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書架》用文字寫出的紀錄片:評張贊波的《大路》(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張贊波在《大路:高速中國裡的低速人生》一書中,其實點出了中國發展面臨到的核心問題,就是「高速」,或者說「快」。「快」可以是一件好事,比如「經濟發展的速度快」聽起來是件好事,但中國的問題不在於「快」,而在於「太快」。我相信,這才是張贊波真正看到的東西,也是我對中國的觀察結論之一。

 

作者是一位藝術工作者,他對中國的發展有一段很妙的「藝術性比喻」。2011年11月27日,一輛開往工地的運沙車因嚴重超載導致剎車失靈,撞到一輛農用三輪車,造成當地民眾五死六傷。那天夜裡,張贊波到事故現場,走到運沙車旁邊,拿出一個手提袋,快速地將沙子裝進袋子裡,並以機器將沙子分為細沙及粗沙。他想以此做一件「沙漏」的藝術裝置,並於書中提到:

 

「在適當的時候,我會用它們做出一件名為『沙漏』的裝置作品:『細沙填充玻璃沙漏瓶,懸掛在展廳中央;粗沙由遠而近灑在參觀者要走過的道路上。』貪戀現代化成果的都市人將踩著這5位來自遙遠鄉村遇難者的靈魂,看一眼他們的生命像流沙般悄然流逝的過程。『沙漏』也是一個象徵,它既象徵著這時代不可阻擋的發展,也象徵文化、傳統、人心、道德,甚至生命本身,在發展中逐漸逝去。」(P70)

 

張贊波說他要「記錄現代化進程中的變遷故事,藉此反思它對人的生存境況及道德人心、傳統文化的影像。」(P74),上述那個沙漏的隱喻,就是他的寫作意圖淋漓盡致的體現。

 

raw-image

中國的現代化發展。Photo Credit:wikipedia

 

在修築高速公路的整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中國發展模式的問題所在:一方面,都市人享受現代化高速發展的成果,這個面向的中國舉世皆知;但另一方面,卻有無數的生命、文化、道德人心,如沙漏中的細沙逐漸從社會中流失了,但這個面向的中國,卻很少有人願意停下腳步去看、去想。當中國快速前進的時候,有多少人慢下腳步,看看腳下的道路是用什麼樣的代價鋪成的呢?我們太喜歡高速了,我們無法讓自己慢下來──這就是中國的問題,也是張贊波在書中一再描摹出來的景象。

 

更加難得的,我相信也是本書很難在中國國內公開出版的原因是,作者把高速公路的發展當作一種象徵,與戰爭、極權和法西斯本質連結在一起。正如作者所說:「高速公路」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獨裁者和他們的時代共同的面貌:『野心勃勃的鐵腕領袖、強大的中央極權、大一統的集體主義、勞民傷財的大興土木、嚴酷的思想控制、受到煽動的愛國主義,以及目空一切的窮兵黷武。』」(P264)

 

西方研究中國的前輩魏特夫先生(Karl August Wittfogel),在他《東方專制主義》一書中,對治水工程有精闢的見解。按他的觀點,早期的東方社會,灌溉是農業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而農業灌溉和大型防洪工程不是個人獨立就能完成的。大型的公共工程需要大規模的一體化協作,協作工作必然要有領導,以便行使權力,專制主義即由此而來。用魏特夫的話來說:「要有效地管理這些工程,必須建立一個遍及全國人口的組織網;而控制這一個組織網的領導,總是巧妙地行使最高的行政權力。」因此,專制主義與大型公共工程就成了相輔相成的關係;換句話說,大型工程建設,從來都以專制主義為基礎。

 

用這樣的觀點,再來看張贊波對於高速公里建設的記錄,難道不會讓我們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嗎?

 

(待續)

 

延伸閱讀:

《王丹書架》用文字寫出的紀錄片:評張贊波的《大路》(上)

《王丹書架》悲觀是一種清醒:評畢來德《沉默的中國》(上)

《王丹書架》悲觀是一種清醒:評畢來德《沉默的中國》(下)

 


 

