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連結:
《做工人的》+《如此人生》(上)、
《做工人的》+《如此人生》(下)】
今天要來跟大家來談《做工的人》與《如此人生》兩本書。作者林立青是工地的監工,大學土木系畢業後操持著相應的工作,工作在工地,身旁圍繞著師傅、包商、勞工、女性、青年云云。這兩本書旨在刻劃現實中小人物們的生活,看似平凡卻又帶點悲哀惆悵,被體制剝削的人,最終也只能這樣罷了。
立青書寫的故事是由一則又一則的社會百態所構成,故事偶有主角、又或者沒怎麼被在意、被遺忘在工地裡的文化。作者身在工地,以旁觀者角度描述工地裡遇見的各種人,在一次次接手不同工班的過程中,認識了新的人,又有些人被遺留在記憶的片段裡,不知道有什麼時候可以記錄下他們的故事。
師傅們現在不是要我說故事,他們對我有說不完的故事,
要我聽完以後,再說給他們聽。 ─《如此人生》
※提醒:雖說我從以前寫到現在基本上都劇透,但這本書的故事值得慢慢閱讀,並不適合重點帶過,建議先慢讀完這本書後再看這篇文章。
在工地的人們
進入工地裡的人,從年輕到中年壯年都有,老一點只有幾個老師傅,畢竟通常到了一定年紀後身體都會有些痼疾纏身,難以繼續為之。對於做工地的年輕人,大家最直接的聯想肯定就是「八嘎囧」了,他們集體行動、改裝機車、上宮廟參加活動,年輕力壯,延續下一代的宮廟香火。至於老成的八嘎囧,如果老婆在身旁,通常也會為了長久穩定而磨鍊一技之長、常回家,但沒有老婆就會是結拜兄弟們成群行動,下班後享盡生活。
除了一般進工地工作的管道之外,也會有其他人因為各種因素而進入工地。工地中常有所謂「進修」過的人,這裡指的不是一般的學習進修,而是鋃鐺入獄。有前科的人即便改正,在社會上還是難以找到較好的工作,唯有像這樣不問過往的地方才比較願意收留他們。裡面提到許多的前科者情有可原,或者該說是他們的法律常識不足。有人因為老婆跑了把錢領光,所以不得已才只能賣身分證、存摺跟印章;有的則是在不清楚的情況下接了黑工,但由於主事者已經跑了所以也只能揹起黑鍋。更重要的是,當他們遇到法律問題時,他們不知道也無法向誰求助,對於法律的不認識、對於文字的陌生更是促成他們一再進監獄進修。
有些在工地的人則是延續了家族的技藝。「阿爸欸工夫」裡提到我們常常說富二代、企業第二代,卻鮮少有人講泥作、木工第二代,這是為什麼?除了這個社會對於做工的觀感,他們在社會上並不是被認為足夠成功的行業,更重要的是許多師傅有一身過人的技藝卻很傳授給孩子,畢竟跟企業第二代比起來,總是要額外吃點苦。但若是這些「少爺」們順利接觸家業,在專業之路上將能夠走的順遂許多。
說來,工地的工種複雜,需要的人力從木工、鋼筋、模板、泥作、混凝土、防水、油漆、電工、卡車工、水車工......,每個工作都需要時間才能磨鍊出一身好技藝,作者在「很棒的工人」裡一篇極力澄清著工地工人並不是好手好腳輕輕鬆鬆就可以做的工作,有需要學習的地方,很多中年轉行來工地的人總會提出些聽來匪夷所思的問題。這樣的說法展現了對這份工作的尊重,期許大家能夠知道工地與各種行業一樣,有菜鳥、有老鳥、有高手,希望大家帶著尊重去看待這樣的職業。
隱於工地的文化
圖片來源:https://www.pagecup.com/article/69337
「子孫代代」篇提到,相較於辦公室或服務業,做工地的意識型態迥異於他們,大家總是對於私生活相當的關注,包括女朋友、結婚、生子、搬遷等等,不等你自己講,不時總是要問問。就像被套上的社會歷程,大家都期許是時候該結婚、是時候該養小孩了。當年紀大了,許多師傅會開始減少工作份量,對於勞動環境的選擇因為技術將有更多的議價權,直到不能再做為止。年老的他們普遍沒有退休金,要旅遊或再學習什麼的很難,生活只能游離在宮廟、公園附近,這時宮廟的免費進香團便成了一種新的旅遊型態,雖然過程總是單調而緊湊,但在過程中能保佑自己心愛的兒女,一切值得。
「人定勝天」篇不提工人與其他家族成員的關係,改提天氣。畢竟工地幾乎都是在室外工作,夏天沒冷氣、冬天沒窗戶。冷的時候寒風刺骨到發抖,再配合下雨天跟表上的施工進度,終點像是遙不可及,只能拿米酒來暖和身子、吞普拿疼來緩和頭疼。熱的時候熾陽燒身,師傅們總會在休息時躲到蔭影處,相揪來訂個手搖杯,假裝沒看到燒檔及曬傷,讓一天又這樣過去。畢竟總得有人要在期限內完工,定要有人去承受最極端的氣候,然後再由一些人穿著西裝筆挺來收割這片成果。
