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邊旅館》有2條故事線,其中之一是一位詩人父親和他2位兒子的關係,另一邊則是一位剛失戀的女子跟來探訪她的朋友。2邊的接觸不多,只透過詩人父親的角色偶爾碰觸,然而2邊就像被某種神祕連結牽繫在一起般,在情緒上竟然相互影響、彼此感染。
電影從住在旅館的父親跟將來拜訪的兒子通電話開始,卻讓我們看到約在咖啡廳的雙方都在店內空等對方的情形,這讓人感覺到怪異,像是平行時空的2種狀況,一邊是2位兒子遲遲未赴約,另一邊則相反,這2種不可能同時發生的狀況一起出現,並非邏輯上的瑕疵,而是刻意破壞時序連貫與因果邏輯的結果。這是洪常秀相當擅長的電影騙術,而且也相當符合雙方間有點抗拒見面的心理狀態。雖然電影有給了一個牽強的解釋是他們都在咖啡廳內只是沒看到對方,好吧,真要這麼說的話也能解釋成雙方的冷漠導致對於彼此的不注意(刻意or非刻意),但從洪常秀過往電影的表現手法來看的話,第一種的理解可能更貼切,而且整部電影下來,確實有相當多的時候會出現這種令觀眾搞不太清楚事件發生情形跟時間順序的狀態。
這次除了洪常秀擅長的談情說愛,電影裡更多了對於親情、生死的討論。我們隨著角色們一次次的閒聊、質疑、發脾氣,在這部結構相當鬆散的電影中,也漸漸對他們的背景有了多一點點的了解,或同情、或莞爾。而在這座江邊旅館中,時間也彷彿像是消停了:父子3人總在咖啡廳閒聊,隨著父親每次神秘消失,總展開一段尋找,最後又會聚回咖啡廳繼續談話;失戀女子跟其女伴,整天賴在床上,即使偶爾下來走走,也馬上又回到那張床上繼續安眠。於是乎,整部電影就如此被封鎖在咖啡廳和臥房床上了。角色們暫時離不開這2個場所,既代表他們遠離日常來到此處作為生活上的一個暫停點;當然也象徵了他們心靈上的枷鎖。
電影另一個重要的主題是神祕,這是我總覺得洪常秀跟奇士勞斯基有點像的緣故。神秘連結的2端是故事線的2組人馬,從居住旅館的巧合、雙方都找到願意過來陪伴自己的對象,到車禍事故車跟餐廳的選擇,讓機遇與偶然充斥整部電影(透過極好的剪輯)。有趣的是,在2位女性角色中間屬於配角位置的,反而才是跟另一邊牽連較多的人(包括車子,她認得老先生是詩人、其中一位兒子是導演等等),這也讓電影中的人際網絡更為迂迴而巧妙的連結起來。而直到電影結尾,2邊角色的痛苦和悲傷彷彿連結在一起,共感的哀悼著。這個結尾,讓我想起了奇士勞斯基和柏格曼的偉大電影《雙面薇若妮卡》、《假面》,因而非常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