動的方式表達了他對 AI 繪圖的疑慮,以及對於版權和使用權的擔憂。📜
Thumbnail
本文計畫將這些提問整理成一篇 Q&A!📝有格友提出了關於 AI 的創作人格權問題!💭討論了 AI 是否和人類有本質不同!🤯格友提出了有關 AI 指令和修改的問題,以及 AI 是否具有智慧的問題。👨‍⚖️格友以生動的方式表達了他對 AI 繪圖的疑慮,以及對於版權和使用權的擔憂。📜
Thumbnail
隨著AI深度學習領域的快速發展,已在AI作品產生的過程中慢慢降低人為操作或人機協作的比例,甚至無直接人為介入的情況下,AI已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生成無數創意作品(如上所述)。此時,就AI著作的著作權問題,必須一次釐清以下一連串問題:AI著作取得著作權保護的原創性標準?AI可否取得「著作人身分」?
Thumbnail
隨著AI深度學習領域的快速發展,已在AI作品產生的過程中慢慢降低人為操作或人機協作的比例,甚至無直接人為介入的情況下,AI已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生成無數創意作品(如上所述)。此時,就AI著作的著作權問題,必須一次釐清以下一連串問題:AI著作取得著作權保護的原創性標準?AI可否取得「著作人身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