對許多工人來說,這些房子是他們做的,諷刺的是,卻也是他們買不起的。他們能靠的就是簽簽樂透好滿足自己發大財的願望。畢竟勞工階層佔這個社會的大多數,有人靠著賣發大財的夢想選上了市長,但大多數的人在事後才發現投下選票仍沒有改變他們的命運。「透支幻想」讓大部分的勞工能夠有機會可以吹噓,用少少的錢就可以講講「要是我中到大獎的話,我會...」。
說起特別有感的故事大概就屬「夜間施工」了。它講的是兩個修路工的故事,由於官員們對路平專案的承諾,要在時限內完工,導致他們的超時工作。施工期間店家、騎士罵擋路,官員罵動作慢。漸漸地,在過勞的情況下,他們發現自己身體出了毛病,檳榔、保力達B通通無效,總是喘得不得了,直到靠著毒品提神才能扛下這樣的工作負荷。
吸毒久了,兩人身體開始出現變化,頭痛、失魂、爆熱、失眠、精神不振接踵而至。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吸更強力、更貴的毒來壓制舊有的症狀。直到一次其中一人被警察抓到,在法院傳喚前,選擇自殺領取意外險給家人,不給家裡人負擔。死的這人生前沒留下什麼照片,修築的那些柏油路也沒有他的名字,就這樣,從你我大家的世界中不帶痕跡的消失,徒留他的夥伴拍了一張有關他的照片。
這樣的因果關係讓人看了悲從中來。故事中沒有太多的陳述,卻讓人深深感受到吸毒犯來自他沉癮成因的無助感,為了符合來自社會的要求,為了活下去而已,所以選擇了這個錯誤的方法。但是走到了這一步就回不去了。他死後沒留下什麼東西,究竟又是為了什麼走過這一生的呢?
角落裡的女性
Kate Ferguson on Unsplash
在工地中女性大部分都是因為家人也在工地工作的關係,所以自己也在工地裡頭工作。而在工地這樣男性佔多數的地方,女性嘛...要是單身總是會被虧還什麼之類的。畢竟這樣的場域讓單身的工人不知道要消費吹噓什麼,要錢沒錢、要車防沒車房、要家室沒家室,只能誇耀無法知道是真是假的性能力與經驗數。提倡男女平等在這裡只能提倡。
像工地這般傳統產業,工人師傅總早早結婚生子,對象也年輕,一起在工地打拼也才管得住彼此,更重要的是不要讓丈夫跑去小吃部或酒店之類的。或許就真實情況而言,女性對於需要大量付出勞力的工作並不擅長,但是對於細節的處理以及事務上的對應、調度等等往往會比丈夫更加長袖善舞。於是兩人能夠相互截長補短,合作無間。
圖片來源: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61108soc002/
至於不是工作夥伴或家室的話,工人們會接觸的女性不外乎就是酒促、檳榔妹、酒店妹、傳播妹等等。「虧檳榔」一文講了檳榔西施背後的辛苦,要在寒冷的天氣下仍要穿著清涼吸引顧客。「酒促小姐」寫下工作上的無奈,不能陪喝、不陪喝客人又不買單。「八大女孩」寫著各自不同但都踏入八大的原因,當然最直觀的目的是賺錢,但背後的社會背債、無法翻身等等這些令人絕望的事實卻向我們透漏社會結構帶給人們的壓迫。來到風俗店大多是需求大且穩定的中產階級,像是年輕的軍警因為生活時間不穩定,很難交女朋友自會來消費。但真正最看得上眼的還是那些願意砸大錢不時給小費的有錢人,用錢買走了一切,買走了健康、時間、鮑魚。
「伴唱小吃部」也是一篇讓人也是讓人讀來難過,故事性深刻的文章。裡面講述幾名殘疾人士女子開了小吃部,迫於難以應徵其他的工作再加上低學歷,各種困境讓她們幾乎無法翻身,如果不賣色、不打低價競爭策略,這個市場上根本沒有她們的立足之地。令人印象的是故事中點明的衝突,當你如果去小吃店要求她們的性服務的時候,發現對方是殘疾人士,到底要不要消費?不消費,她們怎麼活?消費了,真的做得下去嗎?狠心看她們因為無法翻身所給予低價的性服務嗎?
這社會要求他人有尊嚴的活著,
但有些人卻連卑微的活著都難以做到。 ─《做工的人》
社會上對於賣春的女人多是歧視和漠視,但是需求不減就有商機。《如此人生》提到了一個觀念,跳脫社會既有觀念但我非常認同的 ─ 任何人都是靠著自己的天賦、努力、外貌、體力、勞力、才能去賺錢生活,為何不能靠著自己有的東西作為謀生或改善生活的方式?或許資本主義迫使我們用所有看不見的東西,包含時間、健康、夢想、貞節、智識,去換取活下去的金錢,但我們還是有作為卑微的人使用的權利。
歡迎大家按個喜歡或收藏,或者在下面留言與我交流分享你的看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