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嗨我是 Mech Muse 👋,今天要開啟一個全新的系列專題,主題是——「DARPA QBI Stage B 晉級企業全解析」!
這系列我會帶大家一步步看懂,那些在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DARPA)主導的「量子基準倡議」(Quantum Benchmarking Initiative, QBI)中晉級的團隊,究竟代表了什麼趨勢?又誰最有可能在 2033 年前打造出「實用級(utility-scale)」量子電腦?
🎯 為什麼要寫這系列?
這次入選的超過 10 家公司,包括 Quantinuum、QuEra、IBM、IonQ、Xanadu、Photonic、Silicon Quantum Computing、Nord Quantique 等,幾乎涵蓋目前所有主流量子技術。DARPA 想回答的問題很務實:
「到底哪一種技術,能在十年內做出真正有用、值得成本的量子電腦?」
這不只是科學競賽,而是一場跨國、跨技術的實用化長征。
🌍 先認識這 11 家晉級公司
以下是目前晉級 Stage B 的團隊簡介👇
之後我會把每家公司的詳細介紹文章連結放在【👉延伸閱讀】那邊,讓你直接點過去看:
1️⃣ Quantinuum:由 Honeywell 與 Cambridge Quantum 合併而成,主攻電離子阱(ion-trap)架構,旗下 Helios 系統 與 Lumos 軟體堆疊 正打造「全棧式量子平台」。
延伸閱讀:⚛️ 公司介紹 x Quantinuum:最接近「實用級量子電腦」的公司?
2️⃣ QuEra Computing:來自哈佛與 MIT 團隊的衍生公司,以「惰性原子(Rydberg atoms)」技術聞名,強調高擴展性與常溫操作優勢。
延伸閱讀:
3️⃣ IBM:量子領域老大哥,主攻超導量子位,推動「模組化可擴展」策略,並與 DARPA 共同進行 Stage C 驗證規劃。
延伸閱讀:
4️⃣ IonQ:以電離子阱為基礎的商用先鋒,主打高保真量子閘與商用雲端平台,是少數上市的量子公司之一。
延伸閱讀:
5️⃣ Xanadu:加拿大光子量子計算代表,使用矽光子技術打造常溫可運作晶片,核心產品 Borealis 曾登上 Nature。
延伸閱讀:
6️⃣ Photonic Inc.:同樣走光子路線,結合 InGaAs 量子點與波導晶片,專注「量子網路」整合能力。
延伸閱讀:
7️⃣ Silicon Quantum Computing (SQC):澳洲團隊,以矽自旋量子位聞名,目標是與現有半導體製程相容的可量產架構。
延伸閱讀:
8️⃣ Nord Quantique:來自加拿大的創新團隊,聚焦「錯誤修正導向(error-corrected architecture)」的高穩定性方案。
延伸閱讀:
9️⃣ PsiQuantum:光子架構布局完整,長期被業界視為實用級量子電腦的潛在黑馬。
延伸閱讀:
🔟 Rigetti Computing:超導架構老牌選手,正調整技術策略以提升保真度與邏輯位密度。
延伸閱讀:
11️⃣ Atom Computing:主打惰性原子與光學晶格平台,擁有「超長相干時間」優勢,近期加速商用化步伐。
延伸閱讀:
🚀 結語:十年倒數的量子挑戰賽
接下來幾週,我會依序推出每家晉級企業的專文。第一篇會從 Quantinuum 開始 🧠,聊聊它如何結合硬體 Helios 與軟體 Lumos 策略,打造全棧量子系統。
這場量子競賽不只是科研話題,更關係到未來 AI、國防、材料模擬、密碼學的運算基礎。
👉 記得追蹤我 Mech Muse,我會持續用最淺白又有趣的方式,陪你一起看懂量子世界的每一個新里程碑 ⚛️✨
延伸閱讀:
【Mech系列】 美國人型機器人公司總覽|開場篇:含各公司詳細介紹🤖
【Mech系列】美國小型核能新勢力大揭密:8 大公司完整解析
【Mech 系列】全球機器人補助與政策總覽|各國政策解析方向
【Mech系列】人形機器人核心硬體全解析:從零件開始的下一場科技革命
【Mech週報】2025年11月2日|上週科技新知回顧|10/26–11/01熱點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