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從內反鎖、無人能夠進出的密室內,一名洗衣工人慘遭槍殺,沒有動機,沒有目擊者,沒有凶器,沒有指紋,兇手的殺人手法至今仍無法破解……
很多人覺得密室殺人只是推理小說中的產物,荒誕不經,這是完全錯誤的。現實世界的確發生過密室殺人,最有名的其中一件便是1929年發生在紐約第五大道的伊薩多‧芬克(Isidore Fink)謀殺案。這是一件貨真價實的密室殺人案,讓當時紐約警方完全束手無策。後來還有幾位小說作家以這件案子為靈感寫成了故事,例如威廉‧馬奇(William March)的短篇〈鳥屋〉(The Bird House)以及班‧賀克特(Ben Hecht)的短篇〈非凡的洗衣店員之謎〉(The Mystery of the Fabulous Laundryman)。英國著名推理作家彼得‧拉佛西(Peter Lovesey)在他的密室長篇《獵犬》(Bloodhounds)也提到了這件著名的凶殺案。至於我自己的短篇〈第五大道謀殺案〉也是根據此事件改編而成。
這個案件的大致經過如下。芬克是一名來自波蘭的洗衣工人,3月9號案發當晚他工作完畢後,在10點15分回到洗衣房隔壁的住房。10點半左右,鄰居聽到芬克的房間傳來尖叫聲,於是立刻報警。
警方趕到後,發現芬克的房間前後門以及窗戶都從內反鎖,根本無法進入。唯一進入的途徑只有門上的氣窗,但這個氣窗又高又小,警方只好找來一名瘦小的小男孩,把男孩送上氣窗,讓他進入房間解鎖。
門開了之後,芬克已經倒在血泊中身亡了。死者身中三槍,一槍在左手腕,兩槍在心臟,檢驗之後是近距離開槍,當場死亡,兇槍不在現場,也沒有彈殼。
這時警方感到不可思議了: 從現場看來(還有鄰居聽到的尖叫聲),死者明顯是他殺,如果是自殺,兇槍不可能從現場消失。但如果是他殺,兇手是如何逃出現場?
有人說,兇手是從氣窗出入。但問題是成年人無法通過氣窗。就算兇手是侏儒好了,他殺完人之後為何不從門離開?而在沒有人協助的情況下他又是如何爬上氣窗?
也有人說,兇手是從氣窗從外射殺死者,但這一樣不合理,死者是近距離被槍殺,從氣窗射殺便成為遠距離殺人。
最後,也有人猜測被害者是先中槍,再逃入房間將門鎖上。但這一樣說不通,死者是心臟中兩槍立即死亡,根本不可能有額外的動作。
由於芬克所住的地段治安不好,他習慣回房後就將所有門窗反鎖,因此現場的密室狀況很有可能就是這樣造成的,問題是,兇手到底是怎麼離開密室?經過警方搜索,房間內並沒有秘密通道。
這件命案的動機也讓警方百思不得其解,現場財物完好,死者也沒有仇敵,現場只有找到芬克自己的指紋,再加上密室狀態,警方完全沒轍了。負責案件的警官在一次訪談中,坦言本案是「無解之謎」。
1929年的密室殺人案,真相至今未明。如果死者是自殺,他究竟用了什麼絕妙的方法讓兇槍消失?如果是他殺,兇手又使用了什麼巧妙的密室詭計?動機究竟又是什麼?兇手到底是誰?
或許,只有密室之王約翰‧狄克森‧卡爾筆下的名偵探基甸‧菲爾博士能夠偵破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