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中開始,我就是一位不安於室的女孩
我總是騎腳踏車跟同學去飆車 (唸書壓力需要宣洩!其實也飆不快啦~)
我參與童軍社,在學校操場裡,體驗搭帳棚過夜(原來有床睡的感覺真好)
我當志工,去街上募款,體驗做愛心卻被拒絕的感受
我四處參加營隊、比賽,體驗團隊合作又競爭的過程
我課後去打工,體驗自己賺零用錢有收入的成就感
各種嘗試,總是讓我父母感到頭痛,也無法理解,不過幸好,女兒長大成人了,也沒闖出什麼大禍。如果,你也常聽到家人對你說這句話,那,恭喜你!
代表你對未來的自主權越來越高了!因為,有體驗有感受,才會知道什麼是你喜歡、什麼是你不要的。
那,在這裡不探究高中以前的事,要來聊聊大學之後的事
因為從大學開始的階段,才是真正培養我們「適應職場能力」的訓練場。
待會提到的經歷(經驗)中,所學到的軟實力及能力,如果你剛好跟我有過一樣的經驗,那麼可要好好利用這個技能在職場上,大展身手喔!
大學除了課業以外,第二重要的就是「社團活動」,回顧我所參與過的社團包括:
康輔社(訓練主持及活動企劃能力)
熱舞社(培養出有韻律的運動細胞)
系學會(參與校園大型活動核心策劃)
英文報(成為接班人,強化外語能力、寫作能力、領導能力)
國際交換學生協助會(結交外國朋友、提升口說表達能力)
每學期滿滿的活動,不僅要做主題發想、要討論、要開會,總是讓我忙不開支,但是成長與收穫也是倍數增加。
而在某個學期,看到學長姐在校園內的空地擺攤,一問之下,原來只要經過申請就可以來擺攤做生意,四處打探消息後,便開始邀請身邊的朋友加入擺攤行列。
擺攤的開始
以前都只有在夜市或市集看過別人擺攤,自己從來沒試過,一方面又期待卻又超緊張,因此,號招了觀光系、外語系、服裝系,將近5-6位朋友一同參與並討論執行方式,說來看似簡單,但其實並不容易,七嘴八舌後才討論出兩個步驟:
- 第一、商品品項
各個攤主需將自己的販售品項,列出清單及價位,並在商品外部,訂上價格標籤。
- 第二、輪班顧攤
科系不同排課不同,可以輪流排班,一次2人顧攤即可。
一早九點,全部的人集合,將商品就定位後,便開始輪流顧攤 輪流去上課(幸好當時找不同系的同學參與,不然大家就要一起翹課了)
接著,就拭目以待實際的販售狀況,經過實際演練後,總會遇到,客人選中一樣物品,偏偏主人不在,顧攤的人又不知道其價格,雖然有寫列表,但是永遠還是主人最清楚。通常這時候,就會打電話問主人價格,倘若客人還要殺價的話,還要打電話來來回回確認,有時候課堂中,都要偷偷彎下腰接電話報價。
一兩天的擺攤日子過去,我們從經驗中學習,討論出改善方案,
就是在每一樣商品在加註「數字」,用數字對照品項,就不會有認知誤差
(紅白色洋裝?黑色條紋蕾絲裙?諸如此類的誤判)
經過優化後,便減少接到電話的次數,並另外在筆記本寫下最底價,給攤主做評估。
在大家協力合作、共享經濟下,那兩週的擺攤,也額外為我帶來些收入
(畢竟擺攤販售的物品本是要淘汰的物品,轉為另一個經濟效益)
你說,這過程中可以讓我們學到什麼? 我會說,
以前在逛市集,總會很嚮往那些攤主的生活,羨慕他們可以賣自己的作品邊賺錢,內心發願以後也想「自主自由的擺攤作生意」。
但從實際的擺攤經驗讓我體悟到,不僅每次需要提早過去準備,結束後還要整理物品清點品項,打包回家後,隔天還要扛到現場,再次陳列、再次收攤。事實證明,心中美好的想像可說是事與願違,因而更看清自己的意願以及對未來的打算。
這些都不是正經事,不過也不是什麼壞事,也是我體驗生活的方式。
日子是自己在過,偶爾讓自己不安於室吧!生活是體驗出來的,不是熬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