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間看到玩簡報粉絲團的創辦人 Wade Jin 在個人頁面分享他對於「在台灣做線上課程是門好生意嗎?」的看法,覺得很有感觸,趕緊打開電腦記錄腦中的想法。
我自己覺得目前線上課程平台的商業模式還沒走到高原期,就我自己觀察美國與華人市場在線上教育這塊的發展,我認為現在還在成長期、還沒到成熟期,只是接下來會變得大者恆大,海水退去就知道誰沒穿褲子了,會有一波整併潮,真的厲害的會持續在市場上發揮影響力。
通常一個產品的成長期發展代表該產品漸漸受到市場矚目,愈來愈多使用者接受這樣的產品並付費使用,正是需求增長的時候,銷售額也隨之增長,競爭者看到有利可圖也紛紛進入市場競爭,使得供給增加,價格下降,但我覺得目前市場尚未飽和,還未到生命周期利潤的最高點,以下簡單用美國、中國與台灣市場做比較。
美國市場的部分,先從 EdTech 趨勢來看,我們一直都知道 EdTech 正夯,看看臉書創辦人的舉動就知道教育是未來,Mark Zuckberg 不但在 2010 年創立 Startup: Education 的非營利組織,更在 2014 年投資一所創新學校 Alt School,期盼建立一個全新的教育生態系統,更有效的解決現有校內教育個人化不足的各種缺陷。
然後再來看 Udemy,雖然 Udemy 一直便宜賣課,但大家比較容易忽略的是它很努力透過便宜賣課把會員數衝高、積極拓展全球市場,還有它的 Udemy for business 是用訂閱制讓企業/政府/學校單位可以無限觀看 Udemy 平台上的課程做學習,綜觀來看 Udemy 一直都很定睛在它的 mission 上 “Udemy is a global marketplace for learning and teaching online.”。
其他像 Lynda 跟 Coursera 則是用年費看到飽外加證書認證的方式作為應收來源,Lynda 的特色是大部分的課程內容都是他們團隊製作的(就是線上補習班),早在 2011 年在還沒任何外部融資的情況下就做到 7000 萬美元營收(Lynda 後來被 LinkedIn 併購、LinkedIn 又被微軟併購),證明傳統學校已經不敷現代人學習的需求;Coursera 的話除了成功透過年費訂閱制與學校證書認證或例外,Coursera for Business 是公司營收中增長最快的部分,今年還跟 Google 合作推出 GCP 培訓課程,還有跟 VIPKID 策略合作,打算為北美小學老師提供共計5萬小時的培訓課程。
接著是深不可測的中國市場,最早從《中國合夥人(亦翻作海闊天空)》中黃曉明與鄧超等人的演出,了解到新東方的發展歷史,但電影除了要和大眾分享中國人也能一圓美國夢外,也揭示了中國在線教育新創蓬勃發展的序幕,2013 年開始隨著新東方、好未來、全通教育、百田信息、达内科技、51talk无忧英语等在線教育公司上市,使得中國在線教育市場一度大爆發,但到了 2016 年出現一波併購與整併的案例,直到今年 2017 年 VIPKID 獲得 D 輪融資,由红杉資本領投、騰訊策略投資與其他基金參與跟投(VIPKID 早期投資人有創新工場李開復與球星 Kobe Bryant),並且宣布跟 Coursera 達成策略合作,讓中國在線教育市場再現當年新東方上市的「中國人也能一圓美國夢」。
最後,回來看台灣市場,在台灣做線上課程是門好生意嗎?台灣線上教育的市場已經飽和了嗎?我個人認為台灣線上教育市場才正要「重新」起飛,目前
Hahow 為台灣領先的線上課程平台,會員人數大約 8 萬多人(其中有 10 % 以上來自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海外地區),根據年初我剛加入 Hahow 針對台灣市場規模所做的研究,單純以台北市跟新北市 20 到 34 歲的年輕人總數 108 萬人當作分母,Hahow 8 萬多名會員為分子來看,看起來 Hahow 在年輕人市場大約佔有 8 %。此外,針對市場成長速度來看,目前每日新註冊用戶數穩定成長中,Hahow 的付費用戶數是去年的一倍,付費用戶數也隨著每月平均 12 堂以上新的募資開課而穩定成長中。而另一方面,跟 Hahow 一樣是課程平台的競爭者愈來愈多,以及線上課程對市場規模跟傳統線下補習班/線上函授課程來比,在整個教育市場中份額還是算少的。整體而言,台灣線上課程平台市場還是很有發展潛力的。
因此,綜合以上分析,我覺得不只台灣線上教育市場,美國與中國市場也正要「重新」起飛,我這邊的「重新起飛」指的是「海水退去就知道誰沒穿褲子了」,能夠飛得起來的會持續在這市場上愈做愈大、愈做愈好,海水退去沒穿褲子就等著被市場淘汰或是只能佔到小小的市場份額而已。
P.S. 不知不覺寫了一篇長文,希望不會傷大家眼睛XD,最後推薦大家看 VIPKID 創辦人米雯娟在紀錄片《創新中國》中的分享,看她分享創業初衷讓我很感動,希望我也能努力發揮影像力,讓教育是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