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零和衝突的「第三選擇」
「尊重、友善、包容」個人性向(包含性傾向、職涯偏好等等)對身處二十一世紀的我們而言,早已不是新穎的概念或口號;然而,即便不到嚴重或有意的歧視,這個社會仍普遍存在來自文化習慣、舊式教育等所建立的慣性框架。是要符合社會主流價值、或是真正地做自己?改編自經典繪本《愛花的牛》,動畫電影《萌牛費迪南》告訴我們一個充滿勇氣與智慧的故事。
當我與世界不同:來自親人的擔憂與支持
在鬥牛文化盛行的西班牙,公牛費迪南雖然雄壯威武、卻一點也不想戰鬥。他無視競技場觀眾的鼓譟聲、以及鬥牛士高舉的利劍。比起衝向鮮紅色的披風,他只想靜靜品聞落在地面上的花朵。
「如果我的夢想不是這個可以嗎?」(Is it okay for that’s not my dream?)費迪南擔心地問爸爸。
每頭費迪南所認識的公牛都夢想著一戰成名,成為鬥牛史上第一頭打贏鬥牛士的牛。然而,若是一頭愛花、不好戰的公牛?
在原著《愛花的牛》裡,費迪南的媽媽非常擔心費迪南:為什麼費迪南不喜歡和其他的牛在一起呢?他為什麼不做那些「大家都喜歡做」的事呢?他這樣不會孤單嗎?
她十分擔心兒子的特殊性情,會使他受同伴排擠而感到孤單。於是有一天,她走去兒子最喜歡待的橡樹下,問他「為何不和大家一起玩耍、頂著牛角撞來撞去?」費迪南搖搖頭:「我比較喜歡坐在這裡,我可以靜靜地聞一聞花香。」在了解孩子的喜好,並知道費迪南不覺得孤單後,她就由著他自己呆著、自得其樂,默默支持他去做他想做的事。
自己的選擇題:當不成鬥牛,就只能當牛排嗎?
「希望世界可以善待你,我真的這麼希望!但是現實就是:世界不是這樣的。」(Son, I wish that could happen. But the world doesn’t work like that for us.)——費迪南爸爸。
我們的家人與親友往往是最了解、最支持我們的一群人。然而,世界上不是只有他們;尤其在長大後,會有更多人用「主流」的期待看待我們、甚至要求我們得和別人一模一樣。
因為一次意外,費迪南被送回養牛場。此時長大的他,果真成為了體格最強壯的公牛!即便他還是討厭打鬥,然而此時身在養牛場的他,似乎由不得他任性;「不成為鬥牛,就成為牛排!」為了不被送去屠宰場、費迪南只好走上鬥牛場。然而鬥牛一直是一場「以人類為主的表演」:是否費迪南也將步上先烈們的後塵,在戰敗後成為另一具掛在牆上的牛角裝飾?
「二元思考」與「第三選擇」
在「你贏或我勝」的二選題中,基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性格,費迪南做出令人驚嘆的「第三選擇」。
面對事情、甚至是難題時,大家慣用的第1選擇就是照「我」的方式,第2選擇就是照「你」的方式來進行。史蒂芬・柯維在《第3選擇》精準地指出:
這次的鬥牛競技非常與眾不同,因為費迪南一點也不想衝向紅布條。面對他難以預料的行為,氣急敗壞的鬥牛士竟然一不小心失控了!當我們與費迪南站在同一陣線,共同面對「敵方」的此刻,「我方」究竟要趁勝追擊,還是退縮成為鬥牛士利刃下的牛排?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論選擇哪一方,都會有人受傷或犧牲。
為了達到「雙贏」,我們不妨參考第三選擇的思維模式:「看見自己、看見對方、努力了解對方、一起發揮綜效」以做出更好的「第三選擇」。
1. 看見自己
第一步,我們要誠實地認識自己的特質、能力與夢想。你認識你自己嗎?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你會感到快樂?費迪南從小就知道他愛花、自己愛好和平的性格,也因此,他知道自己一點也不想要攻擊鬥牛士。
2. 看見對方
而鬥牛士是真的「想要」殺掉費迪南的嗎?其實不然,他想要只是一場「完美的最後演出」。
第二步強調「全面地」看到對方。每個人都是完整且獨一無二的人,不只有負面、或與我們意見相左的一面。對方其實與我們一樣擁有與生俱來的價值、獨特的才能,並擁有尊嚴、充滿熱情及能量。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見鬥牛士有點偏執、有點自負,但這何嘗不是「完美主義」的展現?又或許他是對自己生涯最後一場鬥牛賽感到焦慮?
3. 努力了解對方
《萌牛費迪南》並未刻意地醜化傳統的鬥牛文化,或將「人類」視為牛的敵人;相對地,電影呈現了人類的多種樣貌:例如花田中人牛和平共處的畫面、城市裡的人們之所以害怕牛的理由、甚至是訓練師在競技場上對牛關懷的神情。
同時,在競技場上,費迪南與鬥牛士的「換位」也十分有趣:以往我們看到的鬥牛士,總是冷靜且瀟灑地揮著紅布,逗弄在場內狂奔的公牛並毫髮無傷。但在這場特別的競技中,費迪南的角意外地纏上了紅布,而持著雙刀的鬥牛士彷彿變成了牛,在一來一往的攻防中變成了「鬥人」。
「努力了解對方」的這個階段需要雙方以「同理心」換位思考。對方的立場不再是對自己的威脅,應當透過聆聽對方的想法、了解雙方原先的衝突點、並以「綜效」的思維模式為下一階段的實踐做準備。
4.一起發揮綜效
「綜效」是一種跳脫出你贏或我勝的第3選擇,且為雙方帶來超滿意與意想不到的驚喜。
「我不戰鬥能不能當冠軍?」(Dad, can’t I be a winner without being a fighter?)小時候的費迪南這樣問過爸爸。
以往的鬥牛士都以「人類終於贏過牛隻」作為鬥牛的高潮,然而在雙方都經歷「鬥與被鬥」的此時,「饒了他吧!」在場內此起彼落。所有觀眾已對雙方的「競技」或「演出」感到滿足,並為費迪南的處境感到憐憫。
最後,鬥牛士放下了原本即將刺向費迪南的刀,轉身且傲然地離開了競技場。費迪南活下來了,那鬥牛士失敗了嗎?不,費迪南與他一同完成了一場空前絕後的「人牛戲劇」,因為在所有鬥牛中,只有費迪南不好鬥。
費迪南追求和平、鬥牛士想要一場令人難忘的告別演出。在雙方的互動後,跳脫「你死我活」的二元思考,他們明瞭這將會是一個名留青史的「第三選擇」。
結語:跳脫非黑即白的思考,認真活出自己的光榮之路
誰說虎背熊腰的公牛,就一定要驍勇善戰?唯一值得戰鬥的事情,是捍衛自己的特質,並維持自己的本心與快樂。
從小,費迪南就不願意接受貼在身上那張「公牛應該好鬥」的標籤。他接受自己「公牛愛花」的與眾不同,並且心安理得。然而,只接受自己的本質是不夠的,我們更需要去思考如何與大環境共存,並在面對來自各方的挑戰中,創造自己的最佳策略:第三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