封面圖片來源:wikipedia

編輯:葉菀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丹的沙龍
389會員
247內容數
作為一個寫作者,「王丹隨筆」這個空間,能夠讓我書寫的內容不被媒體的意識形態或流量給綁架,不需為了追求點擊而譁眾取寵,真正深入書寫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給每位讀者。除此之外,我希望在這裡不是單純的「我寫你看」,能有更多機會與讀者們互動,接受讀者的要求,批評。(當然,表揚也可以XD)
王丹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6/24
各位讀者朋友,尤其是各位付費訂閱的朋友:我要帶著萬分的歉意,跟各位說一聲「感謝,再見」,因為,我在方格子的專欄,到今天,就是最後一期了。
Thumbnail
2020/06/24
各位讀者朋友,尤其是各位付費訂閱的朋友:我要帶著萬分的歉意,跟各位說一聲「感謝,再見」,因為,我在方格子的專欄,到今天,就是最後一期了。
Thumbnail
2020/06/17
現在在美國,討論BLM運動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政治正確,支持方大聲疾呼,成為主流聲音。但是,另一股被稱為「沉默的大多數」(silent majority)的力量也在醞釀。
Thumbnail
2020/06/17
現在在美國,討論BLM運動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政治正確,支持方大聲疾呼,成為主流聲音。但是,另一股被稱為「沉默的大多數」(silent majority)的力量也在醞釀。
Thumbnail
2020/06/10
上一篇介紹了一本書:2015年在香港大風出版社出版的《傳說中的何維凌手稿》,提到書中觸及到了中國1989年「六四」鎮壓中的一件秘辛。作者何維凌之所以能夠有資格在當年那驚心動魄的政治局勢中,扮演在共產黨與學生之間的斡旋的角色,主要原因就是,他是中國當時的最高統治者鄧小平的長子鄧樸方的同班同學。
Thumbnail
2020/06/10
上一篇介紹了一本書:2015年在香港大風出版社出版的《傳說中的何維凌手稿》,提到書中觸及到了中國1989年「六四」鎮壓中的一件秘辛。作者何維凌之所以能夠有資格在當年那驚心動魄的政治局勢中,扮演在共產黨與學生之間的斡旋的角色,主要原因就是,他是中國當時的最高統治者鄧小平的長子鄧樸方的同班同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遙遠的公路》一書以舒國治在 1998 年榮獲長榮寰宇文學獎首獎的文章〈遙遠的公路〉為主題,並且收錄其他同時期在美國駕車漂泊的旅行見聞與感觸。這部作品帶著讀者與作者一起跑遍 1980 年代的美國東南西北,相較於繁華的都市,公路途經的許多小城鎮,更能感受到美國這塊廣袤土地上的文化和生命力。
Thumbnail
《遙遠的公路》一書以舒國治在 1998 年榮獲長榮寰宇文學獎首獎的文章〈遙遠的公路〉為主題,並且收錄其他同時期在美國駕車漂泊的旅行見聞與感觸。這部作品帶著讀者與作者一起跑遍 1980 年代的美國東南西北,相較於繁華的都市,公路途經的許多小城鎮,更能感受到美國這塊廣袤土地上的文化和生命力。
Thumbnail
為了讀書會開始認真讀起買了但是放在書架上很久的中國研究相關書籍,挑上這一本就是看上大數據監控的部分。全書談的是中國的監控,而有別於單談新疆的大監控與再教育營,但實際上讀來,就是密度、強度的差異,手法類似,也恐怖莫名。 先從中共政權的槍桿子、筆桿子談起,先是集權的暴力壓迫,少數的族裔還有聲音消音在世
Thumbnail
為了讀書會開始認真讀起買了但是放在書架上很久的中國研究相關書籍,挑上這一本就是看上大數據監控的部分。全書談的是中國的監控,而有別於單談新疆的大監控與再教育營,但實際上讀來,就是密度、強度的差異,手法類似,也恐怖莫名。 先從中共政權的槍桿子、筆桿子談起,先是集權的暴力壓迫,少數的族裔還有聲音消音在世
Thumbnail
王文興不是適合略讀的作家。他以講究文字著稱,《家變》寫了7年,《背海的人》寫了25年。我自認不是慢讀的人,所以這篇文章不是嚴謹的文學評論,而是以一個偏愛略讀者的視角,思考王文興的作品是否能被當代人欣賞,討論的文本以長篇小說《家變》和短篇小說〈命運的跡線〉為主。
Thumbnail
王文興不是適合略讀的作家。他以講究文字著稱,《家變》寫了7年,《背海的人》寫了25年。我自認不是慢讀的人,所以這篇文章不是嚴謹的文學評論,而是以一個偏愛略讀者的視角,思考王文興的作品是否能被當代人欣賞,討論的文本以長篇小說《家變》和短篇小說〈命運的跡線〉為主。
Thumbnail
賈平凹的《廢都》的外文被誤譯為The Abandoned Capital或Ruined City,作為匡誤,我在此將這部小說正名為The Decadent Capital。這個新譯名反有助消減原著書名的歧義:它既非“棄都”、亦非“毀都”,而是“頹廢之都”。
Thumbnail
賈平凹的《廢都》的外文被誤譯為The Abandoned Capital或Ruined City,作為匡誤,我在此將這部小說正名為The Decadent Capital。這個新譯名反有助消減原著書名的歧義:它既非“棄都”、亦非“毀都”,而是“頹廢之都”。
Thumbnail
《國史大綱》是理解中國歷史的敲門磚、指路牌,獻給想認真理解中國歷史的讀者
Thumbnail
《國史大綱》是理解中國歷史的敲門磚、指路牌,獻給想認真理解中國歷史的讀者
Thumbnail
本書所談的中國,是作者探討從1253年至1985年之間,橫跨700年,由西方人所寫的書籍中字裡行間,堆累出中國的印象,由作者爬梳從馬可波羅以降到二十世紀,描述中國在西方人士心中形象之流變,以整合及批判之集合。
Thumbnail
本書所談的中國,是作者探討從1253年至1985年之間,橫跨700年,由西方人所寫的書籍中字裡行間,堆累出中國的印象,由作者爬梳從馬可波羅以降到二十世紀,描述中國在西方人士心中形象之流變,以整合及批判之集合。
Thumbnail
毛升:《歷史不止一種寫法:十篇書評裹的歷史學景觀》,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0。
Thumbnail
毛升:《歷史不止一種寫法:十篇書評裹的歷史學景觀》,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0。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