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聽音樂會」大部分的人都會為之怯步,一方面是對古典音樂的陌生,導致沒有自信。再者古典音樂往往給人神聖、莊嚴的感覺,難免有些"壓力山大"的內在感受,久而久之,古典音樂的閱聽人數越來越少,彷彿只有音樂系的學生,或是音樂教室的小朋友才會接觸到,想要把古典音樂推銷給大學生可說是比登天還難。
今天,就來跟大家好好的介紹,如何聽一首古典音樂吧!
古典音樂在生活中的應用可說是十分廣泛,從接地氣的垃圾車背景音樂,就是貝多芬的〈給愛麗絲〉和巴達婕芙絲卡的〈少女的祈禱〉,再來是捷運綠線列車進站時,撥放的蕭邦的〈夜曲第二號降E大調〉,甚至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中有馬斯康尼的〈鄉村騎士〉、《紅雀》裡有使用格利格的〈鋼情協奏曲〉、《嗜婚遊戲》的柴可夫斯基 〈1812序曲〉。
所以要認識古典音樂,可以先從生活開始。古典音樂早已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因此我們沒有必要害怕去認識古典音樂,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去欣賞古典音樂。可以思考為什麼要在這些場合使用這些音樂?以及這些音樂帶給我們的感受又是什麼?
對我來說,不論是古典音樂,或是流行音樂,它們都沒有優劣好壞,喜歡與否都是個人喜好決定,以下只是筆者的淺見。
筆者認為古典音樂的情感大多非常強烈,不論是激昂的、浪漫的、幽靜的,音樂家在譜曲時往往會帶入非常濃厚的情感。古典音樂不像現在的流行音樂一樣有歌詞,不過古典音樂可能某一個音符,或某一段旋律就能將聽眾帶進一段故事與情緒裡頭。也因此很多電影都會選用古典音樂作為配樂。
古典音樂在作曲時,也沒有時間限制,通常一首曲子還會分成好幾個樂章,每個樂章長短不一,可能可以演奏到十五分鐘以上。有些樂章可能僅僅只是作曲家想要描述風吹過樹梢時的情景,可說是十分細膩。也因為沒有歌詞的限制,閱聽者更可以將情緒投射至音樂裡,可以更自由的想像與感受作曲家想傳達的意涵與故事。
對筆者而言,流行音樂比較像是在傳達一個情緒,因為流行音樂大多在三至五分鐘內,能傳達的情緒無法太多,像是單純傳達失戀、感傷、快樂、奔放...等單一/少數情緒。加上歌詞的輔助,流行音樂的感受通常非常直觀。我們不會在聽《人質》時,說這首歌給人很快樂的感覺,因為從旋律到歌詞,《人質》這首歌都一再傳達出「愛情的痛」這一情緒,想對的這也是流行音樂的魅力之一。
當然以上只是簡單粗暴的歸類,就聽眾而言,只要好聽就是絕對了吧。
針對以上的總結,對筆者而言,流行音樂固然好聽,不過,有時會想讓耳朵放鬆一下,我就會聽一些古典音樂。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情境;打開音樂串流平台,點選一首想聽的流行音樂,當音樂播完換到下一首時,前奏一下,心裡覺得「感覺」整個被打亂了,於是又趕緊換下一首,直到符合自己心境的音樂出現。那是因為流行音樂每首都在講述一個情緒,歌曲之間的情緒並非連貫的,一個小時可能會聽到十至十五首不同的歌曲,這也意味著這一小時你可能經歷了十幾種不同的情緒,難免會有些心累。
當然如果是聽專輯可能可以緩解這種感受,畢竟專輯的音樂排序都是經過設計的,但像我這種依靠串流平台聽音樂的人,想要放鬆就會選古典音樂來聽了。
除此之外,古典音樂也還是有很多有趣的地方。除了音樂家做好的曲之外,演奏者的詮釋也很重要。有時候聽到好的演奏者與技術不好的演奏者,聽起來的質感就差很多。
就像Youtube笑哈哈LOL頻道的這支影片,同樣的鋼琴譜,不同人彈就會呈現不同的風味。
鋼琴家的譜總是做滿了記號,並不是照著譜彈這麼簡單,而是演奏者如何將感情注入歌曲裡頭。就很像歌手的唱腔一樣,演奏者也會利用各種技巧去詮釋歌曲。
所以,聽古典音樂其實也格外的有趣。因為這些歌曲都已經被許多人搬演過無數次了,網路上的版本也各有不同,就像一個收藏豐富的圖書館,如果你喜歡這首古典音樂,就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版本,一飽耳福。
回到開頭「聽音樂會」這個話題,這樣你還會覺得聽音樂會很無聊嗎?可以聽到不同的演奏者,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自己喜愛的古典音樂。就像你喜歡的流行音樂被不同歌手翻唱一樣,那種興奮是無可比擬的。
下次有機會的話,就到音樂廳廳場音樂會吧!
看完這些還是不曉得該怎麼聽一首古典音樂嗎?沒關係,我們教你。這裡簡單的提供了一些音樂家,以及簡述了他們的風格。各位讀者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上網搜尋來聽。
如果可以的話,也可以把音樂家與風格背下來,指不定遇到哪個喜歡的人,可以跟他分享這些小知識,搞不好對方對你的好感度會大大加分喔!
————————
————————