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這幾年我們「台灣夯創業」也曾開立過無數場的創業課程,大部份在「創業補助申請」、「創業資金渠道」或是「財務節稅」、「社群及數位行銷領域」等跟「賺錢有關」都還算挺熱絡的,但內容往往止要牽涉到「法」的層面,通常報名人數都是乏人問津,因為對於法律問題大家總是覺得「出事再說」。當然,如果您需要「智慧財產佈局」或是「專利商標申請」等領域的專業課程也可直接點擊字串連結或以下活動通,都會有每月當期最新課程報名連結
更多創業課程報名,請點擊我們的ACCUPASS活動通
更多已成功過件 政府創業補助、創業貸款計畫書範本下載 請點擊計畫書撰寫 立即預約諮詢
我們很常聽到創業者說:「等出事了我再找律師。」甚至有創辦人開玩笑說:「公司沒被告過,感覺還不算真的創業過。」
但近日七法(Lawsnote)案的判決出爐,創辦人雙雙被判刑,還加上一億多元的賠償責任,也讓我們不得不要再更慎重的去面對創業背後的法律問題~
七法案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法律無感」
這起案件的核心,其實不是什麼太高深的技術爭議。它的本質是:「創業者在資料使用與商業化過程中,對法律邊界的低估。」
Lawsnote 被控侵權,是因為他們透過爬蟲程式抓取「法源資訊網」的法規資料,並進行商業化使用。問題是他們爬的,不只是法條本身(這屬於公領域),還包含了法源自行整理的沿革紀錄、條文註解、附件說明等具有「編輯著作權」的內容。
法院認定這些資料屬於具有創作性的編輯著作,依法受保護。最後結果是:
- 創辦人郭榮彥被判刑4年,謝復雅2年
- 需賠償法源資訊破億新台幣
- Lawsnote品牌與營運模式受到嚴重衝擊
很多人會問:「比價網站、房仲平台不也都是爬資料的,為何七法被告了?」
答案很簡單:法律不是禁止爬資料,而是禁止你用別人的創作來賺錢,還不告知、不授權。
從七法案看「創業者最常踩的三大法律誤區」
① 誤區一:「反正是公開資料,應該可以用吧?」
很多人聽到「法規是公共財」就認為任何相關資料都可以拿來做商業應用。
但事實是:
📍**「法條」屬於公共領域,但「經過創作整理」的內容,是受著作權法保護的。**
這也是為什麼法院會判定法源的法規沿革、附註等內容具有「編輯著作權」,七法商業使用時未經授權,即構成侵權。
不只法律平台,日常經營中也常出現這種誤區:
- 將 Google 評論或店家資訊直接搬到自己網站
- 抓別人整理好的圖文資料(甚至是懶人包)直接作為內容素材
- 利用開放資料訓練自家 AI 模型,卻忽略訓練資料來源授權條件
② 誤區二:「沒人告就是安全、出事再說」
這是創業圈最危險的心態。
比起股權分配、財報規劃、客戶簽約這些事,法務工作通常被排在最後一優先級。
❗但法律不是等出事才存在,而是你一旦踩到,就回不了頭。
很多創業者不找律師,不是沒資源,而是認為:「沒那麼嚴重吧。」
但七法案證明了:只要踩到對方的商業底線(特別是B2B之間的資料重用),你連商量的機會都不一定有。
③ 誤區三:「有技術就能解法務問題」
七法也是一間技術實力堅強的新創。他們做的事情很明白:
- 法條擷取
- 格式轉換
- 法規智能推薦
- 自動摘要與比對
但這些創新的背後,牽涉的是極為敏感的「知識所有權」議題。
⚠️ 懂技術 ≠ 理解法規;能跑模型 ≠ 合法使用訓練資料
當 AI、資料處理、自動化成為創業顯學,越是技術導向的團隊,越需要有法務觀念的人補位。
不然就是像這次七法案這樣,從法條抓取工具,變成新聞裡的「侵權平台」。
但說到這裡,也有不少網友私訊或留言問了一個關鍵問題:
「那這樣說來,市面上很多比價網站、資訊整合平台,不也都是用爬蟲?為何七法被告、甚至要賠到破億,他們卻沒事?」
這個問題非常好,也點出許多創業者常見的一個誤區:爬蟲≠一定侵權,但怎麼爬、爬什麼、拿來怎麼用,才是法律關鍵所在。
根據《著作權法》第9條第1項的規定:「本法所稱著作,指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內之創作。」簡單來說,法律保護的是**「具有創作性」的表達方式**,而非資訊本身。這表示——
✅ 純事實資料本身,不具著作權:像是商品價格、產品規格、地址、營業時間,這些沒有創作性的事實資訊,並不構成法律上的「著作」。所以單純爬取這些資訊,並不會因著作權而違法。
❗️但這裡的關鍵是「單純爬取」以及「沒有創作性」,很多新創踩雷就是踩在以下三種風險情境:
- 違反網站使用條款 → 可能引發民事爭議
多數網站的 Terms of Use 裡明列禁止未經授權的爬蟲行為,若你明知違規還持續抓,可能被認定為違反契約,引發民事訴訟。 - 造成對方網站過大負擔 → 可能觸犯刑法
若爬蟲行為導致對方伺服器負荷過重甚至癱瘓,可能構成《刑法》第359條「妨害電腦使用罪」,這屬於刑事責任,後果更嚴重。 - 爬到的資料含創作性編排 → 涉及著作權
比如爬的是他人整理的法條沿革、註解、條文分析,或商業網站經人工整理的選品報告、趨勢圖表,這些就屬於「有創作性」的編排方式,受著作權保護,不能任意複製或轉用。
七法事件會被判賠,就是因為他們不只抓了公開資料,而是連經編輯整理的法規解釋、沿革內容都抓來使用,且形成一個商業替代的產品,踩進了「創作性」與「商業化」的雙重地雷區。所以要再強調一次:爬蟲本身不是錯,但誤用資料+忽視風控,才是讓你出事的主因。
對創業者來說,法律不是你出事後才該處理的,而是你設計產品、發展營運模式時就要先理解的風控與底線。不要再用「別人也在做」當作自己風險合理化的理由,因為出了事,不是大家一起扛,而是你一個人負全責。
台灣夯創業——協助您成功申請政府創業補助,穩健您的資金需求
創業成功資金到位會是重要關鍵之一,而台灣夯創業正是您最值得信賴的夥伴!我們專注於政府創業補助申請、創業工具型課程以及相關諮詢輔導,協助中小企業與新創團隊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步。
我們提供完整的創業資金解決方案,協助企業找到適合的資金來源,並量身打造創業講座、補助申請輔導方案,陪伴創業者從零到一,成功實現創業夢想!無論是SBIR、SIIR、台北市 SITI、國發基金天使計畫,還是青年創業貸款,我們都擁有成功申請的過件計畫書範例供您下載參考。
更多創業課程報名,也可參考並點擊我們的ACCUPASS活動通
延伸閱讀:
SBIR是什麼?補助金額、通過率一次瞭解,申請前必看的全攻略!
如何成功申請114年台北市SITI產業發展獎勵補助計畫-從經費編列到計畫申請重點完整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