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看中國,猶如霧裏看花,有很多似是而非的判斷。這不是外界的責任,因為中國這麼龐大,歷史包袱如此沉重,所呈現出來的面向必然是紛繁複雜的,很容易看不到廬山真面目。這就需要我們對每一個面相更加深入的分析,才能在似是而非的現象背後,把握到中國真正的脈搏。以下我就試舉三例,與大家討論。
第一個例子:很多人都說,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年輕人,對政治和社會公共事務冷漠──不關心國家和社會,只關心自己,甚至由此推論出中國的民主沒有希望的結論。表面上來看,上述的現象似乎確實存在;但我仔細分析,事實並非如此。
第一,這不合邏輯。古今中外,年輕世代都是最有熱情、理想的世代,這是年齡和心理狀況決定的;換句話說,這是人性,中國人不太可能是例外。他們對外在世界的好奇,不可能繞過政治,如果故意繞過,一定有外在的原因;所以,如果有冷漠的現象,那也不是真實的冷漠,而是無可奈何之下的冷漠。
在香港西南洋菜街的和平示威者。Photo Credit:wikipedia
第二,對於中國年輕人來說,客觀環境壓抑對政治的熱情,是有目共睹的。當你公開討論政治,就有可能被請去當局的安全部門「喝茶」,當你有更大的政治關懷並表達出來,很可能得付出自由為代價時,尤其是經歷了「六四」那樣殘暴的軍事鎮壓行動後,請問你除了表現出冷漠,還能怎麼樣呢?臺灣「白色恐怖」時期後的20、30年,還不是一樣表現出對政治的冷漠嗎?臺灣青年對政治的熱情,直到1970年代才開始逐漸復甦。可見,這其實不是中國特有的問題,或者說,只有中國人對政治冷漠。在任何一個國家,面臨暴力統治,大家都會表現出對政治的冷漠──這是人性的問題,是普遍的社會現象。
第三,如果你能舉例說明,在沒有任何外在條件壓抑的情況下,中國人依舊對政治冷漠,那麼這論點就能成立;但事實正好相反。歷史證明,任何時候,只要外在的、環境的、制度的壓抑和束縛稍有鬆懈,中國人對政治的熱情就會勃然迸發出來,其能量足以跌破外界眼鏡。毛澤東發動的「文化大革命」就是一個例子:一旦最高領袖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解除了年輕人參與政治的枷鎖;紅衛兵的政治熱情迅速成為席捲全國的政治力量,一、兩個月的時間就把中國攪得天翻地覆。這當然是負面的例子,但它仍然可以證明,中國人對於政治並不是沒有熱情。
1989年發生的民主運動,則是中國年輕人參與政治的正面例子。一旦大學生帶頭衝破了政治禁忌,當時的統治當局也一度給予寬容的環境的時候,從大學生到普通市民的政治熱情就迅速煥發出來,以至於全世界對中國發生的事情都瞠目結舌。今天的政治冷漠,就是那些限制、束縛、外在的客觀原因又重新出現的結果,但這並不是真正的政治冷漠。如果真的是這樣,你就無法解釋這個現象:為什麼中國人對於政治八卦那麼熱衷──熱衷於政治八卦,其實就是以無奈和扭曲的方式表現政治熱情。
所以讓我總結一下:「中國人對政治冷漠」的觀點,是典型、不了解中國實際情況的觀點。中國人目前表現出對政治的冷漠,也是似是而非的現象;它是各種原因綜合的結果,並不是真實的現象。這樣的例子還有兩個:一個是對中共的支持,另一個是對歷史,包括「六四」的遺忘。我們放到下篇文章再來討論。
(待續)
延伸閱讀:
封面照片來源:wikipedia
編輯:葉菀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